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1000字 篇1
病态抓狂的人物,呼啸疾驰的狂风,恬静死寂的居所,情感纠葛的两代人。
作品看起来是不安的,即使那百灵鸟的歌唱,青绿的草色,温暖的炉火都不曾照亮主人公的内心。即使是狂热的爱造就了一场场纠纷,却畸形诡谲叫人只想到阴谋与魔鬼。
希斯克利夫是恩肖家族的不速之客,他匆匆的来,也匆匆的走,留下的只有亲手编织的两家人的噩梦,然而梦醒时分,呼啸山庄终于也终于复苏,有了令人憧憬的明天。
这是值得一读的作品,他以女仆丁恩太太的讲述,以洛克伍德先生的好奇心追溯了林顿家族与恩肖家族的不幸,以及这份不幸的始作俑者——希斯克利夫的一生。
作者笔力颇锋,各个人物的性格缺陷淋漓尽展。他们都无法直视自身的不足,在自尊和无知里沉浮。这里常常能听到一些处世哲理,能看到身为人而令人感到可耻的品质。
凯瑟琳追求了高贵和体面,却不去用心亲近;埃德加爱上了自由和奔放,却不知如何中和狂野的魅力而不断屈从。他们仿佛一面镜子,照着希斯克利夫和伊丽莎白,他们都是不能彼此理解的对立面。
一篇讲述爱恨情仇的故事,我却要说他们生来的对立。因为对立,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从来没有真正的温暖和希望。而哈里顿(不知自己的无知的小伙子)和凯茜(性格温顺又傲慢个性的女孩子)却消融了这处的冰天雪地。
他们两人的和解终于使希斯克利夫多年的仇恨、两家人的不幸画上了句号。文明与野蛮的和解正如文中所言:
他们一个学着尊重,一个要求被尊重。
《呼啸山庄》读后感1000字 篇2
艾米莉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传统而平静的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了顺叙和倒叙,故事在谈话和回忆中展开,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听众,引出了故事的渊源和历史。更多的是开头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到了相当于故事的中下段情景。
开头这一段,是“我”来到呼啸山庄的目睹,也是一段带有人情味的叙述,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终年不断的北风,不容许山庄的树木向天穹延伸,强迫他们倒在一边。“树性”被狂暴的猛风扭曲。
这部作品里,树性就是人性的象征。呼啸山庄蔓延开的故事,人性同样终年不断的承受欺负的压力,被残酷的扭曲和摧残。
当看似主角的“我”闯进呼啸山庄,即从冰冷的自然环境闯进了同样严寒的人文环境。‘透过他惶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人类世界会变得多么凄厉、痛苦和不能容忍――当人一丧失他们美好的人性’悲哀的是,山庄这一孤独的人家,“人性”已经堕落到它的低点,不能够继续往下沉沦。
艾米莉用一个艺术家特有的锐利目光,超越曲折复杂的情节,和一般世俗的观念,去探索她最为关心的“人性”,可以说,人性的探索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希思克利夫表现出对人的冷漠,让我不能理解,但是他幼时无尽的容忍却令我佩服。他身为被收养的孩子,饱受其他两个孩子的欺负,但他从不还手,使得他赢得了老人的爱戴,在老人死后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
而凯瑟琳小时候的孤傲,起初她想到瞧不起希思克利夫,常和哈利顿一起欺负她。但后来因为可怜希思克利夫,进行了“倒戈”,帮助了她。
《呼啸山庄》读后感1000字 篇3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时候,并不觉出它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那座雪夜中鬼魅召唤圣灵呼啸山庄,那些挣扎在道德底线上痛苦却又畸形快乐人们。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又一张发黄英文报纸上面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人,他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心。有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她爱着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被侮辱,可以被打压,却不能被此生最真实爱所背叛。那高背椅子后,孤独而又冰冷灵魂,隐隐触伤人心。那是怎样人啊,爱时候,令人窒息,恨时候呢,又叫人深深恐惧。他就如同一座阴云,他离开了。仿佛一切都没有了阴郁,呼啸山庄依旧一如既往麻木着,酒气熏人,可我们美丽凯西·恩肖,却住在那好像永远都只有阳光画眉山庄,与她优雅绅士丈夫快乐依偎。但,那只是仿佛。
凯西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眼睛最漂亮,她微笑最甜蜜,她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小姑娘,她就真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恋人。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心。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所以凯西,她是那样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可怜。她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爱都只寄托在她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压抑。她火一般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丈夫---埃德加·林敦。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用体面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山庄中,所有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压抑。
《呼啸山庄》读后感1000字 篇4
呼啸山庄是一部感情和复仇的故事。
不受教育是一种悲哀,话没有听完整造成的误会使得希斯克利夫离开了他爱的人,他以为他爱的凯瑟琳由于瞧不起他等原因背叛了他,并且在凯瑟琳死后,他把复仇的火焰燃烧到了下一代。最后看着下一代中发生着与他和凯瑟琳极为相似的感情,最终年老,无心再报复,跟随凯瑟琳而去了。
故事有一种玄幻氛围,凯瑟琳明明死了,但是山庄的客人,还有希斯克利夫都看到过,这点给读者留下了幻想的空间。[
故事充满了互相折磨,外国人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所以,很以自己为中心,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错误也有原因,值得被原谅,这可能是和我们国家受到的谦虚教育有所不同。
故事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大家都和心爱的人在一齐了,下一代并没有做错什么的两个人,也最后自由的在一齐了。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还算给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吧。虽然这个故事中,没有我喜欢的主角,但是我还是耐心的把他读完了,读书,是缓解寂寞,打发时间,也是一种气质的培养。
《呼啸山庄》读后感1000字 篇5
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呼啸山庄》很快就读完了。看着它静静地躺在我面前,竟欲罢不能。再重读,却又是满怀遗憾地合上了书本,不论我再读多少遍,却都是同样遗憾地合上书本,恨不得自己为主人公铺设一条完美的幸福之路。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起于平淡之中,又在疯狂中谢幕。可是,一曲终了,站在一旁谢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个。当舞台上显示全剧终的时侯,希斯克利夫在萦绕着凯瑟琳气息的环境中合上了他的双眼,而一对小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爱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许,只是在狂风暴雨中的爱情才够激烈,才真正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尝不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与彷徨?身份的悬殊,主人的阻挠,希斯克利夫难以与自己相爱的人过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变故,如果不是爱情的挫伤,如果不是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么会生长到这般强大?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让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因误会而分开,却又在近似痴狂的爱与恨中艰难地找寻着对方爱的痕迹。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爱毁了凯瑟琳,毁了自己至爱的尤物,也毁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寻的爱的足迹,毁了他用爱构筑起的仇恨而坚定的信念。他想向凯瑟琳复仇,但是,当凯瑟琳的躯体渐渐冰冷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是宁愿她痛苦地醒来。他蓦然回首,爱人已悄然远去,尽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为她已是别人的妻子,但却远比天人永隔来的更好些。活着的时候,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刺想要伤害对方,却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刹那选择原谅。对将死的人来说,死是一种多么大的解脱,死了,所有的爱和误会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没有想过,死是对对方的一种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后,没有顽强的抗击,永远只能寂寞地品尝着相思的味道,却永远无法触到自己的爱人。
这爱情啊,究竟是谁犯了错,当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时候,又不敢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局。爱像狂风来袭,涌入心底;恨却像骤雨,把梦击碎了一地。爱情,不在乎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强烈的抗击也无法撼动既定的事实,岁月是最好的磨合剂,能够渐渐抚平人内心的忧伤,愈合伤口,但却永远消不了心中的那块疤,到恰当的时候,它还是会慢慢地裂开,给人以彻骨的痛。
可是,这都是为爱情所受的伤。尽管受伤,希斯克利夫还是不能放下对凯瑟琳的爱,可能这就是沉醉入迷的爱吧,唯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说,为爱情所受的伤都是甜蜜而难以忘却的,可能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断想着凯瑟琳,寻找着凯瑟琳,深受着它的折磨却始终不肯也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啸中,爱与恨交织,却,紧拉着不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