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1
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此外,沈晨还透露,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将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在运动员入场时带领大家欢迎远道而来的残疾人运动员。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2
北京奥运会的`激情还在荡漾,残奥会又精彩亮相。残奥会虽然没有夏季奥运会深受瞩目、没有明星球员、没有2万名媒体记者的同时关注,但在我心里残奥会却比奥运会更加让人期待。
残疾人日常生活本就很不方便,残疾运动员就更加不容易,拖着残缺的身体纵横在赛场上,那是怎样触动人心的场景?与健全人运动员相比,残疾人运动员面临的艰辛和困难更多,需要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更多。
看到身边一个个身残志坚的人,我从心底由衷的敬佩,更何况这些不是专业运动员的残疾人,用自己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在赛场争金夺银的同时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对体育运动最纯朴的热爱、对生命最完美的阐释和对自己国家最深切的情怀。
在我看来,残奥会奖牌的含金量比奥运会更重,因为我们的残疾人运动员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超越自己就是冠军,他们是受人敬仰的英雄!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3
在第-届残奥会中,中国以96金60银51铜的绝对优势,摘得残奥会的桂冠。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许多身体残疾的人的拼搏与努力,他们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青年应必备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残疾运动员学习,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4
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经过12天的转换与筹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晚正式开幕,为世界呈现又一象征着团结、勇气、激励、平等的冰雪盛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96名运动员,他们将参加全部六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不向命运屈服,勇敢挑战极限,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
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剧透。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而且,作为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将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在运动员入场时带领大家欢迎远道而来的残疾人运动员。
沈晨介绍说,虽然冬奥会开闭幕式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都是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也同样会运用超大地面屏幕,但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的呈现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沈晨还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申办之后,中国残疾人冬季项目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跨界跨项选拔人才,聘请高水平国内国外教练,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反季节展开境内境外训练,培养残奥技术官员等,实现了在冬残奥会大项上的参赛全覆盖。
此次中国冬残奥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这些运动员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汉族、满族、佤族、傣族、侗族、彝族、苗族等7个民族,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
这是我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运动员们将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的比赛,包括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5
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这些画面让每一个看了的人都深受感触,我见过一位残疾姑娘,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啊,仅仅一只手臂。它还能坚持打乒乓球,她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之间是对手,胜负就在彼此的竞争之间。但——他们在奉献高水平竞赛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彼此关爱、相互欣赏。
场上,裁判员是铁面无私的“法官”,决定着比赛的走向。但——他们在严格执裁的同时,更用一颗关爱的心对待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们。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这正是残奥会的运动会员们所体现的运动精神!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6
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被一声抱出来那一刻,我们就是时刻刻地享受着世界的美好。但是,你可知道,在这个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他们就是——残疾人。
也许你会小看他们,小看他们,不把他们放在眼中。可是,有些残疾人却不比普通人差,他们会跳比你优美的舞蹈 ,他们会唱比你动人的歌曲,他们会 ……
就比如说马丽和翟孝伟吧。他们的代表作品有《牵手》,还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呢!马丽因为在1996年8月31日一起交通事故导致她右臂丧失,那时她才19岁。翟孝伟从小顽皮好动。1988年和小伙伴登上拖拉机玩耍时,被飞转的机器压伤,年仅4岁的他永远失去了左腿。
但是他们虽然是残疾人,还是坚持在一起,组成了“3+3”组合,因为他们一共只有3条腿3只胳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起早摸黑,做一个个高难度动作,两人形影不离,登上了许多舞台。这一球的一切把老天爷都感动了。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两个人之间配合的不是一般的默契。他们虽然人本身上有残缺,但是他们的精神并没有一点残缺,甚至都可以超出平常人。
就这样,他们一直配合着。像这样的人不制止是他们俩,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同样也拥有着这样不朽的精神。想参加残奥会的那些残疾人,他们不仅热爱自己的生命,还与正常人一样,超越自我。当那些残疾人站上领奖台的那一瞬间,我想他们心间一定划过一天美丽的弧线。
那么,我们就应该也关注一下残奥会,看看那些残疾人,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又是如何克服的吧。我想,残奥会一定不比奥运会差,它拥有的是那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奥运会上是没有的.,只有在残奥会中才能体现出。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作为一个小学生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一下,学习一下这种精神呢?
我认为,一个残疾人,他完全可以每天在家里睡觉,但是他们却还在每天跳舞、运动,这不就是说明了他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吗?我们现在所能够做的一切,就是在残疾人过马路的时候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残奥会比赛时,向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在平时,多多关注一下身边的残疾人。
只要有生命,人生就可以改变。让我们去体贴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