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2-10 00:20:52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记、掌握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名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结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朗读、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一缕红丝线,交错接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

  2、板书课题,说说: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指名回答)

  3、展示中国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1) 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典雅、风韵、憧憬、巧夺天工、叹为观止、不离不弃、图腾、烘托、渗透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默读课文,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1) 每段写了什么?

  (2)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中国结这几年特别受宠;中国结富有丝绸质感;中国结造型典雅;中国结风韵独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1)为什么说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巧妙编结,配以各种饰品,变化无穷)

  (2)说说中国结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3、齐读第4--6自然段。

  (1)为什么说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是一根丝绳缠结而成,是围绕起点曲折缠绕的,不离不弃像中华儿女同根生,不论离国家多远,都永远离不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2)“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句。说一说过度句的作用。

  (3)外国人为什么也喜欢中国结?

  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代表祥和、喜庆。

  4、总结: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三、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试这编中国结,体会丝绳绕着起点,曲折缠绕,不离不弃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中国结

  绕着起点,曲折缠绕,不利不弃(炎黄子孙心连心)

  中国结 中国情

  渗透着文明,传递着祥和、喜庆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 篇2

  一、自学(10分钟)

  1、朗读课文,摘录你喜欢的词句,并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上“?”

  2、读文思考:

  (1)读1、2自段,用“ ”画出排比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读3~6自然段,说说中国结有什么寓意?

  (3)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二、量学(5分钟)

  1、汇报摘录的词。

  2、同桌交流读不懂的问题。

  三、导学(15分钟)

  1、帮助学生学作摘录、批注笔记。

  作批注时,边读边思考,随时记下自己的零星感觉或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

  2、学写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3、老师引导学生注重重点词“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来体会中国是民间艺术的杰作。

  4、小组合作学习中国结有哪些寓意?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中国结反映了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祝愿,寄托着美好、幸福、团结与祥和的向往。

  四、用学(5分钟)

  1、补充词语,并抄写一遍

  变化( )( ) ( )( )天工

  叹为( )( ) 不( )不( )

  2、连一连

  象征着 友谊

  呼唤着 生命

  中国结 赞美着 爱情

  烘托着 热情

  燃烧着 欢乐

  隐喻着 幸福

  五、测学(5分钟)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中国结,( )中国人喜欢,外国人( )喜欢。

  (2)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 )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 )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

  2、小练笔。

  你平时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中国结,它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

  3、本课收获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中国结 受 宠

  中国心 中国情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运用猜读的方法,实现阅读期待。

  2、指引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3、文章第五自然段是中心段落,通过研读理解“头”的意思及它的象征意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难点

  1、如何把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起来,理解课文中的“头”,明白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到入新课

  1、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咱们中国的民间就有各种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各具特色。同学们想不想先跟我来看看那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啊?

  2、播放课件

  3、师:以上这些小玩意是不是既精致又透着浓浓的中国味呢?不过这几年民间最流行的还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代表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结。 板书:中国结 (全班同学念一遍课题)

  4、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啊?谁先来谈谈?(生谈)

  5、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们猜想作者会围绕中国结写些什么呢?(学生猜想文章内容)副板书:样子、构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4页,先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并且要读出感情来,一边读一边印证一下你猜想的内容和作者写的是否一样。并且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

  2、(答案: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师总结:同学们都答对了,谁还可以告诉老师,在这段话中作者还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几乎在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结的?(到处) 过渡:中国结点缀着中华大地,我们到处都可见到它那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可见人们是多么喜爱它!同学们学到这里有什么想问的吗?(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 精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理解中国结的丰富寓意 。

  1、师:请同学们想想,难道中国结那么受宠仅仅是因为它鲜红、美丽、典雅的外表吗? (生答)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看*结还因为什么原因讨人喜欢?找到的可用直线把它划起来。生发言

  2、师:同学们谈得好,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不仅造型美,而且寓意丰富。那么,大家现在觉得中国节美不美啊?你们喜欢上它了吗? 既然喜欢,现在谁能带着对中国节的喜爱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课件) (这一环节多叫几个学生读,然后全班一起读)(师可作范读)(A、你能试着读读吗?B、谁来给他评价评价?C、A老师听出来了,你也很喜欢中国结。)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实物理解段中的“头”以及中国结是 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1、师:同学们,老师手中就有一个简单的中国结,(拿出实物中国结)书本里提到这中国结其实是怎样做成的?生答„„师问:“对啦,这中国结其实只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同学们在哪找到的?能把那句话齐读一次给老师听吗?

  2、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中国结虽然构成简单,但它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喜欢,而且连哪些人也喜欢上它啊?生答„„师问:同学们在哪找到的?生答„„师问: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海外华人为什么也喜欢中国结? 第二告诉其他同学你是如何理解段中带双引号的“头”的?想到以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无论是国内的人们还是海外的华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头 我们的根在哪里啊?——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就是这个中国结的一部分,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我们的心永远紧紧的连系在一起,因此文中说中国结是( )的象征啊?全班一起读读这句话“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再读。

  4、谁愿意带着深切的感情读读这段话?看谁能读出浓浓的中国情?可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读这段话。

  五、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交流体会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国人来华旅游、访问时,看 到了中国节也喜欢。你们又知道是为什么吗? 全班读读

  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些代表着祥和与喜庆的中国节啊?(播放课件)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呢? 让生自由地说 。

  六、 结束语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结之所以那么讨人喜欢,除了因为它鲜红、美丽、典雅之外,更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寓意,它能把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系在一起。今天非常感谢同学们能配合我上我这节课,下课!

  附板书设计

  详和 杰作 幸福 中国结 憧憬——渗透文明 (鲜红、美丽、典雅 ) 饱含中国情 不离不弃 围绕起点。

三年级语文《中国结》教案 篇5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孙凤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饰物多媒体课件有关中国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春天张老师回来的时候,我们每个女生都收到了张老师送的一个礼物,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一屡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出示:中国结,然后板书:中国结

  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

  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能是: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样子?作用?历史?特点?种类?……)

  同学们想到的内容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说一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寻找答案。让学生作好批注。

  2、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六自然段的前几句,就放在后面讲解,如: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的朋友家中,有什么寓意?)

  3、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有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里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4、第四、五段: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书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