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5篇

时间:2024-01-15 11:22:56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20xx年的寒假里,我们邀您一起读书!今天刊发安徽省乡村首席教师夏冬红工作室成员叶小江的读书(观影)收获,是为第3期。

  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夏冬红工作室的成员,我诚惶诚恐。一年前,夏老师招募工作室成员时,我是不敢和不情愿的,课上得不行,也不太会写,各方面能力平平。碍于他是我的直接领导,又有私交,再一想工作室成员中有厉害的,我可以滥竽充数的,就勉强答应了。当然夏校长也是知道一点我的想法,他总有无尽的教育情怀和工作动力,是真的想帮我,让我成长。

  可是我又能成长到哪儿去呢?天生愚笨和不够勤奋,年龄层次摆在这儿。这次,工作室的一份倡议书,我就有点傻眼了。我好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了,去年他送我的两本书还摆在哪儿没动呢?可是这作业总得交,不得已找到了这篇五年前的陈年旧文充个数,还不是读书笔记,是观影笔记,汗颜!但愿接下来的生活能允许我能静下心来看点书,也能找到一点春天。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说的是一个专门收治“问题孩子”的学校发生的故事。在这所学校,大家把压制、惩罚当成常规的教育手段。校长和老师都有暴力倾向,他们几乎习惯了以暴制暴。因为孩子们问题多多,打架斗殴,毁坏公物,甚至袭击老师校长。学校里弥漫着着混乱、恐怖不安,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班级最难管,就是影片中的“放牛班”。但这一切却因为一个平凡、秃顶的中年老师的到来而发生了奇迹的改变。这位老师叫“马修”,他不主张惩戒孩子,而是教孩子们学会爱和付出。班里的一个男孩把一位老师的眼睛弄伤了,马修老师没有惩罚他,而是让他去照顾受伤的老师。无论孩子们多么不可理喻,他都一一接纳,然后用爱付出,暖化孩子的心灵。

  问题孩子都是缺爱的孩子,大多生长在问题的家庭里,这些孩子用对抗,破坏,甚至毁灭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或者自我保护。马修老师用音乐这个神奇的魔棒引领孩子触摸生命的美好。美好的音乐是链接自然的,是通向心灵的,飞往天堂的。马修老师没有关注孩子的问题,而是启发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他组建了一只合唱队,让不同的孩子都浸润在音乐中,一个失去双亲不会唱歌的孩子,马老师让他当老师助理,最后他变得乐观勇敢,也会哼哼几句。一个唱歌跑调的男孩,老师让他当乐谱架子。一个愤怒忧郁的男孩,老师激发他的音乐天才,并且推荐他去更好的学校……

  这个混乱不堪的“放牛班”,如果放在我手里,可能会愁眉苦脸,寝食难安想对策。可是马老师并没有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他只是关爱孩子,带领孩子练习合唱,享受音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学校变得美好和谐了。连校长似乎也忘记了学校铁的规定——惩戒。

  这样一部教育电影不得不引发我们教师的思考:什么是教育?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孩子?《说文解字》里说,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也就是说,如果教育别人的人自己做不到,他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一个老师希望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他就需要作出好样子,当他做到了,不用反复说,孩子就已经学到了。教育要启发学生心灵的美好,《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的根本都是善良的,为什么有的人变坏了,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被周围人不良习气影响熏坏了。看看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是那样天真可爱,纯净纯善。老子形容这样的孩子接近圣人。

  孩子变坏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孩子生命的土壤已经不健康了,已经不能给予孩子正能量了。当孩子充满负能量的时候,惩戒只能暂时地压制住孩子。但是被压制的生命是要反抗的。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更加暴力。中国传统教育主张:抑恶扬善,扬长避短!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凡是有问题的孩子都是从不接纳自己开始。没有哪个生命天生就喜欢和别人对抗,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渴望爱和温暖的。

  引导孩子向往美好,触摸美好,感受美好,是我们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老师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形的,我们陪伴孩子的这一段路程中,能够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是无形的。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更幸福,更好的感受无形吗?

  一个有爱的孩子,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一个有爱的老师,他到哪里,哪里就会绽放花朵。愿不远将来,教育更加和谐,家长们都能欢欣,孩子们皆成栋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是由christophebarratier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贝汉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狄迪尔·弗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mathieu,杰拉尔·朱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封闭的心灵。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不易,回想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老师无数,每个老师都是悉心教导我们这些顽皮、天真的孩子,可是,至今我们记得的老师还有几个呢?寥寥可数吧,也许映像深刻一点的就是我们的初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也一样,对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记忆犹新,三年来,她一直悉心教导我们,不管是书本知识还是为人处事,我从初中班主任身上学会了很多,当然,也有抱怨过,当初的自己太单纯,还不懂太多的人情世故,犯过错,班主任责怪过,教导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对于班主任的教导我应该是感谢的态度的,如果不是班主任的教导,我也许会犯更多、更大的错,也感谢班主任一直的信任,知道毕业为之,也是对我充满了期待,老师们真的很辛苦……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在十一期间我又回味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的法国电影,让我有了十分大的感触。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在出席了自己母亲的葬礼后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当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忆童年回忆也从脑海中浮现在48年前,才华横溢的马修到学校池塘之底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之所以叫池塘之底,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特发现学校的校长用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残酷的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于是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的心灵。最终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很巨大的改变。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论多顽皮的问题少年只要有人引导也一定会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对于教育这一方面,许老师常常对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也和我们这周所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所展现的一样,一所名叫“塘底”的学校专门收留其它学校容纳不了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干脆是战争遗孤。他们搞恶作剧、起哄、抽烟、打架,在我们眼中他们似乎无药可救,但新来的一位级长却慢慢改变了现状。级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像校长那样专横,在他身上,我总能感觉到亲切和包容,他曾是一位发誓不再创作的失败音乐家,但当他发现孩子们具有音乐天赋时,便再次提笔创作,用音乐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改变着那群孩子们。

  影片所带给我们的东西非常多,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在启发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者说是如何教育问题孩子。社会上那些罪犯,他们犯罪的诱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中国的学校能教给我们的也只不过是知识,可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思想、人格方面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可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多是追赶式,总在后面把孩子追着、赶着,幻想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时孩子总会出现一些逆反情形,到不如采用牵引式,在前面引导着孩子成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就好像治理洪水往往要用疏的办法而不用堵。

  在教育问题孩子时,我们可以试着找到他们身上长处或优点,把这些长处或优点放大,他们的问题就会慢慢消失,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或许需要一位像是电影中那样具有包容精神和亲切感的马修老师。

  电影往往来源于生活,却仿佛又高于生活。我们在观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未必是电影想表现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法国电影,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和《爱情公寓》一样的爆笑镜头,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却让人看了之后深受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孩子是一群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学校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采取体罚、禁闭等处罚方式。而一名叫马修的音乐老师,用爱心关怀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这些孩子喜爱音乐,于是他费尽心思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激起了幼小心灵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最终给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我觉得马修是一位落魄、怀才不遇的音乐家,作为一位老师,他是杰出的、成功的,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懂得平等地爱学生,知晓如何“教化”学生!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这样。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