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学习了生字宝宝,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贝当。小贝当和你们一样也读二年级,不过有许多的生字他还不认识,谁来帮帮他?
2、(课件出示:理发店其他改口脸腮光净笑眯眯好半天扶着胡子。(背景为报纸))
3、指名读,齐读。
4、课件播放小贝当的感谢话:“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时间不早了,我要去剃头了。”
5、小结过渡:那们我们也去瞧瞧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10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自由读5—10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贝当想当大人?
3、指名回答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师出示一幅小贝当理分头的图片,问:文中哪自然段讲小贝当理小分头呢?
2、指名回答并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并评析:他读得怎么样?
4、小贝当的心情怎样?(高兴、骄傲)
5、齐读。
6小结过渡:为了更像大人他还要理发师干什么?谁能从文中把这句话出来?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他”指的谁?“脸腮光净”是什么意思?
3、谁再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有趣的小贝当。
4、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7—10自然段。
1、师范读,边听边思考:理发师是怎么做的?小贝当在干什么?
2、为什么说小贝当是傻乎乎地在等呢?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3、学生回答。
4、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的内容,并把重点词作上记号(好半天一个接一个一个人)
5、指名读,齐读
6、质疑:小贝当等了那么长时间,你们猜猜他心里会想什么?假如你是小贝当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
7、过渡:我们接下来看看小贝当对理发师说了些什么?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小贝当说的话。
2、评析,再指名读。
3、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
4、学生回答,再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
三、回归文本,总结全文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全文。
2、小组代表朗读。
3、他们的朗读真精彩,不仅朗读好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那我们再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四、拓展延伸
1、你们和小贝当年龄相当,你们生活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吧,先和同桌说说吧!
2、学生试说,互说。
3、指名说,
4、师进行总结。
五、生字乐园
1、出示生字:净半其胡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指导学生写字
4、师范写“净”字
5、学生试写。
六、作业:
讲一讲: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演一演:课后找小伙伴合作,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叫我贝当先生
小贝当看报哗哗响
(一心想理小分头
当大人)要刮脸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2、初步认识近义词。
3、感知感叹句与陈说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4、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义词识字。
【教学难点】
认识近义词,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1、收集风景名胜地区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让同学自身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身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一起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师范读,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
3、师生互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认记生字,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字,检验认字情况。
6、给生字找朋友:
退──腿 险──脸 读──卖 反──饭 间──简
7、“我说你说”──师生对说反义词:
⑴ 说教材里的词:
补充:好──坏 新──旧 上──下 高──矮
明──暗 开──关 来──去 前──后
多──少 重──轻
⑵ 生生对说反义词。
二、学习“日积月累”──我会选
1、同学自读词语,看能否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
⑴ 老师站在脚室的中央。
⑵ 老师站在教室的中心。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
(中心与中央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3、选词配对,在读一读。
4、扩展:你还能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对反义词竞赛:师与生对。比一比看谁对得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连线:
① 找近义词 ② 找反义词
美丽 著名 正 简单
特别 漂亮 复杂 反
中心 非常 买 关
有名 中央 平安 卖
愉快 快乐 开 危险
二、学习“读读说说”
1、出示“!”与“。”,讲解感叹句与陈说句。
2、读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说句的特点。
3、教师引导同学分析句子:
⑴ 前是感叹句,后是陈说句。
⑵ 因为“花坛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来”。
4、方照例句说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说句子。
三、学习“我会读”
1、同学自读诗歌。
2、小组互读,比一比看谁最先背诵。
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效果。
2、展示自身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身的艺术才干。
第三课时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展示自身收集的风景名胜资料,让同学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身关心的风景名胜。
2、在展示过程中选择好自身的交流对象,组成“旅游团”。
二、分组交流
同学自由选择下列交流方式:
1、 “导游”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布置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身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
2、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导游”互相交换到别组带队。
四、总结
1、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
2、评出“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注意转变角度,考虑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重点)
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
3.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重点)
4.发现一些颜色词的结构方式,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5.正确诵读关于风景的楹联、诗句并背诵积累,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重点)
6.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交流回顾:除了从语文书上,你还能从哪里认识新的字?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日历、包装盒、说明书、广告纸……
3.教师课件出示火车票,指导学生认识火车票,鼓励学生从票面认识新的汉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
4.借助拼音,自由读这些生字。
5.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后鼻音“昌、硬、乘”。
6.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7.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8.引导质疑:什么是“硬卧、限乘”?并通过联系实际、出示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9.小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无论是火车票还是广告纸,都会有许多汉字宝宝等着我们去认识。
二、教学“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像什么?怎样才能用自己的话很形象地把它们的特点讲出来呢?
3.出示教材图片:两双鞋,一双是爸爸的鞋,一双是弟弟的鞋。
(1)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看到的两双鞋有什么不同:爸爸的鞋很大,弟弟的鞋有很多毛毛。
(2)出示例句: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
(3)引导学生自由读例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①写出了爸爸的鞋有多大,弟弟的鞋有多乱。
②交流明确:这两句话中都有“像”字,把爸爸的鞋比作小船,把弟弟的鞋比作鸟窝,一下就写出了这两双鞋有什么特点。
4.模仿例句,用这样的方法说说“柳(liǔ)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鞋”这些事物的特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选出最好的句子。
(2)班级交流,评一评,说说谁想得妙、说得多。
5.课件出示题目要求:你能说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
◇八路军隐蔽(bì)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fán)恼。
◇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fǎn)?
6.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写话”
1.教师课件出示留言条,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电话又打不通,可以通过写留言条来沟通。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1)这张留言条写了什么内容?
(2)留言条应该说清楚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都写在什么位置?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师生归纳小结: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称呼(写给谁)。
正文:第二行,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清楚事情。
姓名:在正文右下角。
日期:在姓名下方写时间。
5.选择教材中提供的情境,练习写留言条。
6.小组交流,对照留言条的格式相互点评。
7.交流反馈,师生评议。
8.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张留言条。
四、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教材中四组表示颜色的词串,学生开火车轮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词的特点:在表示颜色的词前面,加上有这种颜色的事物的名称,可以区分不同的颜色。如“白”前面加上“雪、米、奶”等,可以区分不同的白色。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比拼,模仿教材中的例子,说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前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通、读顺。
2.课件播放山水画面,引导学生理解“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意思是:有山就成了图画,没有水文章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此句赞美了山水的美丽,突出了山水在文学、绘画中的重要性。
3.播放课件:秋风萧瑟的塞外风光,烟雨蒙蒙的江南美景。引导学生理解“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课件出示后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6.小组交流,尝试理解句意。
7.教师范读、领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8.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四副楹联,想象画面。
9.指导背诵。
10.拓展积累写景的诗句和楹联。
二、教学“我爱阅读”
1.引导学生自读短文,体会短文中描述的家乡的美丽。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笔来画自己的家乡。
3.小组合作,朗读短文《画家乡》。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想办法解决后,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相机正音。
5.默读短文,思考:短文里的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用“”画出来。(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6.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并说说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假如给你一支笔,你想怎样画自己的家乡呢?模仿课文,说一段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嚷、剃、眯、梁、腮、焕、剩”7个生字。
2、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意思。
3、联系句子,知道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小贝当的天真与可爱,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学习边读边思,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初步学习用“但是”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有趣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贝当,他才上小学二年级,却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2、揭示课题:4、刮脸。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在理发店,小贝当向理发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完成填空。
(学生所填的答案肯定顾头不顾尾,文中的小贝当其实对理发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只有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正确填空。允许学生发言且有不同答案,分析交流后用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2、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
(1)学习课文第1—3节,感受人物形象。
听了老板的话,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XXXXXXX地想:XXXXX。
(2)学习课文第4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么读报的?(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既然他不认识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一本正经的样子。
(3)再读句子体会“但是”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然后引导学生造句。
(4)学习课文第6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样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的?(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听了小贝当刮脸的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理发师讨厌这个难伺候的小顾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习课文第7—10小节。
小贝当说话时的前后语气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心开始沉不住气了。因为理发师一直不理睬他。)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的语气。
从理发师的言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
四、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五、作业
1、火眼金睛找错字。
2、拓展:课文中的小贝当有着一颗渴望长大的心,关于“长大”这个话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天真可爱、渴望成为大人的小贝当说呢?
板书
4、刮脸
剃头天真可爱
小贝当看报一本正经
刮脸渴望长大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
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四、默读课文
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3、 师:哦,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不完整的表格,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把它填完整呢?
4、 四人小组合作,将表格填完整,师及时板书。
5、 一边轮流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这几个词语的教学。
①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
③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小结并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1、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所以我们人类才会走得越来越远,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课件出示)
1、 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学习多么紧张啊!那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怎么样?
播放教学光盘上的课件,玩识字拼图的游戏。
2、欣赏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图片。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被。”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
重点、难点
1、引导同学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爱的奉献》的歌曲磁带,画面。
第一课时
一、识别字形
1、出示生字,同学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同学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同学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同学分一分。
二、俺会填
1、同学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同学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同学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回顾:
1、同学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知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同学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二、俺会填
1、同学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同学读,大家指正。
3、请同学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同学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桌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三、俺会读
1、结合字音,同学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扮演。
7、教师与同学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游戏导入,深入感受
1、让同学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同学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俺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二、想想说说
1、谈谈自身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出示图片,想想假如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协助他们?
三、实际演练
让一位同学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协助,把说的和做的扮演出来。
四、提出建议。
第四课时
一、歌曲跟唱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跟唱。
2、同学感受歌曲意境。
二、认读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
2、同学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三、展示日记
1、同学朗读自身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四、意境升华
1、合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3、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两个字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新字。
A、 出示教材中的字词,学生自由认读。
B、 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
C、 书上的小女孩发现了“历”字是由两个认识的字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D、 出示:历、贡、肯、扇、确、愁
(1) 各小组玩拼字游戏,把:厂、力、工、贝、止、月、户、羽、石、角、秋、心等字卡发放到各组,让他们拼成新字
(2) 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点。
A、 读句子,看拼音填汉字。
B、 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处自己填完空以后发现了什么?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A、 出示六组短语
B、 小组同学互相读。
C、 口头练习:()的天空 ()的教室
2、我会填。
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B、 学生自读其他句子,并填上标点符号。
C、 扩展练习。
3、我会读。
A、 学生自读诗歌。
B、 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人,因为他们身体有缺陷,生活、工作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让我们看看图片,他们会遇到些什么困难?
二、看看说说
看了以后,你有些什么话想说吗?
三、想想说说
下面哪些做法对的,哪些是错的?
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听歌《爱的奉献》
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不止是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同学们,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我们化为实际行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9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
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第二教时)
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歌唱春天
1、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二、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听到的春天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五、识字擂台
1、四人小组赛
2、优胜者赛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干——赶方——仿
(1)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2)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汉字。(多媒体出示)
(4)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2)交流出示:
dài shé yè gōng
代舌页弓
(3)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1)多媒体出示:
禾火禾少火丁火少
(2)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代舌页弓秒炒
(1)齐读
(2)活动:找朋友。
2.练习巩固:比一比,谁最棒。
(1)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2)指名开火车读,如果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多媒体出示
奇怪聪明活泼冰凉可口
准备赶快观看包围堆积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学生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避免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呢?
(1)指名说。
(2)评价说一说,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及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1)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理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