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篇1
《紧急救援》今日发布守护主题海报,海报用精准数字解读救援过程的艰辛和救援现场的艰险,展现了救援小队敢于出生入死捍卫生命的勇气和无畏。
近日,《紧急救援》也曝光了“分秒必争”版预告。预告中,海上救援场景首次曝光,油井平台与飞机失事的场面给观众带来震撼。
守护主题海报展现救援小队身处水深火热,捍卫生命安全的瞬间。用精准数据凸显救援人所面临的恐惧和困难。温度、距离、速度,无论在哪个维度,救援小队都尽自己所能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就像定档预告所体现的一样:“能快一秒就能多救一个人!”
油井平台爆炸是影片所展现的多个救援场面中的其中一个,在高温中开展工作的救援小队所要面临的危险无法预知,但他们懂得:800度高温的火场中心,只容得下全力以赴。汹涌澎湃的浪潮之中,救捞人必须以命相搏,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他们不变的信念。
除此之外,该款海报还展现了救捞小队最后一秒为队友殿后、不顾一切冲向被浓烟遮挡的前路、从直升机速降到海面,无论是哪个瞬间,有多危险,他们的目标都是以最快速度到遇险人员身边。
《紧急救援》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人物。在林超贤眼里,《紧急救援》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这群上天入海的无名英雄。“这群人出去救人,敢和强大的大自然力量相抗争,让你觉得他们随时都会没命。”但事实上,他们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首次饰演救捞员的彭于晏和王彦霖也被这个职业背后的精神所感动。在聊起这个话题时,彭于晏说“每次出任务都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朋友家人,一般人没法想象他们的精神压力有多大。”
王彦霖却用了一种特殊的比喻方式来解读:“我觉得他们身上的精神就像父爱母爱,因为他们会把每一个被救者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父爱母爱对孩子来说是无私的,但当这些救援队员去救人的时候也是无私的。” 电影将于20__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篇2
高燃的动作场面,英雄精神的诠释刻画,是林超贤这几部主旋律电影的两大杀手锏,一面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一面又赚足你的眼泪。取材真实事件,讲述当下不同英雄群体的故事,《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里聚焦的缉毒警察和中国海军,还是大家平时有关注到的群体,这次《紧急救援》的主角——中国救捞人就少有人知晓了。
这是华语电影首次涉猎海上救援题材,《紧急救援》希望让大众关注到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这群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争分夺秒、拯救生命的无名英雄。
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发布了“万幸有你”的特别短片,让大众通过视频了解中国救捞。自1951年8月24日中国救捞系统成立以来,救捞人始终以拯救生命为己任,共救助遇险人员8万名以上,遇险船舶5000多艘,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海上守护神”。当海难发生时,面对烈焰灼天的油井、浓烟滚滚的船只、飓风狂浪的海洋,人们是极少能自救逃生的。这时候就需要守护14亿国人海上安全的救捞人们,用血肉之躯为生命守望。
《紧急救援》用电影的方式致敬中国救捞人群体,林超贤带领所有演员竭尽全力,每一场戏都要演员“来真的”。为了诠释好自己的角色,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等所有演员参加了多种专业特训,并在这个过程中与真实的一线救捞人接触、了解,向他们学习。在拍摄客机海面迫降的场面时,剧组将真飞机放在海面上,镜头一开拍,水就快速涌进机舱。演员们要一边在拥挤的空间里实施救援任务,一边看着海水慢慢淹没机舱,彭于晏感慨:“真的有被吓到。原来救捞人的生命随时可能牺牲,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篇3
“拯救就是争分夺秒“!这是在电影《紧急救援》拍摄现场的一条标语,也是激励每一位主创的口号。今日,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的电影《紧急救援》发布高强度训练特辑,首度揭秘主创在拍摄前所做的大量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储备及专业技术培训。
从特辑中可以看到,演员们接受了真实救捞员水准的超强训练,直升机悬吊、深浅水闭气、深浅水障碍排除……一系列训练都体现出演员们的刻苦和克己,为了演绎好救捞员角色就必须做足充分准备,才能不负期待展现出他们的超燃战斗力。
同时,影片发布一组“神兵天降“版海报,饰演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的彭于晏从直升机上速降,向海中遇险之人伸出希望之手;饰演绞车手赵呈的王彦霖飞奔在即将沉没的失事飞机上,寻找一线生机拯救更多人;而饰演机长方宇凌的辛芷蕾则沉着冷静驾驶着直升机,为救生员提供最强保障。电影《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救援事件,将于大年初一正式上映。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篇4
在电影《紧急救援》中,彭于晏出演海上应急特勤队长一角,上天下水入火海,可谓极尽危险之能事,然而彭于晏知道导演看得到所有潜在危险,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的担心,“让我学的我到现场时一定会准备好,不用担心我会害怕或者我有什么不愿意做,导演就尽管拍。他给我这个难题,这么看得起我,那我何德何能,我一定是会拼的。”身为剧组中与林超贤导演合作次数最多的演员,彭于晏无论是戏里戏外都要担负起团队中大哥的责任,而林导之所以选择彭于晏,也是因为导演预知到这部戏的辛苦。“如果Eddie来演,他会提前做足功课并且亲身上阵,有一个人带头那其他人也会有动力,就会凝结成救援队的样子,自然而然就有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