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4篇

时间:2023-12-14 13:17:48 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红楼梦》读后感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两本书。再任选其一,写一篇读后感。我读了一本郑渊洁写的《保卫叛逆者》,一本四大名著中,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在这两本书里让我感触最多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里面描写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但在那个封建制度下,不得不分开。宝玉屈从于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薛宝钗。结果却以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孤独终身而结束了这个爱情悲剧。 其实《红楼梦》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就如曹雪芹在书的卷首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它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书的开始有一个叫“甄士隐”的人,他的真实含意就是:将真事隐瞒的意思。还有一个叫“贾雨村”含意是:假语村言,是借着老百姓的嘴去说,去流传……. 《红楼梦》里隐藏的秘密,读一次是看不出什么的。它需要你去反复的去研读、去探索。如果一下能看懂,那还要“红学家”干嘛呢! 曹雪芹真是厉害,我一定要把《红楼梦》研读下去,把里面的秘密挖掘出来!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红楼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个家族从鼎盛走向衰亡,以及少男少女的感情故事。

  书中的核心人物是贾宝玉,他家有钱有势,家里的人都很疼她。他也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和林黛玉是青梅竹马,他很喜欢林黛玉,希望和她在一起。林黛玉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很多,贾府由很多人的反对,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林黛玉每天郁郁寡欢,最后因为伤心而死,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曹雪芹的写作功底太强大了。书中对很多人物角色的描写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了。我也要多读书,多写作,以后也要向曹雪芹学习,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我曾对“红学”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直到我亲自阅读了《红楼梦》,学习其中的深意,才深刻认识到一本书竟能成为一门学问。

  在《红楼梦》中,有一篇咏柳絮的诗,这篇古诗并非单纯描写物件,而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达到寓情于物的艺术效果。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达角度,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立意,包含着丰富的感悟和寓意。大观园中的几次诗会都深深地表现出这一点。

  在薛宝钗笔下,柳絮呈现出坚强、积极、主动的形象。柳絮虽然没有根,但它从不屈服于逝水或芳尘。柳絮不甘于被命运左右,它联合外界力量去栖息,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想,其词语和豪情壮志令人叫绝。这种不同寓意,也反应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而在林黛玉笔下,柳絮则呈现出忧郁悲凉的形象,如同那些无依无靠的女子,缺乏自主性。柳絮“漂泊亦如人命薄”,白色棉絮勾起了黛玉的愁绪,使她不禁感叹:“韶华竟白头”。年轻的黛玉身体虚弱,早已预感到自己的生命短暂。柳絮成为东风的妻子,其生命在风中烟消云散。

  作者能够如此准确地揣摩和处理热血与哀艳的情感,且一面之词包含多种题材的诗词,这本身就是令人惊叹的。而柳絮这个意象在全书中也有着明确的寓意,它指向着荣国府、宁国府里没有独立生活的女子们的命运,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悲剧。这一意象与全书的主题相契合。

  人生如柳絮,无奈悲凉。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谁在秋风中独倚西窗,轻轻地忧伤,低吟柳絮词?谁在秋水中轻拂皓月,淡淡地惆怅,洒泪冷花魂?滴滴清泪,微微娇喘,诗化了的女子,诗化了的缠绵。

  观之,她“文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她举手投足间,温柔细腻,宛若和风轻拂;她面露忧色时,宛如秋风掠过山巅;她眼神幽远时,有如芙蓉闭享月华。她仿佛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降临尘世留下泪滴。

  听之,她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葬花吟》悲恸了残红,悲恸了宝玉,然而,黛玉的忧伤却源于她内心深处的冰魂。被所有人视为一个“小性儿”的她,只能把自己的忧愁倾诉给残花。贾母和凤姐为宝钗捐款庆生之时,黛玉这棵孤寂的梧桐早已被人遗忘。当所有人暗自比较她与身份低贱的戏子之时,黛玉这株凄凉的芙蓉,能否获得一句善意的慰藉?

  读之,她被誉为“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莎士比亚曾说:“悲剧是最动人的画。最绕梁不散的歌。”或许曹雪芹描绘的黛玉悲剧人生,源于她始终坚守“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信条。在这条大道上,有陶潜、东坡、周公,还有黛玉那飘然而至的身影。她善良纯真,毛遂自荐,教香菱写诗。她坦诚面对宝钗,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然而,在贾府这个虚伪成性、表里如一、承欢迎和的环境中,她选择坚守自己的信仰,维护自己高贵的品德和纯洁的爱情。用刻薄而尖锐的语言揭露丑恶,以高傲的态度与环境斗争,用诗人的才华抒发对命运的悲痛感受。没错,她只是一个小女子,却展现出了壮哉悲哉之美!

  曾多次觉得自己渺小无助,在波涛中打转,是盲往潮头还是精守本心?黛玉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质本洁来还洁去。”几许清泪,浮目滴,叹红尘;几处织言,落唇边,怀风流。梦里梦外,一曲离歌唱到散人易,只留那消瘦的身影越行越远,消失在天际云影处……

  身处山顶之巅,深岩突缝中的她,香气芬芳满溢。虽有万般轻浮飘忽空,但她的心才是真实不可动摇的。我们欣赏黛玉的故事,更能汲取那份历经沧桑的人生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