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耳朵的异同点,并说说谁的耳朵灵。
2、了解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流程:
播放各种声音——了解动物的耳朵——念儿歌——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播放各种声音意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鸟、水声等)用什么听到的?(耳朵)对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爱听声音了。
二、了解动物的耳朵意图: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动物耳朵的异同点。
1、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分辨他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处。
2、找找说说哪些动物的耳朵灵,如:猫、狗、兔子等,以及耳朵灵给它们带来的好处。
三、学念儿歌《谁的耳朵灵》
意图:能念出儿歌的内容。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动物的耳朵,今天,老师用一首儿歌来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
2、教师念儿歌。
3、幼儿学念儿歌。
4、师幼共同念儿歌。
5、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开展对歌的游戏。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
驴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
四.幼儿操作意图:
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头部,为每个动物剪贴属于它们自己的耳朵。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2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对风的观察和实验,感知风会产生动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扇子、塑料垫板、空塑料瓶(大饮料瓶若干)、滚筒青蛙(铁饮料罐外包上手工纸,手工纸上画有青蛙)、青蛙头饰。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不用手,让我做的小青蛙动起来。
2.幼儿讨论。
(1)用瓶子挤压空气。
(2)用嘴吹。
(3)用扇子或塑料垫板扇。
3.试一试。幼儿实验自己设计的方案。
(1)我对着小青蛙用力挤压瓶子。
(2)我鼓足腮帮使劲吹。
(3)我用力扇扇子。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瓶子挤压空气,小青蛙没有动。
(2)用嘴吹,小青蛙跑得慢。
(3)用扇子或垫板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滚筒小青蛙(在易拉罐上粘上小青蛙的.图片)跑得这么快。
2.幼儿讨论。
(1)用手中的塑料垫板扇滚筒小青蛙,使它滚动起来。
(2)是风的力量使它们跑得快。
3.做一做。用垫板用力扇滚筒小青蛙的后面。
4.探究的结果。
(1)是风的力量使滚筒小青蛙跑得这么快。
(2)风大滚筒小青蛙就跑得快。
六、注意事项:
如幼儿都选择同一种材料、同一种方法实验也可以。
七、拓展思路:
1.探究的问题:一样的风车为什么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探究的结果:风车――风大转得快,风小则慢。
2.让幼儿了解人们利用风来发电、灌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益处。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