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热心会员“dibei”分享的感动中国观后感写一文十大人物感受(必备7篇),以供借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观后感 篇1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以一生都希望为国家做点有用的、力所能及的事。”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伍淑清如是说。
回忆改革开放40年,被称为“001小姐”的伍淑清很有发言权。作为香港最大饮食集团之一、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的长女,伍淑清在1978年第一次踏上内地土地,并于1980年与父亲拿到第一家合资企业的许可证“001号”,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企业家。
伍淑清认为,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有些国家跨越近100年的发展。她回忆,自己在1978年第一次到达四川成都时,下榻的宾馆因供电不足,晚上几乎没有灯;地毯也黑乎乎的,后来才得知是没有专门洗地毯的设备。
“当时我就觉得,作为香港同胞,可以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伍淑清说。回港后,她和很多同龄朋友聊起内地情况,不少怀有梦想的香港青年人与她志同道合,都想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来到内地打拼后,伍淑清学到了一种精神,“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虽然当时内地发展较为落后,但在她看来,无论合资双方,或劳方、资方,相互间都应平等互利;与合作伙伴协商,也会表示“在香港我们是怎样做的”“是否能考虑这个方法”等等。
“因为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我们进来后,要重新配合民航局设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合资企业。”伍淑清说。她同时强调,做第一家合资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帮助国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与制度,包括为中美通航做航空配餐,目标也是让“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标准”。
“在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后,当时不少像我一样、希望为国家发展出份力的香港年轻人来到内地,有的经商、创业,有的在相关机构任职,我们看到国家今天的发展,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觉得参与、配合国家做了一些事情。”伍淑清说。
而谈及目前香港青年的定位与发展,伍淑清认为,同样要让他们走进内地、亲身经历国家的发展,让他们有“中国梦”、中国心。“要让更多香港基层年轻人来内地,这样他们才能了解国家的发展。包括可以让他们到珠三角、或乘坐高铁全国走走,让他们心里对国家发展有底,也理解爱国精神。”
伍淑清说,其实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作为中国人,不想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以前我去美国读书,有外国人会问,你是从越南来的吗?是越南的难民吗?我就会回答,我从香港来的,我是中国人。”
展望未来,伍淑清表示,改革开放虽已有40年,但也可以说是“刚刚开始”。“邓小平先生那一代领导人很有高瞻远见,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现在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未来我们还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
伍淑清还认为,现在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还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果不重视文化,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没有‘根’,这是很麻烦的。”她说。她也希望香港的发展能更加全球化,广纳世界人才;香港的新一代年轻人既要学好英文、也要学好普通话,成为沟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伍淑清生于1948年,今年已有70岁。中新社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她仍坚持读报、看电视新闻,随时随地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
“人的一生要有一个方向,”她对记者说:“要想好自己要走的路、想到人生做什么事走到最后,英文就是a life well spent,我只是不想浪费生命。”
观看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和启示 篇2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亦出自平凡。从身患绝症却坚持与疫情赛跑的医生张定宇,到温暖守护战疫医护人员的武汉快递员汪勇;从绝壁中凿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书记毛相林,到帮助贫困女孩圆梦大学的免费女高校长张桂梅……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英雄,他们,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无私和奉献感动中国。
2月17日晚,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隆重播出,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凡人英雄,谢谢你们,感动了我们,谢谢你们,感动了中国,努力成为凡人英雄,这便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凡人英雄,谢谢你感动中国,这沁人心脾的奉献情怀,澄澈而又明亮。作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创办人,在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张桂梅全身心投入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中,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位“燃灯校长”用自身的信念托起了大山女孩的大学梦。再有誓言“守好庐江”,在浪尖上逆行的陈陆,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中因营救被困群众而壮烈牺牲。“奋战96个小时,历程600余公里,成功转移和救出被困群众2665人”,洪峰浪尖铸丰碑,自己的手术一推再推,家人的团聚一盼再盼,陈陆同志用担当和奉献诠释了激流勇进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凡人英雄的奉献之歌,将个人奋斗融入改革发展大局,这奉献精神永垂不朽,震撼人心!
凡人英雄,谢谢你感动中国,这令人心折的淳朴本色,纯净而又辽阔。大巴山无情的绝壁,让下庄人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和落后中,一条出山的路,成为下庄人的奢望——没人相信这里能修出一条路来。不信天不认命!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铺就出绝壁天路,他愿当一辈子的“筑路”人,将下庄的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这是当代愚公毛相林的肺腑之言。微弱的灯、火红的灶,患者家属花上一元钱,就能租这里的炉灶炒菜做饭,甚至有的是患者自己来炒,爱心老夫妻开设“抗癌厨房”18年之久,有饭才有家,有家才有爱,这对年近古稀的老夫妻的凡人善举,他们的炉火传递着真情,他们的烟火见证了百味。
凡人英雄,谢谢你感动中国,这令人振奋的磅礴伟力,不止而又不凡。湖北武汉的一名普通快递小哥,从大年三十,戴着口罩,眼含热泪,冒险护送金银潭医院护士上下班,一天供应万份餐食,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医疗救援队,武汉快递员汪勇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又让人感动的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特别致敬了抗疫英雄,点赞14亿人中的每一个你,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跨不过的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千万名党员干部的执着坚守只为守护家人的岁月静好,广大群众的“花式投喂”只为温暖千万名防疫前线的逆行战士。你我他,并肩前行,每一个人都在为大国的平安奉献着自己的微光,这平凡中耀眼的希望,就是中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气。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一阙凡人英雄的颂歌,感动中国,感恩你我,春风化雨,日月生辉。每一个追梦的身影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浇灌出未来,生命不息而又激情不灭,让我们在每一份感动感恩中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奏响出共同奋斗最强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3
作为党员教师,要勇于担当,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在疫情防控面前,我们也应迅速行动、科学应对。不仅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起好带头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疫情防控,也要做好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同时还要保持应有的清醒和冷静,成为谣言的止者,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守正创新,树立优良的学风,科学施教,勇于创新,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支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定宇同志作为医护人员的“无我”初心,学习他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学生的进步当做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坚守平凡岗位,把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做爱岗敬业的典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4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观后感 篇5
2月17日晚八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约而至。在这场颁奖盛典中,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力量和荡气回肠的民族精神,看到“感动中国”的背后是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的坚定信仰,是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的为民情怀,是不因风云变幻而懈怠的知行合一,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始终胸怀的“国之大者”。
“感动中国”的背后是坚定信仰,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人民英雄”张定宇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一线的执着,是“忠诚卫士”陈陆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年华的逆行,是“校长妈妈”张桂梅扎根大山深处致力于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坚守……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回顾百年历史便会发现,正是有无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为了心中崇高的信仰前赴后继,从南湖驶来的小船才能变成巍巍巨轮,在风雨中成长的中国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曙光。党员干部要做到心系“国之大者”,需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中汲取信仰之力,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提高政治站位,涵养政治担当,让红色基因牢牢扎根在心灵深处。
“感动中国”的背后是为民情怀,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微弱的灯,火红的灶,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用18年不打烊的“抗癌厨房”温暖烟火人间;八方统筹,百般服务,“快递小哥”汪勇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不信天,不认命,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要天路……他们,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岁月中耕耘着不平凡的人生,诠释着朴实为民的深厚感情。当前,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人民美好期待逐步成为现实,然而正值“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党员干部不能掉以轻心,更应铭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勇担“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怀揣一颗赤子心,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实践中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在给群众不断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感动中国”的背后是知行合一,不因风云变幻而懈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向艰苦挑战,为科学先行,国测一大队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见证中国智慧,闪耀中国科技,总设计师谢军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转蓬万里,情牵华夏,“诗词的女儿”叶嘉莹用匠人精神践行和传播中华文明;翱翔天空,捍卫和平,“永远的王牌”王海用空中的尖刀展现英雄的无限忠诚……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知行合一、干在实处,紧跟时代步伐,对应人民呼声,带领华夏儿女走向民族复兴。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向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河要过,在“感动”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做清谈客,争当实干家,踏实做人坚定立场原则,扎实干事抵御风浪考验,知行合一,方能致远。
“感动中国”的背后,是平凡人心中的“国之大者”,坚定信仰、为民情怀、知行合一,凝聚起民族精神,让漫漫征途中的感动常驻心间,激励着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我们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在奋斗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观后感 篇6
20xx年3月31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凉山的春天才刚刚来临,满山艳红的杜鹃正散发着馨香。然而火灾突如其来,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为了肩上神圣的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兑现了消防战士的誓言,为了忠诚的信仰,用青春年华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谱写出一曲烈胆忠魂的英雄赞歌,演绎了一阙感天动地的生命赞礼!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经统计核实有27名同志系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27人中有干部4人、消防员23人。汉族22人、满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1980年后出生1人,1990年后出生24人,20xx年后出生2人,年龄最小为20xx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11人,青年7人。
四川凉山起大火,周边村民四处躲,消防队员不畏灼,冲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斗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缩,青春四射众小伙,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骡子将物驮,为了美丽大中国,舍身忘死献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赵万昆39岁;蒋飞飞29岁;张浩29岁;刘代旭23岁;幸更繁21岁;程方伟22岁;陈益波21岁;赵耀东22岁;丁振军22岁;唐博英26岁;李灵宏22岁;孟兆星20岁;查卫光22岁;郭启20岁;徐鹏龙19岁;周鹏22岁;张成朋20岁;赵永一20岁;古剑军22岁;张帅20岁;王佛军19岁;高继垲26岁;汪耀峰26岁;孔祥磊29岁;杨瑞伦22岁;康荣臻20岁;代晋恺24岁;杨达瓦43岁;邹平49岁;捌斤47岁。
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国家财产,为了人民的生命,勇士们义无反顾,奋然前行。烈火吞噬着生灵,喷出的不是水,而是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去留肝胆两昆仑,烈士虽长眠,但英雄的事迹却感天动地。作为过上幸福生活的晚辈们,在清明节的时候,应该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纬债,寄托哀思,将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传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爱惜光阴、珍爱生命,更要知晓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龄的长短,乃在乎活出意义。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向你们致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7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初春,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虽然像冬天一样寒冷,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因为有你——《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乃至全世界。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和到位。我被他们平凡需伟大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它们深深的振撼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精。在此,我向十一位感动人物发自内心的致敬和仰慕。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有的甚至没到过大城市,也不是什么大款,更不是什么高官,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中华赤子。这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也正是现代社会所越来越缺少的。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一年又一年兴盛的国家里,每一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动人的故事,在岁月的河流中渐渐沉积,一直一直,将最馨香,最美好的东西,沁入我们的心脾。陪伴了五十余载,在他低沉时不离不弃,穿着粗布的衣服,坐在小板凳上,你垦地,我拾荒,这样的一个女人,却在丈夫煊赫时悄悄的隐于身后,卓琳的夫人,那个跟了他一辈子,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奉献给了这个家,她扶持着他,她追随着他。这样的女人是伟大的,因为她终其一生都是为了一个值得她爱的男人,为了他的事业,甘愿奉献自己。
这样一个父亲,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妻子,仅仅是为了信守许给朋友的一个承诺,从此,赔上了自己的一生,瘫痪的妻子,痴傻而残废的两个儿子,他用自己的一只未残废腿,充当了家人的翅膀。他一直在笑,面对着我们所有人都认为无法承受的苦难,微笑着,生活着,感动 着我们,也叩问我们内心那份对责任,对承诺的良知。为了给儿子换肝,她在河堤上暴走,仅仅是为了减掉不达标的脂肪肝,天还未亮,河堤上早已有她的背影,夜已很深,她还在不停的行走。2000多公里,她就这样的走下来,为了孩子,一个母亲的力量可以无穷无尽。
一个27岁的少女,却沧桑的像个40岁的妇女,她,是留守学校的校长,却奔走在大街小巷,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书看,炎炎夏日,她叫卖着,收购着旧书刊,忍受着别人的误解,也从未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身份。她花光了父母的积蓄,负债累累仅为了这座学校,还有,那些可怜的孩子们。面对着镜头,她不曾想为自己争取什么,却只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声对不起。提起那些孩子,她笑靥如花,满是沧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一个基层干部将自己的六年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村子,在别人都为了权力向上攀爬时,他选择了连任,在别人为了利益来往时,他选择了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好事。他的心里装着这一方百姓,他的心里,有着这一片土地。因为爱得深沉,所以,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这一片土地上。她一个人,是十几个孩子的阿妈,她收养者不同民族的孩子,她连催眠曲,都唱着不同的语言,她是一位少数民族的老妈妈。在她的眼里,孩子没有区别,在她的家里,水浓于血,善良超越了亲情。乘风破浪,他跨越地球,超越自我,他的船尾,总是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穿过好望角,跨过太平洋,他,经历着孤独,寂寞,危险,但是,他却勇敢的将这次远航进行了下去,在开普敦驾驶航船离开时,所有的轮船鸣笛为他送行,他这样说:“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他守卫者共和国的蓝天,年幼时的好奇,年轻时的好胜,年老时的有所为,他,一步步,践行者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这片蓝天的赤诚之心。
她,不是一个中国人,甚至,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她的双目失明,但她,教会了西藏的孩子们怎样去好好的生活,获得更多的知识。她一点一滴,实现着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梦,她,是我们心目中和平友爱的使者。
为着两个幼小的生命,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纵身一跃,划出的弧线,勾勒出他们生命的壮丽。都说90后的孩子轻狂,可是他们,表现出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与责任。年少的三个少年,恰似三朵美丽的花,开在我们心灵的原野上。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感动了中国,更为中国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记他们的每一个举动的代表着国家的荣誉都是全中国的骄
傲!我们感动,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我们因为是中国人而骄傲!
2011年4月5日
李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