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感恩教育观后感11篇 感恩教育的观后感怎么写,供大家赏析。
感恩教育观后感1
1、是有些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是爱孩子,但其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儿当公主,宝贝一样的珍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异生活。有一天,这位女士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手背上起了几个水泡,火辣辣的疼。当时,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当她把烫伤的手伸到女儿面前时,女儿不耐烦地说:“把手拿开,别影响我看电视!”
2、是在我国古代,就有“正为本,孝为先”之说,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飞是孝敬母亲精工报国的典范。在现代也有“孝为德之本”的例子:20xx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瞒着家人偷偷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这些都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事迹、名人啊!田世国叔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呀!我们虽然不能像田世国叔叔那样捐肾救母,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感恩教育观后感2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了自己的人生。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心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人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信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去祝福他们所有的未来。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00字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400字《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呢?
我们不仅仅只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和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会好好学习的,不会惹您生气了。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4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挡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上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握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懂得感恩,勇于承担责任。看完讲座,我懂了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
感恩教育观后感5
3月15日上午8点钟,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部由于丹教授为我们讲的短片。它虽然时间非常短,但给我的感触却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讲了“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我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文中,在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毫不关心自己庞大的遗产,他最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母,这令我深深感动。爱德华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多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却包含了爱德华对母亲的爱。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陪陪他们,不要等到他们离开后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讲了“仁”字。她说我们要多交朋友,不能一个人孤立玩耍,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小孩子从小多交朋友并和朋友关系要好,这是为走进社会打好基础。我现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有朋友,会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于丹教授还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说人生下来并无恶意,本性是善良的,经过父母的培养和成长的经历会塑造我们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觉得培养我们的性格和本性可以从日常习惯开始,比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守时、早睡早起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不要认为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养成的。
同学们,我观看了这个节目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大有启发!
感恩教育观后感6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呢? 我们不仅仅只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和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会好好学习的,不会惹您生气了。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7
上周,我们参加了由罗老师演讲的"感恩励志教育会",我们深受感动。在那天出现了无数个感人肺腑的场面。
当天,罗老师演讲了“言传身教”,“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多个使人受益终身的话题。其中,使我最为感动的要数感恩教师这一环节了。
首先,罗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至深—李静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们为之感叹,她那种坚强的毅力更使我们无不折服。
接下来,罗老师谈到了那些才华出众的老师们的光荣事迹,讲到了那些平凡老师们的非凡敬业精神,最后竟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班主任身上……
当我们看到老师那日渐消瘦的面庞,看到她被时光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我不禁狠狠地一颤,那些被我当宝贝捧着的金豆豆刹那间像开闸的洪水一般泄了下来。等我再看她时,她已是“银光满面”了……
当我们像小鸡啄米似的一拥而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老师头上的白头发竟比我母亲头上的还要多,还要密。
的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但老师却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啊。他们与我们无亲无故,却呕心沥血地教导我们,我们真应该像报答父母一样报答老师们呀!
感恩教育观后感8
感恩,一个醒目的字眼,赵科长曾经说过:“不会感恩的人再优秀也没有用。”我认为这是真理。
“感恩的心,感恩有你,让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这两个字不禁让我想到了爷爷奶奶。看了视频之后,我深有感触。
退休女教师拉“房车”行万里
只为满足母亲心愿,载91岁老母游全国
视频中的母亲13岁出门讨饭,目的是让家人存活下来,后来,她的孩子成为全村两百多个孩子中唯一能够上学的。母亲将孩子培养长大,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然而,母亲老了,唯一想做的便是到各处旅游,母亲因身体原因不能坐火车等交通工具。母亲的女儿为了实现母亲全国旅游的心愿,用推车把母亲推走,看遍了全国的风景,一路上从上海走到北京,从武汉走到长沙。看完这个视频,我感动的不禁泪如雨下。
看完这个视频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了,我是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奶奶养大,父母一年只能回来一次,我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我眼里,爷爷奶奶如同父母一般对我好。
我感恩我的爷爷奶奶,您辛苦了!
感恩教育观后感9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人格健康总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坚强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勇气,宽容、谦虚、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等等。一个人人格健康,犹如拥有一片沃土,它会使每一粒知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内心犹如一片荒漠,即是给它栽上艳丽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凋谢。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说得对,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感恩教育观后感10
今晚,我在家打开电脑,按百度打开了《最感人的感恩教育演讲》的视频。我点了播放,主持人一横老师刚开始说了一些开场语,我听得有点不耐烦了,便按快了视频。刚好一横老师正讲着一个故事。我听着听着整个人似乎走进了现场。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男孩的:小男孩他才4岁,他的母亲的了癌症,她临死前,她对儿子说:“儿子,妈妈将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你在家要听爸爸的话,要是想我了,就数天上的星星,其中一颗星是我的眼睛。”她的妈妈去世了,有一天,小男孩的老师要他写一封信给妈妈,小男孩听了,哇哇大哭起来,他闪着泪光把信写完。在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妈妈,您在天堂,吃得饱吗?穿得暖吗?故事说到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心里十分内疚:“我有吃的,穿的,还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在我身边,我应该知足了,我还经常惹她生气,我想对她说声对不起。”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个人为我们操劳,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可否想过老师为我们没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去网吧……在背后默默地流泪,伤心?我们可否体会过老师嗓子沙哑,仍然给我们上课的辛苦?老师这么做,为了什么?就为了我们的前途,我们是不是更要认真去听老师讲课?”一横老师也不禁流下了泪水……我流着泪,走出了视频。我真想对老师说声:“您辛苦了。”
看完了视频,我想感谢我的父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人。我从视频明白了感恩,与爱同行。让世界充满爱吧!
感恩教育观后感11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约的打开电视机,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字的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很爱发脾气,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对他说:“你以后要是在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钉子!”过了一个星期,木桩上的钉子已经密密麻麻的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小男孩突然发现木桩上的钉子越来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过了一个月后,钉子从密密麻麻变成了零星了,又从零星又变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开心,后来,爸爸把他领到了木桩跟前,叫小男孩把桩子上的钉子全部拔掉,可此时木桩上显现出许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虽然钉子拔掉了,但对别人的伤害是永远弥补不了的。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乱发脾气,尊敬长辈,就像妈妈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做一个人见人爱,人 见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多听于丹老师的讲座,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