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守望一生观后感3篇(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4-03-03 19:33:17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守望一生观后感3篇(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守望一生观后感3篇(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

守望一生观后感1

  这是心灵的洗礼,这是爱的歌颂,这是遥远山村传出的深情的呼唤。看了《守望一生》这部影片,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是感动,是感慨,是沉思教师,一个让人涌出崇敬之情的名词,可在当今社会,它也变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个别教师的不当行为,各大媒体把镜头指向教师这个群体,大肆渲染,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荣誉。而他,就向一股清新的春风飘进我们的心间,使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坚信教师职业的崇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你他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你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他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在一个偏僻而落后的乡村里,有一名代课老师,他叫张云天。一次,他请人来简陋的教室给学生们放电影。正当电影精彩时,悲剧发生了——教室瞬间倒塌!他们都没受什么大伤,但唯一的教室,毁了!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上学,继续学知识,张云天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让新的教室立起来。十年后,张云天的两个孩子已有十多岁了,大儿子叫张海,小儿子叫张松。张云天常常用自己家的东西补贴学生,要不是妻子养猪卖麻绳,他那微薄的工资恐怕难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

  生活总是这么戏剧性,张海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并且还是晚期。医生说他的日子不多了。可作为父亲,张云天并没有留下来陪儿子,而是回到教室,继续做孩子们敬爱、唯一的张老师。张海病逝后,张云天的妻子因悲伤过度,发疯去世,张松也恨透了这个心中“没有家”的父亲。面对重重打击,张云天悲痛欲绝,但为了学生,却只能默默忍受。多年后,张云天终于转正,成为了真正的老师,也算完成了妻子的遗愿,张松也很争气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明白了父亲的艰辛,父子之间的鸿沟终于消失。

  当看到张云天得知儿子患了绝症,那迷惘、悲伤的神情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当看到张云天为了学生,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时,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夺眶而出。这时候,几百个人,都静悄悄的,除了电影的声音,就只有低沉的哭声。

  凝重的空气笼罩着我,同样身为乡村教师的我,整天面对这样一群朴实、纯真的孩子,我收获的东西比付出的要多得多。有时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生气,有时因为他们的进步而自豪,有时会为一句简单却充满温度的话语而感动半天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品尝,艰难困苦我一起克服,因为孩子的存在,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这就是魔力,仅仅存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力量。

  天空依旧蔚蓝,我的热情依旧存在,在这安祥静寂的小山村,我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我能给予的可能不多,但我愿与我的小天使们一起感知,感知人与人之间的温度、社会的温度、生活的温度。

守望一生观后感2

  今天随学生一起到多功能室观看《守望一生》,许多的同学和老师眼眶里都噙满了泪花,有的嘤嘤而泣,有的泪流满面,这些场景也勾起我的一些零碎记忆,就顺着思路,用文字记录下来,置于空间,以示对张老师的崇敬之情,以示对社会正能量的褒扬。

  《守望一生》是以彭水县”感动重庆十佳教师”之一张宗茂老师为生活原型编写而成,集中展现了70年代初期至21世纪这漫长的四十年时间,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个代课老师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

  张老师一生中,好多次,在去学校和家访途中,因突然降临的狂风与暴雨,让他险些坠落悬崖;好多次因护送学生过河,让他差点被洪水卷走。张老师因儿子的夭折、母亲的瘫痪、妻子的精神病,让他债务缠身,一贫如洗。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打击,张老师从不气馁,咬紧牙关,几十年如一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矢志不渝,悍然以校为家,坚守阵地,尽职尽责,深耕细作,兢兢业业,风雨不惧,屹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心中永远装着大山深处的'孩子,永远信守着自己对事业的选择而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边远山村的代课教师,是个极不起眼,极易被人漠视,极易被社会忘却的一个悲情式人物。一辈子守着大山,守着荒岭,守着清苦,守着永不褪色的五星红旗,既当老师,又当父亲,还得当煮饭的大嫂,木匠,清洁工,医生,修路工,船长,搬运工,工作再苦再累,可为了孩子,张老师选择了——坚持。

  虽说张老师身兼数职,换来的收入却是微乎其微。孩子摔伤了,感冒盈烧了,没书没本子了,穷得不能上学了,……为了保证孩子能上学,能上好学,能安安心心上学,能变成飞出大山深处的金凤凰,老师得把微薄的工资拿去献爱心,拿去接济孩子,拿去温暖孩子。这样的付出,让张老师拿回家的工资就更是杯水车薪,面对雪上加霜的困境,为了孩子,张老师的选择还是——坚持!

  朋友,《守望一生》,记录的是一个山村教师的现实生活,展现的是一个山村教师的精神风貌与人格魅力,颂扬的是一个山村教师的平凡与伟大,彰显的是一个山村教师贡献给这个社会的“正能量”,让我们把收获的感动化为向上向善的动力吧

  有这样一个人,它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他就像一股甘泉,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就是张云山。

  他让孩子们看上了电影,学到了知识,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处事,他为学校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美满家庭,只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好。他的妻子说:在他心里,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儿子说:爸爸的眼里只有学生,不顾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学校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之心。他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升上好初中,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上,根本不管家里的事。他是多么的执着,多么的大公无私,多么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啊!

  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给张老师留下了对他们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尽的悔恨和哀思。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而是愈战愈勇,最后打败了它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勇气、在困境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令我对他产生了油然而生的敬畏与佩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有人说,“岁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可我认为,张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那么朝气蓬勃。他的背已经驼了,头发也花白了,皱纹也增多了,没有改变的只剩下了他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他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孩子们平凡的梦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人生。

  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没有什么事能够使他挫败;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他后悔一生。唯有学校和学生,是他守望了一生的幸福与希望。

  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执着,无私而又固执的乡村教师!

守望一生观后感3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守望一生》他使我们所有人热泪盈眶,它让我们所有人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它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这样的内容: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村庄,有位乡村教师,叫张云山,是个“孩子头”,他把一生心血都用来照顾学生。为此,他的大儿子张海生病了都没人照顾,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晚期,逝去了。他的妻子香兰受不了刺激,得了精神病,也离开了人世,他悲痛欲绝。后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白发苍苍之时,获得了“烛光奖” 。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张云山在三更半夜时,一手拿着扇子,一手用笔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丝毫没有停下休息,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夜以继日。可见,剧中的张老师是多么敬业,辛苦。然而,我们身边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天,我们一人做一份作业,全班五六十个同学,老师就要批改五六十份作业。但老师们无怨无悔,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一如既往。早晨,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传授知识;中午,老师们又开始批改作业;晚上,她们又回到家中备课和安排明天计划。

  其实,剧中的张老师就是世界上千千万万教师的缩影,通过他的事迹,我感受到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不易和她们的平凡伟大 。毫无置疑,我们身边的教师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热血,它们将全部知识毫无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把一生的心血花在了我们身上,又有多少时间关心家人、孩子?

  老师们如此辛苦、劳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金钱、荣誉吗?若不是为了我们茁壮成长,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她们有何必受这份苦、这份累呢?她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可爱的人!她们每一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烛光奖”获奖人!

  “春蚕到死丝方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精神最好的写照。《守望一生》,就是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感谢守望我们一生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