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通用4篇

时间:2023-12-15 04:46:57 一年级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xx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x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x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x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x第x、x、x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

  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创设了有趣的“猜一猜”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昆虫图形的介入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

  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初步感知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还能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露一手,看看我要表演什么啊?(剪纸)嗯,不过,你能猜出我剪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

  提问:那么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痕,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

  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

  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折音符图形,得出音符图形只有部分重合,在与松树、爱心图形的比较中,感受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知已经非常地清晰,从而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

  (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

  轴对称图形吗?(添柄、去柄)

  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度的杯子照片,让学生明白可以横着画对称轴,也可以竖着画对称轴,也可以斜着画对称轴,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折一折

  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生折交流汇报。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

  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先演示并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真的?现在就考考你们。

  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让学生巩固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又突出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

  四、再次探索,掌握画图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是根据一半的图形猜出另一半,那如果告诉你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

  (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

  你是如何画的?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

  (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

  (3)用这种方法完成其他两幅图并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欣赏图片,拓展知识

  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的物体无时无刻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才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多么神奇,多么美丽。我们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感到对称的力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篇4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