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会员“p718”收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彩7篇】,供大家赏析。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金老师送给我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心里就很好奇:小豆豆在窗边干什么?小豆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书中讲了什么?……这些疑问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我的妈妈对这本书也很感兴趣,所以我和妈妈一起读完了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小豆豆很幸运!她有一个理解她的好妈妈;有一个热爱学校、热爱孩子的小林校长;她还拥有那么有趣、有耐心的老师……书中的小豆豆有一个自由自主的成长环境,她在巴学园学会了如何思考人生、思考自然。“冰雪已消融,烂漫儿童嬉戏忙,奔跑小村中”是巴学园的真实写照,我非常羡慕小豆豆,要是我能有这样的学校该多好!
说完书中的小豆豆,想想我自己:我有一个爱我们的金老师,有一个时刻成长的好妈妈,虽然我没有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但是在老师和妈妈的关爱下,我一样可以像小豆豆一样快乐成长!
我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巴学园虽然始终没有校歌,但是小林校长曾经创编的校歌“巴学园,巴学园,巴——学——园!”却成了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我希望以后也能拥有这样的学校……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800字 篇2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书中小林校长与小豆豆初次见面的情形被视为经典。从校长一开始的态度,如“立即从椅于上站了起来”,“把椅子施到小豆豆跟前,和小豆豆面对面坐下来”一直到耐心的听小豆豆絮絮叨叨的讲了四个小时。这期间,校长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说:“还有呢?”直到后来爱讲话的小豆豆都没话好讲了。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小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投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情。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等她把话讲完。通过这初次的见面,让小豆豆感受到了校长对她的尊重,更让她开始喜欢校长,喜欢学校,喜欢上学。
书中提倡生态式教育,其目标是生态的。正如生态农业中,只有充分关注土壤、水分、温度等是否适宜,才能实现庄稼的丰收。在生态式教育中,若想求得学生智能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对学生其它相关方面的培养,如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培养等等。
文中小林校长的教育目标,引其原话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印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完整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400字 篇3
寒假来临了,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它记录了黑柳彻子自己的童年生活。这本书讲的是作者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上课淘气被原学校退学,之后又来到了
她的新学校“巴学园”。在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爱护与指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为她的未来奠定了基础的纯真故事。
在这本书里,作者黑柳彻子记下了在的许多趣事,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试胆量”、“温泉旅行”、“不能跳!”、“野炊”等等,令人捧腹大笑。我最喜欢的一章是“‘旱田’老师”,讲的是校长先生将一个农民作为了小豆豆他们的老师,教他们种田种地种庄稼。农民老师还带领着小豆豆他们除草、培垄、播种、施肥……总之,种庄稼要干的活,“旱田”老师都教给了小豆豆他们。读的时候我还会想:如果我们也能有像“旱田”老师这样的老师该多好啊。
在这本书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小豆豆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让我更加地了解了小豆豆眼里伟大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伟大与对孩子们的呵护、喜爱。
《窗边的小豆豆》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同样也适合家长朋友们。我的妈妈就通过我的介绍与我一起读。她读得可有滋味了,简直就是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她对我说,她读着就仿佛是返老还童,回到了她的童年一般。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4
还没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书的封面吸引了,封面的旁边写了许多标题,中间有一位女孩,扎着个小辫儿,呆呆的望着我。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还没翻到内容就看见“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在前面写上这一句话了。原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的小豆豆是她,而巴学园就是她小时候的校园。
从这本书里我懂得了友谊的珍贵,在这本书里既有欢乐也有泪水。小豆豆有很多朋友,但她也失去了2个好朋友。一个是泰明,他在暑假时突然死去,而他又是小豆豆最要好的朋友,这种滋味可想而知。后来,她的另一个好朋友洛基又失踪了,其实洛基是一条狗,虽然曾咬伤过她的耳朵,但他俩的友情一直很深厚。
最后,在1945年她的学校巴学园即毁于战火之中,一个只创建了8年的学校就这样没了。况且这所学校倾注了小林宗作校长的很多心血,真为巴学园感到可惜!当我读到文章结尾时已经泪流满面了。相比之下,还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幸福啊,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应该好好珍惜。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原来友谊是那么的珍贵,我们并没有像他们一样保护友谊,而是为芝麻大点的小事而争论不休,闹的不愉快,动不动就把“绝交”挂在嘴边,甚至几天不理睬。在这一点上,我们真要向小豆豆学习,不要让友谊变的那么脆弱!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是一部经典又有趣的文学作品。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以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小豆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怪怪的小孩,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不好的小孩子,反倒代表了她很有想象力。每当书中的小豆豆做了一件好笑的事情时,总是会牵引着我一块儿笑,就好像我自己也跟小豆豆一样经历了那些好笑的事情一样。我其实挺羡慕小豆豆的,能够在巴学园那么神奇又有趣的学校里学习,那儿的一切都和普通学校不同,有用树做的大门,用电车做的教室,就是连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先是老师把今天的所有课程都写在黑板上,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课。从自己的兴趣开始,会让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来上学。
我多么希望我们现在的学校能像巴学园一样,不强制要求我们学不喜欢的课,从兴趣爱好开始,能够让我们自由发挥。老师也不会给我们布置作业,给我们太多的压力,他们经常和我们聊天,跟我们玩耍,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6
我最近看了一本有趣的书,书名是《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了主人公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小豆豆第一天来到巴学园,就喜欢上这里。因为这里的大门是树根做的,教室是废弃的电车厂……这些想法都来源于校长——小林宗作。小林校长是一位好校长,他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我喜欢书中的小林校长,因为他十分慈祥,对孩子很关心,也有耐心,在小豆豆入学第一天,小林先生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期间他连一句话都没说,也丝毫没有厌倦的意思。小林先生为了帮身患残疾的高桥君走出阴影,利用他腿短的特点,开展了一场“爬楼梯”比赛,使他得到了自信,赢得同学们的赞叹!
还有小豆豆的妈妈,她不想小豆豆因淘气被学校退学这件事而变得自卑,所以四处奔波,为了找到能收纳小豆豆的学校,不怕苦,也不怕累。看到这里,我不经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她每天为我们做那么多的事都没有抱怨,而我却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耍小脾气,我想以后应该为妈妈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书中还有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小豆豆偷偷带高桥君上她的树。上树这件事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件简单的事。但对高桥君来说,却是困难重重,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小豆豆和高桥君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他们终于爬上了树,高桥君看见了更远的地方。这件事对于高桥君来说,是需要勇气的,而我却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当父母问起我,我因为害怕挨打而说没有,父母问我之后,我心里就像安了个定时炸弹,好像随时会爆炸似的,心惊胆战。直到我看到这个故事,我才去跟父母道出实情。这个**过后,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于承认的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收获了许多,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7
一口气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爱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孩子考虑。从校门开始,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只有两棵矮矮的绿色的树,所有深邃的教育思想就是从这两棵绿色的树开始发芽,从孩子的心灵出发,给他们一个心目中的学校。于是,电车成了教室,每天的课程从各自最喜欢的课程开始,喜欢作文的在写作文,喜欢数学的在做算术,喜欢物理的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这样的一天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以快乐为开始的一天。吃饭了,营养学的搭配以简单的一句话来教育: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孩子们的饭是自己带的,那些在陆地上生长的,比如牛呀猪呀鸡呀就全归入山的味道,而鱼呀,红烧海味就要归入海的味道去了,而校长也总是这样拜托家长:请给孩子们带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而每次吃午餐的时候,还要唱上这么一曲歌曲:好——好——嚼呀,把吃的东西,嚼呀,嚼呀,嚼呀,嚼呀,把吃的东西……每天还轮流有一个孩子在中间讲讲他乐意讲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有趣的午餐哪个孩子不喜欢呢,哪个孩子会认为这样的午餐不是人间的美味呢?而联想到我们孩子的吃饭,我们以古训教育孩子:食不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不味同嚼蜡呢!下午,如果上午的课程都学完了,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去散步,在散步中,老师会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种昆虫和植物的知识,在孩子们完全放松的心灵里播种下生物学的各种知识。
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有一次,学校里要运来一辆旧电车作为教室,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大的电车,没有轮子,怎么可能运到学校里来呢?他们很想亲眼看看这一重大而又神秘的搬运过程。电车是在晚上运来的,于是,校园里出现了这奇异的一幕:当电车被巨大的牵引车运来的时候,那些为了看这神奇的一幕而特意带着毛毯睡在学校大礼堂的孩子被老师喊醒了,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电车,那时候,还没有起重机,人们在电车下垫上粗大的圆木,让电车在圆木上一点一点滚动,慢慢把电车从牵引车上,卸到了校园里。校长乘机解说着:好好看看,那个叫“滚轴”利用滚动的力量,就能移动那么大的电车。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他们穿着睡衣站在清晨的阳光里,能够看到这一情景,孩子们从心里感到幸福。
学校,不应该只是文质彬彬的知识传授,它应该创造各种活动,让孩子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当孩子们终于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回忆曾经的学生生活时,不会只是记住了几个词语和几篇文章,随着记忆飞弛而来的,还有那和纯真的童心相交融的各种欢乐的经历!巴学院组织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帐篷露营活动,虽然那帐篷是搭在礼堂的,但是当孩子们终于支好帐篷的时候,他们在各个帐篷间飞快地穿越而过时,当他们从帐篷里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听校长讲各种国外经历的时候,你能说,孩子们还没有找到那种“露营”的感觉吗?为了让孩子们试试自己的胆量,学校开展了一个“试胆量”的活动,几十个装扮成妖怪的孩子躲在墓地里,其余的孩子去找妖怪,孩子们终于出去找妖怪,在找妖怪的路途上,他们也终于测出了自己能忍受多少的恐惧。
那些扮妖怪的孩子因为躲在墓地里没有人去找他,有的吓得哭了起来,被老师领了回来,有的被蚊子咬了,但无论是谁,都并不后悔,即使那些哭的孩子,很快也破涕为笑了,这泪水浸透了孩子成长的欢乐。还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像到海边游泳的温泉旅行,请来农民老师教孩子们去田间劳动,到名胜之地去野炊,为参加战争的校工阿良开茶话会……所有一切的一切,让孩子们经历了多少的欢乐与激动,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成长起来,伴随着这种成长的是孩子们各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一颗慢慢长成的敏感丰富的美丽心灵。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林宗作校长,他是巴学院的精神领袖,代表着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他虽然是校长,却本着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始终和学生站在同一层次的精神层面上进行着各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当小豆豆的妈妈领着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院报名的第一天,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考核就是让小豆豆随便地说说自己想说的事情,这一说,就是整整四个小时,而校长就在旁边饶有趣味地听了四个小时。听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讲了四小时的话,就是孩子的亲身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日理万机的校长却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做到了,也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能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而这样的事例简直太多了,他拜托家长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里来,为的是让孩子不会受好衣服所累,能自由活动,也不会因为衣服弄坏而受家长的责骂。小豆豆因为钱包掉在了粪池里,便用长把舀子从厕所的掏口舀,舀出了很多脏东西,校长看到了,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放回原处。而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折射出校长多少深厚的教育思想:孩子总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干一些我们大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就是走进儿童的思维方式,引领孩子以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干完这件事情,直至满足他们的需求与好奇。
为了让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再长高的高桥君树立自信,体会成功,校长举办了一个运动会,有很多项目就是专门为高桥君设立的,比如只适矮个子孩子的“钻鲤鱼肚子”,比如“一级级爬台阶”比赛,都是高桥君夺得了第一。高桥君就是在运动会上从心理上长高了个子,体会到了他以后也许永远体会不到的成功,而他的自信也从他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高桥君一定会走出自己生理的阴影勇敢地直面他今后的人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本书是黑柳彻子自传体小说,书中发生的故事大都是真实的。而文中提到的各种人物作者都在后记里作了补充交代。高桥君后来担任一公司的“协调工作”,职位非常重要。从巴学院里还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人士:小豆豆是著名的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大容君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鉴定专家。阿泰成为美国一所著名的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对只有五十几个学生的巴学院来说,出了这么多社会精英实在是非“了不起”所能形容。
面对这样的一所学校,面对这样的一个校长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它简直是教育上的一个乌托邦,但是它又的确存在过,而且是在几十年前时二战期间的日本,避开了战争的炮火,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活与学习上的世外桃源,于斯时寻找净土,于次地觅天堂,小林宗作校长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记得肖川博士曾经这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次令他们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从巴学院出来的孩子可以自豪地回答:我们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宽松、宽厚、宽容、自由、自主、自信、温暖、温情、温馨、成功、成才、成人的巴学院的校园文化中,走出了一个个健康、向上、乐观、丰富、激情梦想、灵气的孩子,他们有勇气面对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曾经有这么一所巴学院,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过,它向世界倾泻了它的纯洁和馨香,它的烈焰散发出满腔的热情,最后在二战的炮火中消失在冷漠的时光中。它消失了,但它还活着,因为巴学院的生命已经遗传为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