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纸版画儿童头像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班级生活、话题激趣。
利用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班级活动时愉快的情景,引出用什么方法来留下师生同乐集体像的学习问题。
二、欣赏感受、发现方法。
通过欣赏巨幅纸版画集体像,进入对纸版画制作方式方法的发现活动,发现制作方式为“个人制版、集体拓印”。
三、师生探讨、方法尝试。
先通过互动交谈和实践,认知头像表现的内容,把握快乐表情的特点,运用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和快乐时的五官变化;然后通过教材信息的自主学习,探讨个人制作底版的方法,即观察—画形—套剪—分层粘贴;再让学生参与,在人物脸形上将五官部件进行拼摆,多次尝试探讨,明确分层粘贴的操作与技巧,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白分层粘贴对纸版画拓印时表现效果的作用。
四、个体自主、制作底版。
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拓印形象、集体创作”时,教学活动进入集体合作制作集体像的状态。认知拓印时可从拓印方法、辅助工具使用、集体拓印构图等方面来展开。滚涂油墨可由教师来进行,拓印方法可根据教材的学习提示让学生来尝试操作,在体验中理解拓印的方法与要求。然后组织学生有秩序地选择位置进行拓印,完成班级集体像的创作。之前可让学生说说拓印的位置和理由,了解每一次拓印对整幅画的影响,教师适当给予排列要紧凑和大小搭配的提示。
五、自我评述、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对待班集体的情感态度。
第二课时
活动二:
“六一”话题、活动畅谈——提出问题、策划方案——小组讨论、陈述方案——方法探讨、合作学习——选择方式、分工合作——活动回顾、评述表达——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一、“六一话题,活动畅谈。
以“六一”儿童节的话题展开班级庆祝活动的畅谈,引出节日教室的美化布置活动。
二、提出问题、策划方案。
先根据教材的提示,师生互动探讨美化的方法和可美化的地方,然后提出策划美化教室方案的要求,分出合作小组。
三、小组讨论、陈述方案。
通过小组的充分讨论,每组由一人来陈述美化布置方案,表达在教室角落、天花板、黑板、墙壁及门窗等位置的不同装饰方式,教师应从小组方案中,引出对用于美化的装饰物及其制作方法探讨与学习。
四、方法探讨、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参与演示来解决如彩练、拉花、彩旗、窗花、墙贴等制作方法的问题。教师应配合学生在有难点的制作技巧上作适当的提示。
五、选择方式、分工合作。
每小组先选择一种方式和需美化的位置,然后组内分工来制作本组需要的装饰物的表现活动。
六、活动回顾、评述表达。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进行回顾。各组先对本组的美化布置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自己通过学习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再各组开展互评,对布置的形式和制作精美程度进行评述。教师评价应引导学生对同学之间合作精神和获得美的愉悦的回味。
七、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教师对教室美化布置进行整体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布置的情景展开相应的简单表演活动。
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3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主题:学习绘画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绘画的基础知识,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2. 学习基础绘画技巧,如画线、涂色等。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线条与形状
2. 颜色的运用
3. 基础绘画技巧
三、教学步骤
1. 线条与形状
讲解线条与形状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存在。
让学生用铅笔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条和形状,如直线、曲线、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线条和形状的特点。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房子、树等,让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
2. 颜色的运用
讲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让学生用彩色笔或颜料画出不同的颜色,并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的特点。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花朵、太阳等,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
3. 基础绘画技巧
讲解基础绘画技巧,如画线、涂色等。
让学生练习画直线、曲线、圆形、正方形等线条,让学生掌握基本画线技巧。
让学生练习涂色,如填色、渐变色等,让学生掌握基本涂色技巧。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绘画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简单的图形。
3.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简单的图形。
4.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画线和涂色技巧。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愉悦。
2.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
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4
皱纹纸粘贴画
肖春梅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知识与技能:掌握纸绳、纸团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教学重点:
用纸团、纸绳粘贴成装饰画的方法。教学难点:
合理、巧妙的运用纸绳、纸团。教学用具:
课件、范作、皱纹纸、做成的各色纸绳、纸团若干、白乳胶、卡纸(不同图案、形象的空白轮廓图)、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分为4组,每组一张范例)——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作品,同学们想欣赏吗? 生:想。
让生带着要求看作品。(课件出示要求你)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材料的制作采用了哪些方法?(皱纹纸纸团、纸绳等)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皱纹纸粘贴画 出示课题:皱纹纸粘贴画。
2.认识纸绳、纸团,尝试体验。
课前老师让你用皱纹纸搓出一些纸绳来,你搓了吗? 生说:搓了。
师:好,请拿出你搓的纸绳来,让几个学生拿几根纸绳上台进行对比,你们觉得哪根绳子做粘贴画比较好?经比较有的纸绳比较松散且粗细不一。问:纸绳怎样搓才不容易松散呢?
让做的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并演示一下,纸团比较好搓,师演示一下就好。
二、探究制作方法
想一想他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示范制作,对比评析
1、学生思考制作步骤 指生说,师板书。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粘贴: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美化作品:要注意颜色搭配美观,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四、创作表现
五、教师讲评总结,作品展览。
谈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六、课后拓展:利用所学装饰一下自己的卧室。
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课堂模拟写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教具:实物自行车、图片、图画纸、学生作品、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交流,引导出主题——自行车。
同学们,谁会骑自行车啊?谁骑过自行车啊?看来大家对自行车都非常熟悉
了,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就跟自行车有关,板书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二、新授。
1、了解自行车的历史。
自行车是最简单的一种交通工具,别看它简单,它也经历了将近年的变化才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最先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课件展示图片)仔细观察,思考,提问:和现在的自行车相比,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已经有了
哪些相同的结构部件,又缺少哪些部件呢?
2、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拼图游戏(课件展示),初步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部件。
(2)每个部分还有一些小部件,比如:车身,车把,前后轮。课件展示举例部分,引导学生说说有哪些小部件。
(3)欣赏不同类型的、新颖的自行车。
3、观察引导: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1)我们平常画画用到了哪些线条?(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交叉线等等)
(2)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各部分有哪些线条?)
车把、车轮、车身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较明显的比如,车身和轮胎钢丝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条和刹车线是曲线、减震是螺旋线、齿轮是折线……
三、教师示范画
(1)师展台示范画车身、轮胎、链条等。
(2)对比、讲解:车身零件之间的衔接,轮胎要画几个圈、钢丝的画法,链条的精细描写等
四、让学生讨论:
你认为这些画为什么画的好,哪些地方不足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小朋友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五、临摹自行车局部。
(要求只画一个局部,构图饱满,线条丰富、流畅。)
教师巡视辅导。
六、与交流:
(1)学生优秀学生作业,师(2)师最后,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以问题的方式导入,同学们大部分都见过自行车,并能较完整的说行车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各部分采用的不同线条意识模糊,对于这一点,我采取两种办法解决。首先,我现场板画并分析各部分线条的不同,然后又让学生分组观察教材中优秀的学生作业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细节的。这也是我认为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是,从学生作品来看,我输忽了自行车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各部分过于松散、紧凑、大小关系不能把握等情况,教学中我应该在现场板画得时候就注意引导学生多注意相互之间的比较,并加强在学生作画中的指导。另外,由于平时类似的课程教学较少,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正反应出线造型是学生的弱点,今后应加强练习。
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
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
教具准备:范作、彩泥、彩色笔等。
学具准备:彩色橡皮泥、彩笔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组织教学。
2、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3、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4、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5、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6、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7、师按照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登山游戏图,稍做示范。
三、综合实践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制作。
五、总结:
1、汇报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
2、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3、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并要求同学整理好教室,做好保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