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分钟》读后感10篇 一分钟短文读后感,以供参考。
《一分钟》读后感1
本课是一篇关于杨恩典女士的访问报告,并由四位小朋友进行访问及纪录。在开头以杨恩典 的书《拥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中的字眼“拥抱”提出它对杨恩典的特别意义,告诉了读者要以乐观进取的心,去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在中间部分,他提起了 她生命中的两位贵人──妈妈及谢姐姐,妈妈教了她如何自力更生的方法,如:用脚写字、穿线及走路的方法;而谢姐姐则希望它能够不依赖妈妈而独立,在杨恩典 长大后,她更为杨恩典设计了辅助工具。在文章结尾,作者特别用“天空似乎显得特别蔚蓝,也更加灿烂起来”来衬托出心中的感动及对杨阿姨的敬佩。
人好比是一块深山的矿石,矿石在经过匠人﹝贵人﹞的琢磨后,便成了好用的器物。如果当时没有妈妈及谢姐姐这两位贵人的相助,便没有今日的口足画家杨恩典。每一个人都是上天的恩典,因此我们要用心的拥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充实自己的一生,才不会辜负上帝的恩情。而且从杨恩典的名字中,可看出杨煦的用意,从不同的角 度看事情,好的可能变成坏的,坏的也可能变成好的,例如:杨恩典虽然没有手,这是一个悲哀,但她却因此而不用做其它人必须做的事,你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处 吗?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过贵人及恩人的磨练,杨恩典就是因为如此,才便成今天的她。在我的一生中,爷爷是我的贵人,也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你生命中的贵人是谁呢?谁是你最大的精神支柱呢?
《一分钟》读后感2
前些日子在新华书店读了美国斯里斯特恩滨的《一分钟教师》真是受益无穷。
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一位年轻教师婷梅寻访“一分钟老师”许闲心的过程,书中阐述了一分钟教学法的八大要诀。
《一分钟教师》中的主人翁许闲心老师,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优秀教师。她告诉婷梅很多切身体会,让婷梅感到新奇的是许闲心那些关于“一分钟”的“理论”,比方说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一分钟改正、一分钟陈述、一分钟鼓励等。在后来的实践中,婷梅发现,采用许闲心女士的“一分钟老师”法,真的是事半功倍。而这些一分钟理论,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反思,有所领悟,有所改进。细细研读,真的体会很多,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本书的关键思想“要他们(学生)教他们自己”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学会学习”非常吻合。正如我们常说:“不授人鱼要授人以渔。”《一分钟老师》建议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在生活中,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孩子们更多的是要在社会中学习生存的技能。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老师的工夫在身为老师之外。经常上讲台的老师,一分钟精辟的授课,胜过一小时的滔滔不绝。把花五个课时的时间,提炼成一分钟的内容,花两分钟传授给学生。要做到手上无书,心中有书。
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好书。
《一分钟》读后感3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特殊意义的课《最后一分钟》,在学习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咦?这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是旧条约?于是我打开电脑仔细地查了查,终于我弄明白了,这是1842年当时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我便仔仔细细地看起来,谁知,我越看越生气,特别是: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看到这里,我眼珠都差点蹦出来了,心想:这可是中国一个不可分割的土地,他&&他们竟然把它割让给了英国强盗,使我们国家失去了这样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岛,难道当时的清政府是真的那么没用吗?我忍怒看下去,什么?我已怒不可遏,英法列强竟趁火打劫,可恶!可恶! 你在看什么呢?竟气成这样。老爸好奇地问。 没,没什么!我忍怒道。 我继续往下看,什么?我再也忍不住了,破坏中国主权,要使香港成为他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实在是太可恨了,呜呼 不平等的条约不止这一条,还有随后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这说明外国强盗正在加紧一步步地占领中国。 我真没想到,当时的清政府这么落后,这么腐败,的确,旗人的马上功夫是很好,包括射箭,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总抵不过侵略者的长枪大炮,一枪一个,一轰一群,只能当活靶子。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必须要学习,提高科学技术,邓爷爷不是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落后肯定要挨打。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落后贫穷的中国,现在的我们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国家欣欣向荣,六十周年大阅兵上所展示的国威、军威,使我们昂首阔步地迈步前进,骄傲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示。 勿望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一个警句,只有时刻把振兴中华放在心底,才能不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能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一分钟》读后感4
高原的白云驾着无声的岁月飘游而至,度过了压得喘不过气的七月,终于迎来了辛勤汗水的回报,我如愿获得了到理想学府学习的机会,生命之船再一次起航,开始了我初中生活新的篇章。
走进初中,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看着刚读完的《宝贵的一分钟》,感慨万千。
回首身后的路,风风雨雨中,我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面对苍天,我心无愧。
似水流年,一切都来不及准备就匆匆跌入了中学生活的激流之中。然而,紧张有序的生活节奏容不得我有丝毫的懈怠,面对广阔浩瀚的知识海洋时的那种茫然无知感更不容我放松自己。
走进初中,才懂得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知道有春花未必有秋实,但理智让我明白命运的未卜,所有的梦想都是海市蜃楼。我不愿再幻想中度过一个绚丽的春,而收获一个荒芜的秋。
于是,我不再等待,也不再徘徊。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真心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现在和未来。
路,坎坷依旧,曲折依旧,而我,也依旧。我依旧会追随我的梦想,奔向前方。
或许失意的远方仍有迷途的风雨,吹散我如潮的激情,打湿我踌躇满志的征程,但青春不相信眼泪,有谁能说,太阳曾相信乌云?只要真诚投入,那未来将成为我生命主旋律中最铿锵有力的音符。我期待着一次新的尝试,渴望着一次新的超越。诗人不是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毕竟一个崭新亮丽的春正在孕育,一个新的自我正在努力开拓着属于自己的绿洲!
《一分钟》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一分钟》,写的是著名教育家班杰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一位前来请教的青年懂得:在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同时也教育了我,要节约时间。
在家人眼里,我是一个磨蹭大王,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开小差,做做歇歇。我一次浪费的时间何止一分钟。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多拖延一分,就使那事难做一分。”的确如此。由于我每天不抓紧每一分钟,所以作业总是拖得很晚,有时甚至做到夜里十点钟,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健康。看来,这是小小的一分钟在惩罚我浪费时间呢!
我本以为时间不用钱买,一分钟过了还有下一分钟,今天过了还有明天。时间就像机器印钱一样是取之不尽的。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立刻醒悟过来,知道我犯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毛病了。看来,每一天,每一分钟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我这样不把时间放在眼里是多么愚蠢。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里,都能完成许多事情,都能改变许多事情,只要把握生活的每一分钟,就等于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相反,要浪费它,他就让你把一件事拖得很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钟,利用它完成很多事情,把握住理想的人生。
《一分钟》读后感6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我感到愤怒和喜悦。
1997年7月1日,英国政府无条件地把香港的统治权归还中国、政府。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人民终于和大陆的同胞团聚。当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为0时,香港人民沸腾了,大陆同胞也沸腾了。百年里的痛苦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百年前,清政府被迫和英国政府签定不平等的条约,将香港的统治权交给了英国。香港的同胞在这段时间内受到英国政府的欺压,许多香港同胞也无法与内地同胞见面。英国政府的行为便我感到无比的愤怒,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而却被英国强行抢走了。但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离开祖国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与英国的那张发黄的条约终于撕碎。中国人民盼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来到了。读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诗里有这么一段话: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香港,在这一刻,傲然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受英国政府的压制,带着祖国人民的喜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分钟》读后感7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助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等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大敞着,眼前的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关上了房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就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
可是,还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提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的深刻道理。”
班杰明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道谢后,开心地走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
其实,做为大人我们不但教育孩子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我们更应该在生活中做好榜样,好好的利用好每一分钟,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分钟》读后感8
一分钟经理人中经理人是主角,是执行主体,这是一批素质较高且有相当能力的人。对一个公司而言,这一批人撑握并能自觉应用《一分钟经理人》中的技巧,效率提高、工作开心、质量保证肯定会实现。我理解《一分钟经理人》的精髓是:宽容的帮助他人,分享他人的成长快乐。
1、帮助别人定一个目标--一分钟设定目标:这需要经理人费脑筋想出目标来,同时还要清楚的告诉他人什么是好的工作表现,举例来说,一般人可能1个小时内完成100个,好的工作表现是完成110个,让干活的人,知道具体的参照标准。
2、帮助别人找成绩--一分钟赞美;
3、帮助别人找错误--一分钟批评,当然后两个都要求及时,这也是效率的一种体现。当公司的经理人都做到了真诚的帮助下属成长,效率怎么会不提高,工作环境怎么会不改善?
可事实上有多少公司可以贯彻执行到如此彻底?领导要求的随意变化、执行过程中的能力问题、可支配的权力大小问题等等都会影响执行力。
我认为最应该学习这本书的人是公司的最大老板或在局部有最大话语权的人,并由他来推行,才可能允分用到这本书的价值,否则我认为这本书唯一值的中层干部学习的就是,主动的多想想自己要什么,并“真诚简洁的与人沟通”,就事论事。而帮助一个人找到那么多问题,并想通过赞美或批评让他改变,是一个需要强烈责任心、耐心、宽容心和知识的事,不简单!这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我希望“一分钟经理人”可以这样定义:一群幽默的坚持目标的人。
《一分钟》读后感9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一分钟》读后感10
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十三亿中国人的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香港,整整被英国占用了一百年呀!
当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英国的国旗慢慢降下,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从此,香港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你这漂泊多年的游子呀,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后一分钟,是缓缓上升的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从此,咱们中国人民也站得更直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咱们已日渐落后,当咱们还在使用大刀长矛时,西方列强早已使上枪炮。列强的步步紧逼,清政府无奈之下,割让了香港、澳门等地方,做为外国的殖民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让咱们不堪回首。直到一九四九年咱们建立了自己的新中国,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祖国大地,咱们才渐渐地摆脱了落后贫穷,一步步强大起来。
为什么时中国在近代史上那么落后,为什么外国人总来侵略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人欺负。如果说,咱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由咱们父辈多少年来努力的结果,那么咱们,则更要发愤图强,祖国未来的腾飞还要靠咱们这些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后一分钟,香港已经掀开历史的新篇章,永远告别了以前的屈辱历史。而咱们,在无限的未来时间,要靠咱们的努力,争取祖国更大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