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篇

时间:2024-01-25 12:32:09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干发现事物的实质,才干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幼稚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黄昏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考虑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局部。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昼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黄昏)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考虑:“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黄昏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教学目标:

  ⒈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⒋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

  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重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⒉交流。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㈠学习1~7节

  ⒈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7节)

  ⒉轻声读读第7小节,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⒊指名交流

  ⒋引读:

  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㈡学习8~18节

  ⒈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⑴默读8~18节,用“———”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⑵交流并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⑶指名交流: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⑷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仔细品读句子,用下面的填空说一说:

  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我在牛的嘴巴里,吓得我;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我。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可是我已经。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⑸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⒉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青头的帮助。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⑴出示9、11、13、15、17小节,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⑵指名交流

  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顾不得,一骨碌”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默读11、13、15小节,请你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什么)

  ②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概括,并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

  ⒊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

  ㈢学习19~20节,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⒈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⒉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⒊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误入求救

  用知识巧救

  红头青头

  真诚地关爱

  本课小结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述的有声有色,清楚明了,学生学的兴趣大。通过图片介绍和朗读明白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三、请圈出带点字的正确拼音。

  蟋蟀(shuàisuài)已经(jīngjīn)救命(mìngmìn)

  吞咽(yàniàn)贮藏(zhùzù)细嚼慢咽(jáojiáo)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来自网!,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说近义词。

  默写词语:秘诀惊奇称赞勤奋名列前茅火冒三丈等

  会用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齐读。

  2、文中“神童”指的`是(陈毅),你了解陈毅伯伯吗?(学生自由说)插“陈毅简介”(见幻灯)

  小结:陈毅伯伯是一位老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善写诗,可谓能文能武。

  3、对课题质疑(估计):

  (1)为什么叫陈毅“神童”?

  (2)“神童”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3)什么叫“秘诀”?

  (4)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二、带问题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

  3、互相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从文中寻找答案。

  1、出示第一节:

  陈毅5岁半,就在一家私塾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1)指名读。

  (2)理解词语。

  名列前茅(先交流后注释。)

  总是说近义词来理解(一直)并用“总是”说一句话。

  (3)读读划划:为什么叫陈毅为“神童”?请划出关键词句。

  过渡:既然陈毅是神童,那为什么要在课题神童一词上打上引号呢?2、学习第五、六节。

  (1)朗读这两小节。

  (2)用划出陈毅的话,用~~~~~划出毛老师的话。

  (3)为什么要在课题神童上打上引号?

  (4)读了这两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这个学习方法好在什么地方。理解秘诀。

  (5)找一找,陈毅的“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具体表现在哪里?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1、陈毅的学习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2、谈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学习?

  3、小结

  “学贵有疑”在学习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很好地区分,通常我们会采取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帮助自己的学习。

  五、总结方法讲实效。

  1、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方法或者你搜集到的好方法与同学交流。

  2、师生共同罗列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本课“曾、郁、葱”等生字。

  2.通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对比小山村被毁的结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大自然。

  3.指导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2、通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对比小山村被毁的结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大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同桌互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展示以前美丽的小山村(课件)

  同学们,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⑴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1:我看见了小鸟在歌唱。(你真会观察)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2:我看到了有许多小鱼。(把话说完整)

  (2)那你能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小山村吗?

  生:漂亮、美丽……

  (对,这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真是美丽!)

  2、展示现在的小山村(课件)

  然而,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一场灾难降临了,请看!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呢?

  生:小山村被洪水冲走了,我很难过。

  (是的,老师跟你们一样,为着小山村的消失而难过。)

  3、出示课题

  小山村它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27课《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来,齐读一次课题)(用响亮的声音读课题)

  二、检查课文字词,初读感知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5分钟)

  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3页,大声自由地读课文。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画出来的字词跟你的同桌读一读。开始吧。(出示全屏)

  生自读,师巡视。

  (不少同学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2、检查自学情况

  都读好了吗?(生:好了)请坐好来。(大家的坐姿真美!/老师喜欢你,因为你的坐姿真美!/老师是喜欢你的,但不喜欢现在的你。)

  (1)读词语(个别读行,全班读行,全班再读全词(6分钟))

  刚才,我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现在就来考考你,谁会认这些词语。你来/我想请一个上课最认真的……(此时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纠音)①个别带拼音读全班读②小组开火车读全班读

  ③去掉拼音全班读

  (2)出示例句,读句子,(2分钟)

  真了不起!词语会读了,那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你还会读吗。(请你。)(读得可真好!)

  纠音:请再读一遍。)

  三、随文识字、以读入境

  1.品第1段。

  同学们,我们现在词语也会读了、句子也能读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这小山村。现在请你拿起课本,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美丽)

  (1)理解第一句

  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出示)

  ①来,请你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一句。(还不够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小山村美丽,你能向他那样读一读吗?来,全班一起来读。(你们读得真好!我发现原来你们是着重读了“美丽”这个词)②小山村是美丽的,那小山村一直都这么美丽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曾经)③出示“曾经”

  。师:

  跟老师读ceng曾(出示“曾”)上下结构“日”字底。组词“曾经”“曾经”有“以前、过去”的意思。

  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那我们要着重读哪个词?(曾经)谁能读出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个别、想读的同学来读一读,)

  ③:所以,同样一句话,抓住的关键词不一样,读出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全班一起读,读出小山村曾经是美丽。)

  (2)理解第二句,并指导朗读。

  ①书上是怎么介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的?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来。(都划好了吗?)划的是哪一句?你很会读书!大家都很会读书,都找对了。来,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话:1、……2、……你认为哪句写得好?(第二句)来,说说你的看法。

  对比句子:

  ②课件对比句子

  山上是树林,村边是小河。

  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1:因为用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那你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读懂了什么?)

  生2:因为写得具体详细、生动。(那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读懂了什么?)

  生3:郁郁葱葱写出了树木很茂密。(那你见过茂密的树吗?你见过的茂密的树都是什么样?(枝多、叶多,树长得很茂密)枝多、叶多那就是茂密。郁郁葱葱就是茂密的意思。

  ③出示生字“郁”“葱”。

  “郁郁葱葱”这个词是我们今天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跟老师念:郁郁葱葱。(开小火车读)那形容树木长得很茂密就叫郁郁葱葱。

  ④你发现了“郁郁葱葱”这个词有什么特点?(AABB)

  像这样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你积累的词语真多!)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词语,平时呀多多积累。

  见过清澈见底的小河吗?(见过)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干净、透亮,澄清)(清得可以小鱼,沙石)说明这河水很干净,透亮,这就叫清澈见底。

  谁能好好地读一读这一句。读出这是一个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个别,很好,你是抓住郁郁葱葱、清澈见底这两个词来读的)

  (来,全班一起读)

  (3)理解第三句

  真的太美了,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然而,此刻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马上飞到这小山村去,看看这里的人们过得怎么样。

  漂亮的女孩读一读。帅气的男孩也来读一读。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快乐)说说看。(因为人们每天都能……)书上是怎么说的?(人们每天……)婉转在这里就是动听的意思。你真棒。(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声,看到小鱼自由自的游玩,心里自然舒畅。)

  你能用“快乐”的心情去读一读吗?全班读,起。

  感悟

  假如你就是生活在这郁郁葱葱的林子里的一只小鸟,或者是这小河中的一只鱼儿,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幸福)(

  (现在让我们带着开心、幸福的心情全班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词语练习。

  ①方法

  作者只用了三句话就把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知道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吗?(第一句)对,作者围绕第一句话在具体的写了(课件)先写山上是……再写村边是……,接着写听见的……最后写看到的……

  ②像这样的写法就是先概括地说,后具体地写,以后我们在中也要这种方法。现在请你试着按照作者的这个思路,赶紧去背背第一自然段。看谁背得最快。(检查结果你们都很棒)

  五、指导书写

  ①课文学到这,我们刚刚学过的这三个生字你还认识它们吗?来,读给我听听。(真棒!)②那这三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或者这些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生说)③那今天我们就重点写一写这个“葱”字(范写:这个字由三部分组成,“草字头”写在……“匆”写在……,特别是这一点要落在……最后写“心”部,则要写得扁一些。)④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田字格写一写这三个字,要看准了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大家把笔暂时先停下来)(反馈:你们要向他们学习)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曾经的小山村很美丽,然而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字,会写28个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重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卡片识字,看拼音识字,达到让学生识字认字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倔犟的贝多芬》和《女主人与乞丐》这两课文,再次感受科技的神奇。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课字词的'掌握情况。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自己圈画读不准音节的字及不理解的新词。

  二、检测预习情况

  1.同桌互考生字。

  2.在具体语境中,教师检测要求认的生字:圣族性权势弹旋律越货训斥

  (1)指名读(2)领读(3)齐读

  3.教师检测要求写的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出记字方法。

  (3)选字组词并练习造句。

  (4)联系上下文理解“怒不可遏,倔犟,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5)教师指导易写错的字。

  (6)学生组内练写。

  (7)反馈指导

  三、完成检测试卷

  1.比一比,组词语:

  沐()权()奏()斥()

  淋()杈()凑()斤()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乐弹

  ---()---()

  3.造句:倔犟沐浴怒不可遏

  4.巧手来选词感激异样鄙夷邀请

  (1)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地走开了,不知是不不屑那20元钱,还是别的什么。

  (2)独臂男人()妇人连同她的家人迁到城里去住,他已经为她准备了楼房。

  (3)乞丐接过钱,很()地说:“谢谢你。”

  (4)乞丐怔住了,他用()的目光看着女主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预测故事,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把故事续编完整,并且能尽量做到续编的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预测并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尽量把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说说自己是怎样过生日的,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情景预设:

  (课件出示2)

  (1)傍晚饭店里,人都到齐了,生日宴会开始了。大家为我点上蜡烛,我数了数,一共10根。七彩的烛光闪烁着,就像闪闪的星星。大家为我唱了生日快乐歌。我对着烛光,双手合十,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3)

  (2)我真高兴啊!因为老师也为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中午十一点钟到了,今天是辅导班春节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也想借我的生日和同学们一起乐呵乐呵。可是多数家长都忙忙碌碌地把孩子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四个人。不过我们的程序照常进行,点蜡烛,许愿,祝福,唱生日歌,吃蛋糕,歌声、欢笑声响彻整个教室。真是热闹,我的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课件出示4)

  (3)妈妈把生日蛋糕盒放在桌上,揭开蛋糕盒的盖子。蛋糕是双层的,蛋糕上有樱桃、苹果片、火龙果和巧克力。蛋糕上还插着一个心形的巧克力,上面写着“祝你生日快乐”,蛋糕四周都有巧克力,漂亮极了。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生活真幸福啊,连老师都非常羡慕你们。今天我们的习作课就是续写故事——过生日。

  二、观察图片,了解要求。

  1、观察图片。

  (1)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试着按顺序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小组交流,互相提示,完善内容。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5)

  课外活动时间,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李晓红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晓瑞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细心的徐佳林发现李晓明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他赶紧对同学们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2、这个故事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编完整。在你们编故事的时候,要大胆想象,尽量要生动有趣。在编的过程中,也可以把你想的故事简单的写一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三、想象交流,补充内容。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最汇报发言,提醒其他学生: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听,听听他的故事里哪句话最生动有趣,哪个词用得好,哪句话还需要修改,等他讲完了,咱们来进行评价,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3、师生合作,进行评议。(在学生讲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听,讲完之后要马上进行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要想让故事生动有趣,就一定要有语言、要有神态和动作描写。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没找到的好的句子和要修改的句子点明出来。)

  4、教师小结,提出要求。

  (1)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了同学们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心。同时也可以看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图上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后面的故事补充完整。

  (2)在同学们续编故事的同时,老师也编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课件出示6)

  李晓明的生日终于到了,我们把灯关了,点燃蛋糕上的蜡烛,烛光照映着每张欢快的笑脸,气氛十分温馨。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生日歌。唱完歌,李晓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开始分蛋糕了,李晓明拿起刀把蛋糕切成一块块,分给同学们。

  这时,我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我送上一段我自编自演的舞蹈,祝他生日快乐!学习进步!”随着劲爆、激情的摇滚乐,我不停地舞动手臂、身体,这下更热闹了!大家都为我鼓掌喝彩,把李晓明的生日推向了高潮……

  我们说着、笑着、吃着,一个个都乐呵呵的,李晓明的生日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3)学生评议,教师小结。指出续写故事的时候,应注意几点:

  (课件出示7)

  第一,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板书: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话题作文时,很多同学喜欢一拿到题目就匆匆动笔,结果下笔洋洋洒洒上千字,最后牛头不对马嘴差之千里。因此在续写前,我们要认真阅读,把握文字或图片材料的中心思想,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特点以及人物关系。只有把握了开头的精神,续写内容与开头的内容相吻合,续写才会合情合理。

  (课件出示8)

  第二,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板书: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生活是我们的创作的源泉活水,如果离开生活,续写就是一潭死水,甚至要闹笑话。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千方百计地联系我们的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生活进行典型化和优选化。

  (课件出示9)

  第三,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板书: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要快速勾勒文章轮廓,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织优美故事。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的经过、结果写清楚。注意当时人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等。情节要编织得一波三折,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四、合作交流,修改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要求,把你的故事再次修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故事在小组里讲一讲,大家一起给他修改,并选出的一个故事作为你们小组的代表作,开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故事和修改。

  五、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1、学生那个动手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1、指名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2、给这节课写的故事情节加上一个开头,就是一篇完整的故事。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编出了生动有趣的一个个小故事,那么请问,回想咱们这节课,你们明白什么叫续编了吗?

  对,续编就是根据给出的开头,接着把故事编完整。咱们今天就续编了一篇生动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习作:续编故事

  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了解续编故事首先要弄清三幅图画写了些什么,接着根据三幅图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测故事进一步的发展,续写接下来的故事,然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不论故事按照什么情节续编,都要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总之,一个故事一定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续编故事,还要注意与开头部分紧密相联,展开想象的部分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整个故事的意思。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为杭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2、课件展示西湖远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第一句:山峦(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平静)

  (3)第三句:白鸥(掠过)

  2、交流。(指导朗读自己最喜欢哪一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评析】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这一环节中,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要求: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笔圈出。

  2。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2)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3)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4)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5)“仿佛”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仿佛”,说一说好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7)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晚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5、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6、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能读一读吗?

  【评析】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全课: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评析】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内容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 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 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 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 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 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

  3)不分白天黑夜( )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 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 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 检查标点;

  4) 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 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 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 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 独立完成第4句;

  5) 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