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3篇(三国读后感400字)

时间:2024-02-06 13:38:03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3篇(三国读后感400字),供大家参阅。

《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3篇(三国读后感400字)

《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战”令我最为激烈,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值得同学们学习!

《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2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那本书写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时,蜀、魏、吴三国你争我斗的故事。其中,魏国领主曹操,给人的印象是——奸诈、狡猾、多疑等,总的来说,就是负面印象很多。但是,这只是罗贯中个人的看法,不能说明什么,但因为这本书,人们也有了这样的看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三国未鼎立之前,当时是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北方,曹操和袁绍是两个较大的军阀。袁绍兵多,粮食充足,但他刚愎自用,不听取谋士的建议。而曹操兵虽少,但他善于用兵,尊重人才,提出“唯才是举”,不管来人贫富贵贱,都会重用。公元200年,袁绍带10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在官渡抵挡,机智用兵,用三四万兵力,大败袁绍,还杀了袁绍的两名大将——颜良和文丑。袁绍父子只带800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再也不能和曹操抗衡了。之后,曹操扫光了袁绍的余部,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是一位诗人。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比如他写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都表达了他要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在,但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身败名裂”,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们要重新品读《三国演义》,重新审视我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人才——曹操。

《三国》读后感范文450字3

  暑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城计等等这几个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我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