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品5篇 202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3-09-16 22:21:39 一年级教案

  【简介】下面是热心会员“jzmyr61770”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品5篇,供大家品鉴。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一、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

  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课部分:

  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一、二、三变”,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A、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B、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C、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1、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2、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四个音,用“数字谱唱法”学习。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二、用铝片琴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数字谱唱法”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xxX》。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的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4、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5、让学生了解羊全身都是宝,如:羊皮鞋、羊毛衣等,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教育学生:小动物对人类有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从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对表现乐曲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

  课后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号召孩子们课后与小动物交朋友,正是本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践环节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2

  问声好  

  教 学 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 学 内  

  聆听《森林水车》  

  表演《早上好》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表演《早上好》 2、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提出本学期学习要求  

  复习上学期最喜欢的歌曲,唱一唱,并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出示幻灯:(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适时鼓励。 2、按节奏朗读歌词  

  4/4 ⅩⅩ ⅩⅩ Ⅹ ⅩⅩ∣ⅩⅩ ⅩⅩ Ⅹ ⅩⅩ∣Ⅹ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 Ⅹ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Ⅹ║ 什么 背上 小书 包(拍手)。  

  3、分组编创(家动作,打击乐,编不同节奏)。 4、分组表演。 5、学生评价。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天早上见到老师,小朋友都要打招呼,你知道英语“早上好”怎么说? 跟老师读一读“MORNING” 2、听录音,感受歌曲。  

  3、听后说说你觉得歌曲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  

  4、联系拍手、跺脚  

  2/4 第一拍跺脚 第二拍拍手拍腿  

  3/4 第一拍跺脚 第二拍拍手 第三拍拍腿  

  5、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这学生拍手,跺脚 教师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再来一边  

  6、教师范唱,边常边拍节奏,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7、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奏,小声跟唱。 8、听老师弹琴,学生自己拍节奏,小声跟唱。 分组唱  

  9、唱着歌,走一走  

  要求:两组学生围成小圆圈 顺时针走三拍子 逆时针走二拍子 边唱边走。  

  10、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表演〈小麻雀〉 2、复习〈早上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早上好〉 边跺脚拍手、拍腿唱一边  

  指名学生唱一唱。其他学生律动。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小麻雀怎样? 幻灯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旋律  

  要求:放录音让学生试着分别拍击三拍子和二拍子。 3、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LU“轻声哼唱。 4、听教师范唱,学生轻唱歌词  

  5、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记忆歌词。 6、听录音,分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7、将六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六段,分段表演。 A、分组边唱边表演。 B、 学生评价  

  8、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A、出示图谱  

  B、 让学生自行选择  

  C、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练习,尝试搭配的效果,下节课演示给大家听,看哪一组演奏得协调、好听。  

  D、分组活动。  

  四、小结,布置下节课带好水彩笔,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聆听〈森林水车〉  

  2、复习〈小麻雀〉用打击乐器伴奏 3、表演,〈早上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早上好〉边唱边表演 三、复习〈小麻雀〉 1、拍节拍唱一边。 2、边唱边表演  

  3、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提示: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4、演示:  

  Ⅹ Ⅹ 0∣Ⅹ Ⅹ 0║木鱼或双响筒 0 Ⅹ Ⅹ∣0 Ⅹ Ⅹ║串铃或沙球 0 0 Ⅹ∣0 0 Ⅹ║三角铁或碰钟 四、聆听〈森林水车〉  

  1、初听: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注意听音乐(小溪潺潺流水声,小鸟啾啾叫,仿佛轻风吹拂着) 2、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  

  水车是欧洲农村里最常见的大型灌溉工具,它整体为圆形,周围装有许多水斗,用水力或风力牵引,在我国南方的农村也有这种水车。  

  3、复听音乐  

  要求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和太阳升起的感觉。 五、小结,师生再见。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剧中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及音乐剧表演。

  教学重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教学准备: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小青蛙的头饰、头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小青蛙的谜语)

  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保护庄稼,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我们都不要吃它)。

  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二、教唱新歌

  1、老师示范演唱、课件演示

  2、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教师教唱全曲时,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双手拍腿,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另外,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3、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

  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第二、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具有节奏的韵律,切忌喊叫。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要唱得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之感。

  4、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

  三、音乐剧表演: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将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每组5—8人一组,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

  在一组学生中,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用小椅子作为“家”的标志。第一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第二、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呼唤小青蛙快回家;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围,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

  在表演时,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然后再相互观摩,分组论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即由焦急不安→快乐幸福。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效果。

  四、小结、结束。

一年级音乐上册《跳绳》教案 篇4

  今就我上过的一节《跳绳》的体育课进行一下反思

  我进行的是二年级的单编跳绳教学,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中设计了一些训练游戏。如:报数比快、我是木偶兵、正反话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教师又在训练中赋予适时的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双手交*编花跳。我在基础部分的设计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不同的跳法,从而引出本节教学重点“单编跳”。当学生看到他们的同伴双手交*编花跳得那麽好,早早已跃跃欲试。再听到教师激励性的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但绝大多数学生失败了。此时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时机。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邀请会跳单编的学生说出跳单编的技术要领。学生们听完后又纷纷尝试起来。经过多次的尝试个别学生学会了单编跳的动作要领,但大多数学生仍旧焦急的练习。这时的学生渴望有人能帮助他练习,看到他进步。于是我解决完在练习中学生们纷纷提出的各种问题后,针对学生不会双手交*跳,跳过去绳摇不过来,不会连续跳等问题,为学生们创设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但自身的优势、进步得到了展示,而且树立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跑、跳的灵活性和合作意识。我在基础部分又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了集体活动快乐。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收获很大,而我的收获更大。在这节课中我的优点是:1、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了教法的运用,注意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意了在练习中自己找寻方法与教师提示相结合。2、教学目标较清楚,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合作意识、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3、课程环节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为紧迫。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梯进式练习,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3、对实际教学的预测性备课经验不足。

  总之作为一名新任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会把反思作为突破口时刻督促自己改进、学习。

一年级音乐上册有趣的声音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 篇5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

  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面对生2的“笨方法”,教师不武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