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3-07-25 09:17:48 三年级教案

  【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gjdw31692”分享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5篇),供大家品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媒体: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观看抗日战争影片。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随笔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听过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说出歌名,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简单的介绍王二小的故事。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并能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如果在读文中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1)学生要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老师可以放一段战争影片,也可以讲述相关知识,如后方机关是什么意思。

  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具体说明情况危急的词句。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学生要重点抓住顺从这个词语来体会二小机智。(顺从是听从的意思,但这里的顺从是假装的,这正看出小英雄的机智。)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这部分要做好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

  学生重点从挑,摔和含着微笑词句中体会敌人的凶狠和二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大家的品质。从含着微笑体会小英雄的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去感悟二小的机智。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学生通过想象更进一步体会二小的机智。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播放影片或老师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衬托出二小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用读来调动情感,来深化情感。

  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英雄,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

  制作小手册,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情以及被着上感情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深化主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疏、谅”等生字,会写“项、乘”等字,学习“延误、原谅”等词语和有关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序的叙事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的叙事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3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承上启下,引出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那“八个字”、那“一盏灯”,使我们感受到师爱的。可贵、父爱的可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章——《十二次微笑》(板书),看看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怎样用真诚换来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真诚”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反复多读几次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生字卡出示生字词,用各种形式读准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诚”

  1.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写“微笑”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空姐当时的心情。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出示有关句子,并相机指名朗读。

(1)一位空姐走了过去,……好吗?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她小心翼翼地……她的疏忽。

  a 读句子,体会他们的不同心情,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b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3)出示第5自然段,体会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第7自然段,读句子,体会心情,想想这位乘客在想什么,朗读。

(5)从空姐一次又一次“面带微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4.分角色朗读1至7自然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录音导入,激发感情

  听课文录音,再次感受空姐一次次微笑中的真诚。

  二、朗读课文,体会变化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把感谢信多读几次,体会乘客当时的心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那位乘客对空姐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3.分小组讨论上面这些问题。

  4.指名回答。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和表扬信。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篇4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 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 竟放纸鸢

  早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你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二、初读《宿新市徐公店》

  1揭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时看到的景象)

  过渡:诗人住在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 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出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未成阴:树叶还不茂盛,还没能形成树阴。

  急跑:快跑。飞入:纷乱地飞进。

  3说说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的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纷纷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轻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五、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落花的枝头),还写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的活泼),又表现了儿童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六、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的最能表现出这首诗的意境。

  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 小路深长 黄碟飞舞 儿童急追

  树头花落 叶未成阴 融入菜花 无处可觅

  景—————人

  静—————动

  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