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2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主题),供大家赏析。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
一、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猫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小动物,它性情温和、可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们的叫声也经常被小孩子所模仿,本教材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入手,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考虑幼儿年龄较小,对于声音的强弱变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感受和表现对声音强弱的理解。同时加入了“掷骰子”游戏,动静结合,趣味性很强,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2.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
2.大猫、小猫指偶一个。
3.鸡、鸭、青蛙、山羊、水牛等动物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学习大猫、小猫唱歌的声音。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看看有几只猫呢?(出示课件猫2只)
2.教师:这两只猫有什么不同?(大、小)猜猜大猫唱歌唱歌声音怎么样?(大)一起来学一学。小猫唱歌又是怎么样呢?(小)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唱歌的声音。(带领幼儿学唱:喵喵喵喵喵)
(环节评析:本环节运用听声音猜测的方法判断是什么小动物,孩子们对于猫的叫声很熟悉,所以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这为下面的演唱环节做好有力的铺垫。之后,通过观察大小不一样的猫图片,模仿演唱大猫和小猫叫,第一次引出声音的强弱变换。)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猫咪们也想和你们做朋友。听听大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我们也来学一学大猫唱歌。
2.教师: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我们也来听听看!它是谁呀?它的声音怎么样?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唱歌。
4.教师:现在我们来跟大猫、小猫来玩一个掷骰子游戏,看看骰子上有什么呀?那么掷到大猫的时候要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呀?(大大的、响亮的声音来唱)那小猫呢?(小小的、轻轻的声音来唱)
5.教师:游戏马上要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喊:“变变变”(向上抛)看,掷到了什么呀?(大猫)那我们要用什么声音来唱呀?(大大的)那我们用大大的声音来唱喽!
6.教师:谁愿意来掷骰子?(2~3个)
(环节评析:本环节是幼儿学唱歌曲环节,以大猫、小猫自我介绍导入,通过提问请孩子们听听唱了些什么?进一步感知猫咪大、小声变化,从而学习演唱歌曲。避免枯燥的学习,我采用“掷骰子”游戏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三)模仿动物做动作
1.教师:大猫、小猫出去散步,是谁走在前面?(出示指偶),谁走在后面?
2.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那我们来给这首歌取个名字吧!
(环节评析:本环节运用指偶引入活动,采用”大猫、小猫散步”的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看哪只猫咪走在前面?哪只走在后面?在看的过程中思考唱哪只猫咪?声音怎么样?大的还是小的?轻轻地还是响亮的。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强弱变化,同时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大小、强弱,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仿编歌曲
1.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猜猜说会来?他们会怎样唱歌?
2.教师:那小狗会怎样唱歌呢?(轻轻地、小小的)那大狗呢?
3.教师:那小狗唱完了谁也要唱了呀!(幼儿说)那我们来唱大鸡、小鸡的歌吧!(幼儿学唱)
4.教师:还有那么多小动物也想唱歌,那我们回去和好朋友唱一唱吧!
(环节评析: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本环节是创编歌曲环节,通过猜测和联想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会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当说到某一动物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同时加深对声音强弱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学习的还是不错,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本次活动在形式上还是很丰富的,“掷骰子”游戏也使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很是喜欢,等到结束了,任然觉得意犹未尽。情景式的“大、小猫出去散步”也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但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就是不一样形式的演唱,由于歌曲较短,因此在演唱的时候会显得枯燥。所以,我想可以从环节上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如:教师一个人带着指偶进行游戏很独立,如果让每个小朋友都人手一只大猫(或小猫),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学会演唱歌曲,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片来教学,更生动、形象,还能灵活的变换小动物,方便后面的创编环节,一举多得。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乐意学说简单儿歌,并喜欢大胆表现。
2.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一:吹泡泡,图二:泡泡升起来了,图三:泡泡落下去,图四:泡泡睡觉,图五:泡泡爆炸)
2.吹泡泡的工具、用即时贴剪成圆形为泡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吹跑怕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吹泡泡
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及泡泡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活动儿歌内容。
1、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说出老师在干什么?引发儿歌:“吹泡泡,吹泡泡。”
2、教师吹泡泡,提问:泡泡一样大吗、引出儿歌:“大泡泡,小泡泡。”
3、教师有意识将泡泡从低往高吹,引导幼儿说出泡泡怎么样了?引出儿歌:“泡泡飞起来。”“泡泡落下来。”
4、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落在地上的泡泡像在干什么?引出儿歌:“泡泡爆炸了。”
三、看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习完整地说儿歌。
1、看课件图一:引导幼儿说儿歌:“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大泡泡,小泡泡。”
2、看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说儿歌:“泡泡飞起来。”
3、看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说儿歌:“泡泡落下来。”
4、看课件图四:引导幼儿说儿歌:“泡泡睡着了。”
5、看课件图五:引导幼儿说儿歌:“泡泡爆炸了。”
四、师幼扮泡泡(将剪好的圆形为泡泡贴在胸前)
拉成圆圈,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边说儿歌边说玩。
五、幼儿边听配乐儿歌,边吹泡泡,活动结束。
附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大泡泡,小泡泡,
泡 泡 分 起 来,
泡 泡 落 下 来,
泡 泡 睡 着 了,
泡 泡 爆 炸 了。
课后反思:
活动以游戏对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发现后表扬,在表达后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我觉的完成的比较好,活动中幼儿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幼儿在吹泡泡的过程,在刚开始老师在吹泡泡引导幼儿说出大小泡泡,在老师边吹泡泡让幼儿观察了泡泡从空中怎样了,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说出了儿歌,刚开始还不熟练,最后在看视频再次来引起幼儿对儿歌的感兴趣,在边看着图片,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说出了儿歌,然后请教师带领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把儿歌说下来,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说,活动中特别关注胆小的幼儿,多给他们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
我的设想还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施,如果有机会我想要让自己班上的孩子每天都能处在这样快乐的情绪中,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只有他们快乐的在草坪上边唱歌儿边嬉戏。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发现自己在带活动过程中的很大不足,也能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游戏教学的方法,以后还需不断改进、努力。
小百科:吹泡泡,是一种儿童玩的游戏。是一种很流行的游戏。玩这种游戏的通常是小孩子。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做雪花飘的动作。
2、学习走跑交替,并会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纸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与创造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布置好“雪花挂饰”。
2、废报纸折好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快慢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提问:
(1)冬爷爷给我们教室里送来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谁?(小雪花)
(2)小雪花,小雪花轻轻的从天空飘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片、一片、又一片,小朋友看一看小雪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3)小雪花有几个小花瓣?一起来数一数。
(4)小雪花有六个瓣,跟着风儿跑,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可高兴了,小朋友我们来学学小雪花飘起来好吗?
(5)小雪花飘的这段音乐好听吗?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这段音乐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一样吗?你觉的在前面的音乐中小雪花该怎么飘?后面的音乐中小雪花又该怎么飘?
(二)幼儿听节奏慢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小耳朵听的真仔细,让小雪花跟着音乐飘起来吧!
(2)谁愿意把你学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做)
(三)幼儿听节奏快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千朵花、万朵花,开在蓝天下,飘飘洒洒(放音乐),哎呀!大风吹来了,小雪花会怎样飘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愿意把大风来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
(3)学小雪花飘来飘去可真美,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学着小雪花飘起来吧!(完整表演音乐)
(四)幼儿撕雪花
提问:
(1)师:小朋友学小雪花飘得真好看,想不想把自己变成一朵小雪花?
(2)老师介绍玩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雪花的纸片,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来撕一斯,撕成一朵小雪花,把它带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大家都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好吗?(幼儿撕纸,老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和小雪花做的游戏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准备游戏。
(2)小雪花说:小朋友们,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游戏吗?
(3)鼓励幼儿用多种玩法和小雪花玩。(即纸的多种玩法)
活动反思:
音乐教育应该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生活中到处都有音乐,生活中也经常蕴含着音乐教育的因素,要多利用平时的各种机会将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唱歌曲,并学会正确地处理用不同速度和不同表情演唱。
2、通过音乐体验小马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
活动准备:双响筒、响板、手铃人手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发声练习:《小鸟醒来了》、《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
二、复习歌曲《小马》。
1、老师弹奏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用快慢不同的速度和表情进行演唱,注意提醒幼儿与他人速度协调一致地演唱。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手拍出均匀的节奏,以此感受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5、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响板、手铃按四分音符为一拍均匀节奏,用两种不同速度分别跟随两段音乐演奏,教师提醒幼儿演奏时应与他人速度一致。
6、教师用双响筒由弱渐强地敲奏,以示小马由远而近地跑来了。弹完前奏后,全体幼儿用乐器边歌唱边伴奏,歌曲结束后,仍由教师演奏双响筒由强渐弱地敲奏,以示小马由近及远地离开了。
三、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 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6
(一)活动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教育幼儿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二)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按节奏自然地跟唱。
(三)活动准备:
玩具:小白兔、小猫、小鸭、三用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在《我上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拍着小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去吧!”
2、教师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儿园》。
老师:“今天,小白兔又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我们听听它在唱什么歌?”
“你们听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吗?”
3、出示小鸭、小猫,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
老师:“小鸭、小猫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
(四)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作小鱼游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游来了呀?”、“它爱在哪儿游呢?”,幼儿回答后,放入背景图中。
(2)教师作小鸟飞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飞来了呀?”、“谁知道它应该放在哪儿?”,说着放入背景图中。
(3)他是花儿的好朋友,它是叫什么?请幼儿上台来贴。
(4)听――,猜猜它是谁?“咩――,咩――”请幼儿上台来贴,及时表扬。
2、出示“小朋友”图片。
老师:“小朋友爱上哪儿呢?为什么?”
3、欣赏儿歌。
老师:“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大家听听儿歌里唱了些什么?”
4、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要求读准音。
5、集体朗诵儿歌,要求有表情、动作,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活动延伸: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童谣内容,并能熟练地进行朗诵童谣。
2、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童谣内容,让幼儿体会童谣的节奏、韵律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学念童谣,能熟练地进行朗诵。
2、能根据童谣情景进行相应的游戏。
【活动准备】
童谣图谱一份,小猫、老鼠头饰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学念童谣。
1、师:“吱吱吱,吱吱吱”是谁来了呀?(出示老鼠图片)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啊?(模仿老鼠走路)
2、今天小老鼠带来了一首有趣的童谣,童谣的名字就叫《小老鼠》,我们来听一听。
二、回忆童谣,出示图谱。
1、倾听童谣,记忆童谣内容。师:童谣中,你听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谱。
3、你听了这首童谣后,感觉怎么样?
三、童谣游戏,提高兴趣。
1、请幼儿集体扮作小老鼠去偷油吃,一幼儿扮作花猫躲在家里,小老鼠边念童谣边向灯台走去偷油,当念到最后一句时,老鼠迅速跑回家不被猫抓住。游戏2—3次。
2、提高游戏难度:设置障碍,讲解游戏规则。
师:油被偷走了,花猫很生气,它呀还设置了障碍,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去呢?
3、先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余幼儿同他一起念童谣。再集体尝试。
四、结束活动。
师:游戏真好玩,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童谣去教给我们的好朋友吧。
附童谣
小老鼠,上灯台;
举着喇叭,叫起来。
吹灭了灯,蹬翻了台;
称王称霸好自在。
摇头又摆尾,
喝油又吃菜;
吹吹打打正高兴,
一只花猫扑过来。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我一直都想尝试在小班上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偶然间,我在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时,不经意地放了《梁祝》,让他们练功,孩子们说:“真好听!”有的孩子还跟着曲子翩翩起舞,于是,我便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课。旨在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
2、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
活动准备:
1、布置花园场景、各种各样的花。
2、自制蝴蝶、丝巾、花带、蝴蝶头饰、蝴蝶翅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
1、孩子们,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呀,我们带上我们的好朋友蝴蝶一起到花园里玩。
2、幼儿随音乐手持蝴蝶游玩。
3、我们累了,小蝴蝶也累了,那该怎么办呢?(孩子想办法),那好,就让我们的小蝴蝶在客人老师那里休息一会儿。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1、欣赏第一遍音乐。
孩子们,来,我们坐下静的听音乐吧!
提问:听完这段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欣赏第二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好像看见了谁?它在干什么?(蝴蝶)
你们好象看见蝴蝶在干什么?
3、欣赏第三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们好象看到蝴蝶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请你学学。
三、自选道具,扮演蝴蝶,表现乐曲。
1、我们都来扮演蝴蝶,东西都在旁边放着,看看谁把自己打扮的最漂亮。(孩子自选道具)
2、教师强调:如果谁需要帮忙,就去找客人老师,对她说一句好听的话。
3、你们真漂亮,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4、和客人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活动评析:
此活动设计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自然的融合了表情、语言、身体动作,表达了自身的感受。环境布置得很美,孩子们在美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鸭头饰音乐磁带不同动物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天气真好,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去吧。怎么去?(歌曲:骑小车)
动物新村到了,听一听有哪些动物朋友?并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练习听音乐做动作)
看到这么多动物朋友,真高兴,唱一首歌表示我们高兴的心情。
二、基本部分
1、还有一位朋友没去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鸭子吧。
把小鸭子找出来和他一起玩。
反复感受音乐:前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们到小河里去洗个澡吧。小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快快让我们吃个饱吧(随音乐伴奏动作,伴奏音乐2--3遍)
2、有点累了,找一张椅子坐下来。
森林里有一只百灵鸟,唱的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听百灵鸟唱歌吧(欣赏歌曲一遍)
3、我们也来学一学百灵鸟唱歌吧(跟唱1--2遍)
三、结束部分
小鸭子的歌很好听,小鸭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鸭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
今天玩得真开心,时间不早了,骑上我们的小车回家吧。
附歌曲:小鸭嘎嘎
2/4活泼、轻快
3523|55|6563|55|536|532|6161|612|
小鸭小鸭嘎嘎,肚子饿了嘎嘎,不喊爹,不叫妈,摇摇摆摆跳下河,
5326|1—|1—||
自己去捉虾呀。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音乐的不同性质,并随着音乐的变化交换动作。
2、探索散步动作,并用相应的表情和体态表现对打雷、下雨等天气的反应。
3、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散步时注意寻找合适的空间,不与同伴相撞。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散步》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我们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已经学会了好多好多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用好听的声音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二、谈话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呀?
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三、感受乐曲性质。
1、接下来老师又要请小朋友仔细地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是不是一样的?
提问:你听出来有几段?
2、请你们再听一听前后两段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前后两段是不是一样的?
四、探索散步动作。
1、老师先请小朋友来听听第一段慢的音乐,你听了这段音乐想干什么?
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事情呢?
2、有的小朋友听了这段音乐想去散步,好的,那谁来做做散步的动作?你还可以和谁一起去散步呢?
3、我们来听着音乐做散步的动作,看到漂亮的花儿可以向花点点头,问好等。
4、小朋友在散步时突然天气有变化了,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打雷了、下雨了小朋友心里怎么样?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5、我们来听着音乐做打伞、跑回家的动作。
五、完整游戏。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听着音乐来完整表演了,散步时和小朋友保持距离,不碰撞。
六、和家长同台表演。
接下来小朋友来请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上来听着音乐一起来散步好吗?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
2、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
4、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5、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
4、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与大山对话时的情景。要求两组幼儿配合默契,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爱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会朗诵儿歌,学习词汇:清洁。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自制教学挂图四张,木偶教具,纸偶每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叽叽叽叽,这是谁呀?有几只小动物?(教师依次模仿四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2、小结:今天,小鸭、小鸡、小猫、小狗都来我们班做客了,他们来叫我们小朋友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动物图片,初步理解儿歌。
(1)出示图一,教师提问:这是谁呀?小鸭怎样叫的呀?帮助幼儿完整的说出一句话:小鸭叫,嘎嘎嘎。
(2)同上,分别出示小鸡、小猫、小狗的图片,帮助幼儿学习相应的短句。
(3)小结:小鸡、小鸭、小猫、小狗都特别懂事,它们都是爱清洁的好孩子。你们看,小鸭看见了什么呀?
2、结合教学图片,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图一,问:小鸭看见了什么?(指甲长了,要讲卫生,剪指甲)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能留长指甲,要讲卫生,指甲长了,要剪短。
(2)出示图二,问:小鸡看见了什么?(鼻涕流了)
小结:如果我们感冒流鼻涕了,要用纸擦干净,不可以用手擦鼻涕,那样不卫生。
(3)出示图三,问:小狗看见了什么?(衣服脏了)
小结:我们每天都要勤洗澡,要把脏脏的衣服换掉,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4)出示图四,问:小猫看见了什么?(脸脏了)
小结:小朋友每天都要把脸洗干净了,这样干干净净上幼儿园,大家才喜欢你哦。
(5)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小朋友爱清洁》(幼儿跟读)。
3、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
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有谁?
4、木偶表演,分段学习朗诵儿歌。
(1)木偶表演第一段:小鸭怎么叫的?叫我做什么?(引导幼儿学习一句完整的话: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
(2)木偶表演第二、三、四段、小鸡、小猫、小狗又看见了什么呢?(依次表演,帮助幼儿学会相应的短句。)
5、木偶表演,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师:小动物们都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你们喜欢他们吗?
6、运用小纸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让爸爸妈妈也像小动物们一样,做个讲卫生的好爸爸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