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合集6篇)

时间:2023-11-06 11:09:13 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时间:

  ___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啊哟加倍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⒈)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⒋)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2、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⒉)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⒊)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臵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⒈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⒉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⒊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⒋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重点:

  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4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6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