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网友“rangzhongchi”整理的颜氏家训读后感合集12篇,供大家参考。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
篇十八《音辞》,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各地语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篇十九《杂艺》,指士大夫除了经、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艺。讲到的有棋琴书画,骑射、算术、医学等都是一门技艺,对此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技能。另外,还讲到了“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壶”在唐宋以后就没有人玩了。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2
钱穆先生推崇有关人生教训的书,我据此拜读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作者以其三经世变,身仕四朝的人生经历,向子孙后代们提出了囊括“立身、治家、为学”等方面的建议和要求,足见其“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殷切希望。
我在阅读《颜氏家训》的过程中,对作者讲述和治学相关的内容十分有兴趣。书中第十七章《书证》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书证》是作者对经、史典籍所作的零星考证,也是其读书心得的整理。所考证的地方都是作者读书时发现的疑窦,再旁征博引,充分举证。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有较强的说服力。
古人严谨考证需要锐利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如今治学何尝不是。老师常说多看论文,学好基本功,再去找有问题的地方,就能写出好文章。平时的学习就成了的积沙成塔的过程。只有很强的基本功,才能在证明论点,解释名词,提出理论的时候,广泛引用与之相关的文章、理论、书籍,甚至遣用数学,拈使理化,最终才能使我们的文章行文流畅,论证充分,结果严谨。但如果只是一昧纵观群书,驳杂不精,甚至只读不想是很可怕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告诫弟子“学而不思则罔”。由此见得,在拥有了很强的学科基础后,还要能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不同理论的分析过程,相似问题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好的灵感。再利用自己的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论证就能出好的文章。可见,《颜氏家训》对我们现阶段的学习仍有借鉴作用。
以上就是我读《颜氏家训》的一点收获,但此书远不止这一个好处。兄弟相处可以听其友悌至深,有志文章可以学其理心气骨。而贪玩好豫者方愧于握锥偷斧,厚貌欺世者能惧于照胆之镜。孟子所云“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体会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颜氏家训》这段文言文主要写了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住进了种满兰花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会被熏陶的品德高尚,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腌鱼的店铺,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小人。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非常重要,跟一个好人在一起,就会变好,跟一个坏人在一起,就会变坏。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作文班挨着张乐天,张乐天是一个淘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经常被老师K,慢慢地我也学得淘气了,给老师批作文的时候,句子不通、错字也多,我感到很惭愧。第二天,我跟刘智博坐在一起,上课了,我刚想玩的时候,看见她正在认真地写作文,我也认真地写起作文,结果作文写得十分好,老师还表扬我了呢!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跟好孩子在一起,不跟淘气的孩子在一起。
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知道了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呀!以后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找好孩子当朋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4
许多人可能都不怎么了解《颜氏家训》这一本书,因为这是一本文言文,又是教育书,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心生厌烦。可是呢,就在一个月前,我读完了这本书。
实际上《颜氏家训》虽然是古人颜之推写的,文章比较难理解,但是在每一段家训的后面都会有注释,译文,有些还会有相关人物、内容的图片和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古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严谨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里的家训虽然是颜之推制订以警示后人的,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其中有许多条也适用于当代人民。比如子女要孝顺父母,为人要正直、勇敢,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是人的本分。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已被当今社会否定,现在推崇自由,平等,以理服人,但是我认为它虽然简单,通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效果,否则这也不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了。
我选择《颜氏家训》为暑期读物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文言文,我能够读懂它的文字,体会出作者的意境。虽然文言文比较难,可是我就是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它,想去读懂它。
《颜氏家训》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其中有一些可能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无法去全部读懂,消化和吸收,但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礼仪,我想我也有了收获,也就不算白读这本书。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5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6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二: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
《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
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7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教子之感受一: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
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
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
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8
我姓颜,但却从没读《颜氏家训》,一直都听说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教育名著,因而在宝宝出生后,利用空闲时间畅阅。尽管已过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确实是值得为人父母为人师一读的好书。
此书共有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在教育上,我颇认同《教子》、《治家》及《勉学》中某些观点。诚如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反观科技教育如此先进的今日,有多少父母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重养轻教,重能轻德,如此只会害了自家的孩子,而非真爱。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9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
篇十八《音辞》,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各地语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篇十九《杂艺》,指士大夫除了经、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艺。讲到的有棋琴书画,骑射、算术、医学等都是一门技艺,对此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技能。另外,还讲到了“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壶”在唐宋以后就没有人玩了。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0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是一直没时间去读,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学校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看《颜氏家训》的大概,发现其共有七卷,二十篇。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卷第二,风操、慕贤共两篇;卷第三,勉学共一篇;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卷第五,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卷第六,书证共一篇;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
我觉得,这本书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2、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
3、论士大夫教育。
4、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直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样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青少年,尤其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1
钱穆先生推崇有关人生教训的书,我据此拜读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我在阅读《颜氏家训》的过程中,对作者讲述和治学相关的内容十分有兴趣。书中第十七章《书证》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书证》是作者对经、史典籍所作的零星考证,也是其读书心得的整理。所考证的地方都是作者读书时发现的疑窦,再旁征博引,充分举证。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有较强的说服力。
古人严谨考证需要锐利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如今治学何尝不是。老师常说多看论文,学好基本功,再去找有问题的地方,就能写出好文章。平时的学习就成了的积沙成塔的过程。只有很强的基本功,才能在证明论点,解释名词,提出理论的时候,广泛引用与之相关的文章、理论、书籍,甚至遣用数学,拈使理化,最终才能使我们的文章行文流畅,论证充分,结果严谨。但如果只是一昧纵观群书,驳杂不精,甚至只读不想是很可怕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告诫弟子“学而不思则罔”。
由此见得,在拥有了很强的学科基础后,还要能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不同理论的分析过程,相似问题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好的灵感。再利用自己的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论证就能出好的文章。可见,《颜氏家训》对我们现阶段的学习仍有借鉴作用。
以上就是我读《颜氏家训》的一点收获,但此书远不止这一个好处。兄弟相处可以听其友悌至深,有志文章可以学其理心气骨。而贪玩好豫者方愧于握锥偷斧,厚貌欺世者能惧于照胆之镜。孟子所云“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2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