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会员“zheqinjitong”整理的我是猫读后感800字7篇,供大家阅读。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 篇1
作者以猫眼写人类社会,使小说得以撇开一定的社会成见,以其充满离奇的想象,鞭挞和嘲讽当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小猫寄居的房屋里住着一个奇怪的主人,他喜欢拿着一堆晦涩难懂的书籍假装欣赏;尝试过诗歌、绘画等高雅艺术却失败;社交面极窄,左邻右里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作为英语初级教师也普普通通;他的性格固执、暴躁,却也有读书人的迂腐、怯懦。苦沙弥深受胃病所扰,与妻儿子女的关系不愠不火,由于身居陋室而又自命不凡,因此被街坊称为“本世纪难得一见的怪人”。
猫儿正是在对主人家为数不多的访客的观察和主人如何处理与外界的冲突中形成了对社会的看法。理所当然,苦沙弥所交往的都是些知识分子同学:喜爱胡诌八扯但又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迷亭先生;文质彬彬,痴情艺术却纠缠于恋爱的理学士水岛寒月;话语中带有出家人的迷幻与飘逸,但却过分关注自我的八角独仙:和主人一样,他们都是在人格中充满矛盾的读书人。
放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中看,小说反映了在世风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彷徨。当时日本人的价值观正经受着西方的冲击:一方面,追求学问还是追求名利的问题考验着他们;另一方面,社会上富人的种种现象又刺激和嘲讽着他们。于是,他们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性格:主人鄙视实业家,在自己的空间里固执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迷亭先生在不断地与他人胡扯聊天中得到解脱;寒月想娶实业家金田先生的女儿,但终究未能如愿;独仙先生似乎深得东方哲学观的深邃,要求自己以“消极”的方式修养心灵。
如果联系夏目漱石先生的个人经历来看,这几个在大变革环境中艰难度日的文人何似他本身呢?也许书中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内心微妙的各个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被生父抛弃,正像小猫一出生就茕茕独立一样;而晚年死于胃溃疡,就如小说中女主人说苦沙弥“终将死于胃病”;而对东方人生观的理解与向往,他又与独仙先生有几番神似。
“一定的社会意识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存在”。在经受西方思想的洗礼中,总有些敏锐的心灵忧虑着他们眼前所见到的,惋惜着他们背后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们的不幸,但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却为一代又一代人所诵读、赞赏。
我是猫读后感 篇2
《我是猫》的创作距今已经有100多年了,历时百年而经久不衰,足以可见其魅力所在。夏目漱石通过猫的独特视角,将社会、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批判腐朽的金钱社会同时,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是猫》中猫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猫,它可爱、聪明伶俐、富有正义感、身上充满文化气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抓老鼠。当然,书中故事情节不是重点,通过人物的刻画表现出人性的弱点才是本书的重点,而人物则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对话来表现。通过这只即聪明又蠢笨的猫的奇特视角,写出日本社会荒诞、疯癫,看似在写猫,其实是在表现社会的现象。一群穷困的文化人对于新思想的排斥与无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他们的内心是彷徨不安的。看似他们在嘲笑时代,其实都是被时代嘲弄的人。在诙谐的对话中,让你对社会有深刻领悟。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社会变成了金钱社会,就如那只猫所说的那样,能使世界上的事物运动的就是金钱,只有资本家知道怎样能够将金钱发挥最大的威力。这是对于充斥着臭铜气社会的最大讽刺,表现出作者对于金钱社会的憎恶。
这部作品让我想起巴尔扎特的《高老头》对金钱社会的讽刺。社会的一切丑陋都是因金钱在作怪,这只猫看得很透彻。而这只猫就是作者自己,他看到世间冷暖,看出万恶的金钱对于社会的影响,看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的改变,看到市侩的社会哲学……但是猫仅仅是猫而已,无法去改变这个社会。就像是看到主人被欺负,看到家里半夜发生入室盗窃一样,无能为力。夏目漱石只能通过这样深邃的文章,警醒着世人,这是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是对于回归理想社会的期望。
我是猫读后感 篇3
这本书是一本讽刺文学。
夏目漱石的影响力在日本,无需多言。讽刺不平等制度,讽刺人性的弱点……
全书从猫的角度观察世界。正如图上所讲,是作者从猫的角度来看待主人脸的丑。如果换做我,写一个人脸丑我想我是写不出来这么多,用上这么多修辞手法的,在叹息中透露着一丝幽默。这也是夏目漱石功底的体现。
除了在自己创作时,吸取了他的经验,更在内容上感到万分感慨。
这是一只理智、有思想,但至死也未学会捉老鼠的猫。
我喜欢猫的那种闲适自然的处事方式,即便是在它即将死亡的时候,醉酒后晕乎乎的它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它知道自己挣扎也无济于事,于是它放弃了逃生。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正是它以平和的姿态处事的体现。也接着猫的这个死亡,讽刺日本当时的情况,使读者感触颇深。
猫公,它的确是十分的聪明,整个世界在他的眼睛里十分的清楚而又荒唐。它又是一只蠢猫,不知道吃年糕会被粘住,喝酒要喝醉,掉到缸里会淹死。猫公吃年糕的确是件蠢事,但它又悟出真理数条。从猫公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开,讽刺现状,发出感慨。猫公吃年糕的最后,难逃被年糕憋气,www牛牛范文.niubb.牛牛范文net被孩子嘲笑的下场。我以为这正恰恰是猫公的大智与大愚共存的最好体现。《我是猫》一书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在改革面前、新潮面前惶惶不知所措,只靠玩世不恭来消磨时光。他们时刻都在嘲笑和捉弄别人,最后却落得时刻被命运和时代所嘲笑捉弄的下场。
其实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学习小说中的猫那样,以平和的姿态对待世间万物,抱有一颗等闲的心。多一分自然,少一分拘束,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
我是猫读后感 篇4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是一部适合青少年读的书。主人公是一只平凡的猫,它的主人是一位穷教师,讲的是这只猫从生到死的故事。
二十世纪的时候,这只猫出生了,现代文明在猫们的口中嘲弄和不屑。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价值的背离使得猫儿不解,这只猫终于受不了了,它找到了安身之处也就是它主人家,它在主人家闹过很多事,如;吃着年糕跳舞,自己捉老鼠反而背老鼠捉弄,上房顶结果摔了下来……但它有一个信念就是:我是猫。
不要以为它很愚蠢,它可是一只善于思考,有见识,富于正义感有具有文人气质的猫。小猫一直希望世界得到太平,人总是抢它们的食物,它很生气,主人对它很好但它还是为这一点生气。小猫也有问题,为什么人要分成“穷人”和“富人”?为什么事物总是会遇到危险?每天它无忧无虑不是跑到这里就是跑到那里,终于有一天它掉进了河里,到了它梦寐以求的太平世界。
我读懂了小猫那单纯,可爱,善良,对和平充满期待的心,知道了“万事皆有可能”这句话,无论多么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想它,做了,不可能的事就会变成可能的事,未来不可能的事就是想象给我们的,这只猫就是最好的典范。
我是猫读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读了这本《我是猫》。它是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是用一只猫的态度和口吻讲述身边的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作者当时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中小资产阶级,所以整本书都在用“猫”诙谐幽默的语气揭露那时资产主义社会的不良风气。我当然不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更不会理解那时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可是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倒是有一点自我的想法。
其实不管处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人们的做事方法和思想都差不多,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像书中人物一样迂腐、软弱、势力、唯利是图的人,包括我自我。人性是有弱点的,人类本来就自私,为了自我的利益什么都干得出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本书的作者也以往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我”,我想他在批判文中人物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批判着自我。
既然人类本来就是这样,我想我们应当努力去改变,去克制自我,而不是去避免,去欺骗自我。我们不可能成为小说、漫画中那样完美的人,那种人也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至少不要像文中的人物一样被金钱和势力蒙蔽了双眼。
我也明白长大以后有很多事都是出于无奈,可能必须要自私,会与我期望的.偏差一些,但我期望我能够守住底线,长大以后也能够活得真正的欢乐。也许我以后真的会变得和书中的人物一样,但至少我此刻还是很欢乐的。
大家必须要去看看这本书,真的很好看!
我是猫读后感 篇6
作者以猫眼写人类社会,使小说得以撇开必须的社会成见,以其充满离奇的想象,鞭挞和嘲讽当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小猫寄居的房屋里住着一个奇怪的主人,他喜欢拿着一堆晦涩难懂的书籍假装欣赏;尝试过诗歌、绘画等高雅艺术却失败;社交面极窄,左邻右里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作为英语初级教师也普普通通;他的性格固执、暴躁,却也有读书人的迂腐、怯懦。苦沙弥深受胃病所扰,与妻儿子女的关系不愠不火,由于身居陋室而又自命不凡,所以被街坊称为“本世纪难得一见的怪人”。
猫儿正是在对主人家为数不多的访客的观察和主人如何处理与外界的冲突中构成了对社会的看法。理所当然,苦沙弥所交往的都是些知识分子同学:喜爱胡诌八扯但又有必须文学素养的迷亭先生;文质彬彬,痴情艺术却纠缠于恋爱的理学士水岛寒月;话语中带有出家人的迷幻与飘逸,但却过分关注自我的八角独仙:和主人一样,他们都是在人格中充满矛盾的读书人。
放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中看,小说反映了在世风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彷徨。当时日本人的价值观正经受着西方的冲击:一方面,追求学问还是追求名利的问题考验着他们;另一方面,社会上富人的种种现象又刺激和嘲讽着他们。于是,他们各自构成了各自的独特性格:主人鄙视实业家,在自我的空间里固执地过着自我的生活;迷亭先生在不断地与他人胡扯聊天中得到解脱;寒月想娶实业家金田先生的女儿,但终究未能如愿;独仙先生似乎深得东方哲学观的深邃,要求自我以“消极”的方式修养心灵。
如果联系夏目漱石先生的个人经历来看,这几个在大变革环境中艰难度日的文人何似他本身呢也许书中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内心微妙的各个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被生父抛弃,正像小猫一出生就茕茕独立一样;而晚年死于胃溃疡,就如小说中女主人说苦沙弥“终将死于胃病”;而对东方人生观的理解与向往,他又与独仙先生有几番神似。
“必须的社会意识反映着必须的社会存在”。在经受西方思想的洗礼中,总有些敏锐的心灵忧虑着他们眼前所见到的,惋惜着他们背后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们的不幸,但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却为一代又一代人所诵读、赞赏。
我是猫读后感 篇7
《我是猫》是日本的夏目漱石写的作品。大家来听我讲吧!
这本书是以一位穷教师家中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学会捕捉到老鼠的猫儿。
这只担当叙述者、评论者角色的猫儿,俯视着夏目漱石所身处的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文明”,发出极尽调侃的.嘲弄和不屑。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价值的背离使猫儿不解,在书中调侃揶揄的背后也带着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的凄苦自嘲。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确实对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市侩哲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猫》不在于描写故事情节,它更着重于刻画小说中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单一叙述情节取胜的作品,而是将无数妙趣横生的对话连缀起来,犹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对于猫类习性的刻画与人类弱点的刻画并重,颇具漫画色彩,其诙谐文风能让人一气呵成地阅完全书,书中的每一篇章都会让你发出由衷的快乐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