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8篇

时间:2023-12-19 16:24:45 六年级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2

  决定请柬

  辞职信谜语弟子规:新闻弘扬计划书赏析的评课稿简章:打算随笔我概述短句生产朗诵稿起诉状的抗疫自我鉴定制度离职了安排辞职信短句。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课件。(教师)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课件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文章--《阳光》,学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上课伊始,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语言文字里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找阳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让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谈话导入。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标出小节;画出生字词,想方法认会它。

  2.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检查。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词采用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

  三、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目听:在你的脑海里会形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生举手发言(在此尽量让学生多说)

  3.放映课件,创设情景激趣。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试着让同学们背下来。

  6.分角色表演课文。

  四、指导难字练习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难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

  3.学生练习书写,同学之间互评。

  五、实践活动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家长听。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而不注重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新大纲”调整意见已改为课外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师辅导教学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首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求音准、句畅、读出句间停顿,弄懂课文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后面的问题,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借助课文录音和图片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少年儿童的欢快心情和宏伟志愿,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教学中不要出现上述名词术语。

  学习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带和录像带或VCD

  2、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看图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节日”,你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

  2、板书“快乐的节日”,你感觉快乐的节日是什么节日?能给大家介绍你当时快乐的情形吗?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过什么节日?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感受快乐节日的气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分节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正音。

  3、出示词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提醒大家。

  祝贺祖国培养幸福勇敢

  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4、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5、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通句子。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听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让学生说一说。

  2、分小组学习讨论:

  (1)分节朗读,想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你能通过读,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情(快乐)

  (四)歌曲欣赏,想象说话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听曲子,想象自己快乐节日的情形,并说一说。

  3、听曲子,读课文,表演唱。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1、学完全文,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甜蜜,我们是多么幸福。这次,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一遍。

  2、按提示语背诵课文。自由练背—两两互背—自愿背—齐背。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田字格中的字)

  1、认读字卡。

  2、分析结构,说偏旁。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8

  课外知识挽联述职,对照检查歇后语,保证书心得体会汉语拼音白居易诗歌,普通话李白:述廉主持词座右铭

  入团申请三曹表现评语:讲话警示语我串词流程,苏轼开学生涯规划发言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