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雪花和雨滴》3篇(中班雪花和雨滴优质课),以供参阅。
幼儿园中班教案《雪花和雨滴》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我先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几方面自评一下这一中班音乐活动:歌曲——《雪花和雨滴》。
一、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分为三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冬天是多么美好》的演唱导入主题,由于是一节歌曲新授课,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整节活动更加完整,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平常上课时,经常用到的师生问好的发生练习法,而是打破常规让幼儿先演唱完整的歌曲《冬天是多么美好》,然后用闭口音和开口音以及不同的感情再次演绎歌曲,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以“魔棒”这一教具为线索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过渡到展开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是让幼儿先学会第一段歌曲,然后引导幼儿在学习、掌握第一段歌曲的基础上创编第二段歌词并进行演唱。难点是初步感受乐曲旋律,了解上行音和下行音的旋律特点。
在教授第一段歌曲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对雪花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后,引导幼儿逐句的学习歌词,(课件的四个画面分别表现了四句歌词的内容),再引导幼儿将歌词串起来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能有节奏的朗诵出来。歌词掌握之后通过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整首教授(幼儿表演式和师生问答式)等多种方法和形式掌握歌曲第一段的演唱。第一段的歌曲掌握较好的基础上,用魔棒引出创编的内容:魔棒想考一考小朋友:“冬天天上会飘雪花,那么其他的季节天上还会下什么呢?”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雨滴的记忆,让幼儿对照雪花的歌词创编雨滴,重点让幼儿表现小雨滴落下来,用动作表现出来。难点(是初步感受乐曲旋律,了解上行音和下行音的旋律特点)的解决也主要依靠课件中比较直观、形象的图谱配合教师的无伴奏清唱,让幼儿更清晰、明了的掌握上行音、下行音的旋律特点。
结束部分通过组织幼儿玩游戏《太阳公公追雪花》,即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复习了歌曲,又让幼儿心情愉悦,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教学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2、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雪花和雨滴”,“上行音、下行音”把冬天、春天的主要特征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表现出来,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情境教学法:音乐活动离不开情感的作用,而幼儿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产生。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创设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境,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常为孩子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这种意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了魔棒这一充满幻想色彩形象,结合课件,引发幼儿融入到欣赏雪景、模仿飞舞的雪花、想象雪花要告诉我们什么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音乐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音乐的表现力,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1、目标的完成情况
从目标来看,大部分幼儿基本达到了我们预先指定的目标。较好的掌握了第一段歌曲的演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创编出第二段歌词并进行演唱和表演。借助课
件幼儿了解和感受上行音、下行音的旋律特点。能积极参与游戏、进行表演,有一定的成就感。
2、幼儿发展情况
在进行活动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各各环节中,大胆操作,大胆尝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体验。语言表达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探索、求知欲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的提高。
3、教师的反思
(1)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掌握较为准确,但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的能力较差,易受老师或同伴的影响,很难作出与众不同的动作。
(2)由于种种原因,前半部分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幼儿有些拘谨,后半部分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
(3)幕布比较小,影响了课件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雪花和雨滴》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分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
2、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雪花和雨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会对唱,在一方唱的时候另外一方要保持安静倾听,然后马上接唱,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引导幼儿创编,做出和同伴不一样的造型。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雪花” “雨滴”“窗户”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1、2、3”给小朋友一个惊喜,向天上抛雪花,问幼儿:是谁从天空中飞下来了?(雪花)雪花怎样飞下来的?(是沙沙沙的飘下来的)请幼儿做一做雪花飘下来的动作。做后提问:什么季节会有雪花啊?(冬天)老师说:对了,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2、老师告诉幼儿,雪花是唱着歌飘来的,你们来听听,(放录音)完整欣赏后提问: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都有谁和谁啊?
3、幼儿学唱第一段。小朋友们,我们也来学唱雪花的歌吧。(放录音,跟录音唱2次)
4、学习第二段。提问:“刚刚小朋友听到录音机里唱了小雪花还唱了谁啊?”(雨滴)那雨滴敲着窗户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哗啦啦、咚咚咚、滴滴嗒)对了,有时候小雨滴的声音是哗啦哗啦,有时候是咚咚咚,有时候是滴滴滴的声音,我最喜欢春天了,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的小雨滴吧。{唱2次}
5.请小朋友站起来,完整的和老师边唱边做一次。
6、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第一段,老师问,小朋友回答。第二段。小朋友问,老师回答。
7、老师放录音,告诉幼儿分辨歌曲中的前奏和间奏,
8、请幼儿听音乐,在前奏和间奏的部分,自己做一个静止不动的造型,可以是雪花,雨滴,大树,房子。小鸟。小兔,等等,进行歌表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雪花和雨滴音乐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以带来惊喜的方式抛洒雪花引起幼儿的兴趣,重点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学会第一段的歌曲,难点是引导幼儿能够掌握第一段的歌曲后,创编出第二段的歌词。 学第一段的歌曲时,我通过清唱让幼儿逐步听清,但是因为我的紧张,忘记教幼儿,然后幼儿复述并学习歌词,在引导幼儿串连起来朗诵、演唱,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演唱。第一段掌握好后。通过听磁带,第二段歌词的变化进行创编内容,引导幼儿讲出“雨滴”出示图画让幼儿,按着“雪花”的那一段进行编唱。创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提问,雨滴的声音,教师利用清唱的方式,让幼儿清楚的理解、掌握“雨滴”的歌词。结尾部分,幼儿扮演雪花和雨滴,边唱歌,边跳舞,很快乐…在课开始时幼儿通过撒雪花这边带有一定的乐趣性,掌握第一段歌词比较顺利,到了第二部分时,幼儿通过的我出示的雨的图标能够很好的进行联想创编,还会跟老师做动作,跟着我的提示去表演创编,但是在幼儿学唱会歌曲后,设计了一个游戏对唱环节,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忘记了,是本次课我最大的遗憾,最后幼儿还是基本掌握了这首歌曲,也能按照歌曲的节奏边唱边做,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小百科:雪花也称银粟,玉龙,玉尘,是一种晶体,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
幼儿园中班教案《雪花和雨滴》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人手1份幼儿用书画面“雪花和雨滴”,让幼儿熟悉歌词。
活动过程:
1、学唱新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一)的内容,有感情地念歌词: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落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2、教师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学习有表情地用慢速度念歌词。
带领幼儿一起练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教师启发幼儿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提示语:小雪花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蹈,轻柔地飘落,小声地告诉我们,冬天到了;这时提问:我们应该响亮地唱还是轻柔地唱呢?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好听呢?
4、创编歌词。
在春雨朦朦的季节,教师帮助幼儿复习原歌曲,并启发幼儿迁移经验,根据原有歌词的结构,创编第二段“小雨滴”的歌词。提示语:“现在是什么季节?是谁在敲我们的窗户?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5、有表情的演唱“雪花和雨滴”。
引导幼儿说出雪花和雨滴落下的姿态与声音的细微不同,用有变化的歌声(如轻、柔和、较响或略跳跃的声音)唱。提示语:小雪花一片一片飘下来,小雨滴一滴一滴落下来,小雪花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雨滴敲着窗户嘀嘀哒。想一想,我们怎样歌唱才能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小雪花的声音,那是小雨滴的声音?
活动延伸:
水粉画,用黑白水粉画天空和雪花。
活动反思:
《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歌曲中包含了两个季节的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冬天的雪花、一个是春天的雨滴,而这两种现象也都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雪花飞舞,幼儿能够想象出推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春天的雨滴幼儿又能够描绘出下雨天踩雨嬉闹的欢快心情,因此这首歌曲幼儿学起来就不是很难。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又特别喜欢音乐游戏,他们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