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小班数学教案3篇 小班数学教案豆丁网,供大家参考。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物体,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进一步了解小兔的习性,萌发关心、爱护小兔的情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小兔外形特征、习性
(材料准备)场景(蘑菇房、大树、栏杆、草地)幼儿人手一份草地上的`小兔,胡萝卜若干。
重点与难点: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场景,讲讲这是什么地方?猜猜蘑菇房里可能住着什么小动物?
简单讲讲小兔长得怎么样?
2、请出小兔。大家一起轻轻叫“小兔是你吗?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3、和小兔一起做游戏
听口令、看数点卡或小手片做拍手、跺脚、并拢跳等动作。
二、喂小兔
1、师生一起喂小兔
·小兔喜欢吃什么?出示1根胡萝卜(一只小兔吃一根胡萝卜,刚刚好)
·跳跳跳,又来了一只小兔,数数有几只小兔。
2只小兔、1根胡萝卜,比一比,那个多,那个少?
有什么办法让每只小兔都吃到一根胡萝卜?
归纳:2只小兔吃2根胡萝卜,不多也不少,兔宝宝真高兴。
·哟,现在有几只小兔啦?数数有几只小兔、几根胡萝卜
怎样让胡萝卜和小兔一样多?
归纳:3只小兔和2根胡萝卜要一样多,可以再拿1根胡萝卜来、,也可以去掉一只小兔。
2、幼儿游戏:喂小兔
还有许多兔宝宝,也想吃到好吃的胡萝卜,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提醒:一只小兔吃一根胡萝卜,将拔到的胡萝卜放在盘子里。
观察:每只兔宝宝都要吃到胡萝卜
三、分享交流(略)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观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位。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小猫捉迷藏”教学挂图一副。
2、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
游戏:小猫藏在哪里?
师:“小猫想跟小朋友来玩个“躲猫猫”的游戏,把小眼睛闭起来,数到3睁开来看看小猫躲在哪里了?”(出示玩偶小猫互相问好。)
——教师把小猫藏在沙发上、桌子下、柜子上、阁楼上,让孩子分个别、小组、集体来学说:小猫藏在沙发上等完整的话。
二、通过观察挂图认识上下。
师:“瞧,其他的小猫看见刚才的小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觉得很好玩,它们也跟猫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帮猫妈妈来找找小猫们都藏在哪里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幼儿讨论描述小猫躲藏的方位,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请个别幼儿描述,其他幼儿学说。
三、操作活动:捉迷藏。(分组)
——“给上面的小动物涂色”:请幼儿找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油画棒给图画中每副图中的排在上面的`小动物涂色,提醒幼儿轻轻涂,注意画面整洁。
——“谁在往下爬”: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小猴子往下爬的图,说一说谁在往下爬,并把它圈起来。
——“楼上楼下住着谁”: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楼房图,说一说小猴的楼上住着谁?并把它涂上红色;小猴的楼下住着谁?把它涂上绿色。
四、结束
评出谁是遵守操作规则的?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给其他幼儿加以鼓励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物品的摆放位置,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3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幼儿园的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会随手拾起地上的树叶玩一玩。树叶是哪来的呢?原来是离开了大树妈妈,偷偷跑出来“玩”了,后来这些树叶宝宝就找不到妈妈了,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孩子在捡树叶、说树叶、送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自制的大绿树叶、小绿树叶、大黄树叶、小黄树叶若干。
3、布置背景图(有四棵大树的树林,树上分别有标记,树叶散落在地上。)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带领幼儿一起捡落叶。
师:咦!是什么声音啊?(师扮小树叶哭)
啊!是树叶宝宝在哭啊!(边说边指着地下的树叶)
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为什么要哭吗?
幼:……(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师: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妈妈吧,好吗?
幼:好。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到树林里来捡一片树叶,然后把它捧在手里。
幼:(到树林里捡树叶)
师:请宝宝们先回座位。
(评析: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一起捡树叶,为下一环节说树叶做准备。)
二、说树叶,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进行描述。
师:谁来告诉我,你捡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绿的,黄的)
师:那我们把它叫绿(黄)宝宝。
师:看看这两片树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拿出两片大小不同的绿或黄树叶。)
幼:……(大小不一样。)
师:那我们把大的叫大宝宝,小的叫小宝宝吧。
师:树叶宝宝有绿宝宝、黄宝宝、大宝宝、小宝宝,有这么多的.宝宝。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捡的树叶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是绿宝宝还是黄宝宝。(师出示自己捡的树叶。)
幼:(如:大宝宝、绿宝宝)
师:那我们把它叫做大绿宝宝,好吗?
师:那你捡的树叶宝宝叫什么呢?
幼:……(大绿宝宝,小绿宝宝,大黄宝宝,小黄宝宝。)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捡的树叶叫什么?
幼:(与同伴说说。)
(评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对树叶进行描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总结归纳出有四种不同的树叶宝宝,为下一环节送树叶回家做铺垫。)
三、送树叶回家。
师:小树叶离开妈妈很久了,想妈妈了,我们一起把树叶送回家吧。你们看,树林里有四棵树妈妈,那你们能帮树叶宝宝找到妈妈吗?
幼:能。
师:那你们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树叶宝宝和妈妈是不是长得一样的,长得一样的树妈妈才可以送给她。
幼:(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妈妈,那到底找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如有找错的,说出理由,并重新帮它找妈妈。)
师:树叶宝宝都回家自己的家了,大树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宝宝送回家。
(评析:送树叶宝宝回家,幼儿活动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送的过程中,获得归类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树叶,在区角活动时,可以把这些树叶也一起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