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参加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后,我不禁思考,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对这些孝心少年的敬佩之情呢?本文是会员“epay6”分享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共6篇),欢迎参阅。
《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观看了《20xx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上课时只看了一半,回家后,我又在电脑上观看了剩下的。
第一位孝心少年名叫王泽盼,他今年14岁,他的姐姐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不到1。2米。王泽盼每天背着姐姐走两公里山路去上学,他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累”字,也从没有丢下姐姐不管,他一味的帮助姐姐上下学。他马上就要转学到阿市中学了,他说了两句话:“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他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这两句话,我感动得流下眼泪。我感受到了王泽盼对姐姐的那种责任心和不愿丢下姐姐的坚定。
第二位孝心少年名叫索朗曲珍,来自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她今年14岁。她住在SOS儿童村,照顾6个弟弟妹妹与181个孩子为伴。她虽然失去了双亲,却撑起一个更大的“家”。索朗曲珍也说过一句话:“感谢爷爷奶奶把我养大,感谢妈妈给我家庭的温暖,感谢我的老师让我学会了知识。也感谢社会上的所有爱心人士让我重新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也像我一样获得帮助。”是啊,一个人获得的帮助,对他来说是一个报答。
一共有10位孝心少年,在这十位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黄海宁姐姐,她的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所以,照顾4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这个重任就担在了海宁姐姐身上。她说:“他们一天天把我带大,那么我也许也能,一天天的陪着他们变老!”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以孝心少年为榜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让孝心在幸福生活中开花、绽放,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2
我和同学们观看了2017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这十位最美孝心少年里,我最敬佩的是来自贵州的小妹妹王安娜。
王安娜,今年六岁,来自于贵州,爸爸在她小时候去世了,妈妈离家出走了,而爷爷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所以在2016年去世,家里只剩下了王安娜和她的奶奶还有她的曾奶奶。
王娜虽然只有六岁,但是她很懂事,愿意分担家里的家务,而且从小就学会了买东西,洗衣服,做饭,炒菜等。
这十位最美孝心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们考顺父母,这比金钱或一切都重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考顺父母,关心父母,多分担一点家务,做一个有孝心的中国少年!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观后感 篇3
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又一传递正能量的大型公益节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于2021年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看了之后一是被那些孩子的孝行所感动,一是为那些命运多舛的孩子感到庆幸,他们的生活虽然困顿,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非常的富有,这些曾经的经历将铭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发出道德的种子,开出鲜艳的道德之花,在阳光下煜煜生辉。
可以说是泪水陪伴我看完了所有的节目。节目中的那那些孝心少年,他们本应该无忧无虑地在父母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可命运对他们来了一次人生的考验,当父母的羽翼不再能罩住他们的时候,他们依然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来了个角色互换。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亲人的笑脸是他们最大的安慰,照顾亲人是他们的职责,让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安顿好生活又不耽误自己的学习,是了他们思考的内容,匆匆的脚步努力在延长幸福的时光,走出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孝心事迹。
“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行?这些感人的事迹是最好的说明。
今天我们提倡孝道,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一直囿结在说教的怪圈。老师一味的空洞说教,让孩子学会了选择性遗忘,家长的说教却在自己的言行中土崩瓦解。其实不需要的过多的说明,孝道很简单,就是那种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最为朴素最为纯真的亲情,并由之主导的行为就是孝道,从有孝心到有孝行,自然的流露,不加任何的雕饰,这就是孝道。大到救人,小到一句问候都是孝道的内容。不仅对自己的家人,还能推及他人,这也是孝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为德之本。我们的社会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了。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充斥的人们的眼球,什么拜金主义,什么享乐主义狗屁理论,让每一个人都变得浮躁。过去的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家包饺子,前后左右邻居吃的民俗已是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倡导孝道,就应该从自身做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性是好的,当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战战兢兢地捧着一杯热水送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可曾说过:“快去写作业!”当孩子欲整理自己的房间时,我们课程说过:“还是妈妈来吧。”当孩子用红红的小手揉搓着自己的臭袜子时,我们可曾说过:“还是妈妈来吧,你洗不干净。”孩子就是在我们一声声的“爱心”呵护下,变得油盐不进,对家中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我们再需要孩子承担责任时,他(她)早已经习惯了熟视无睹。
家庭是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希望我们从长远出发,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把他们真正作为家庭的成员,有事共同协商,让孩子参与决策。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中的事情分着做。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发展,这无论在家、还是在社会都能出色地生活。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4
今晚我含泪看完了中央少儿电视台播出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当看到他们面对苦难时坚强的撑起整个家,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时,这些获奖少年的美德使我感动了,顷刻间眼睛湿润,晶莹的泪花夺眶而出。十一位获奖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丽。这让我不仅仅感到了孝心是美丽的,还让我懂得了孝心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温馨纽带作用。深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
12岁,正是我们无忧无虑、任意玩耍的时候。但是12岁的邵帅却面对着一个大人听了都会皱眉头的决定。为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母亲捐献骨髓。在医生的劝说下,妈妈同意接受儿子的骨髓,邵帅捐髓救母,孝心感动世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是家喻户晓的道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不仅是词语,当初祖先造这个字时“老”在上,“子”在下,就是给人类定下的一个规矩,这就是孝的内涵。最美孝心少年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心酸动人的故事,而且看到了一种中华美德和可贵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孝的精神和传统发扬光大,永久传承。
孝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别爱的太迟,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凉结果而后悔终生,行动起来吧,让孝的花蕾在我们心中尽情地绽放。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学习心得观后感 篇5
1月18日中午,在学校吃过午饭,内乡县赤眉一初中的学生王森洋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看望奶奶和爸爸。
奶奶刘爱琴在赤眉镇街边摆了一个小摊,摊位很小,四五筐鸡蛋、几包蔬菜种子和一桶自家腌制的酸菜。除了政府补助,这个小小的摊位支撑起一家三口的生活开销。王森洋搀着奶奶的胳膊问道:“奶奶,这几天变天了,你腿又疼了没有?”“好着呢,你别操心我,在学校安心学习!”
帮奶奶收拾好鸡蛋,祖孙二人依偎着回到家中。屋子里,父亲王飞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剥花生。王森洋打开灯,蹲在地上边帮忙,边跟父亲闲聊。“爸,我们今天期中考试了。”“考得咋样?都会不会?”“我给你出道考试题,看你会不会吧。你说皮肤是器官还是组织?”“我上学那会儿没有好好学习,可回答不了。”王飞尴尬地说,父女俩忍不住都笑了。
幸福的笑声似乎让人们忘了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13岁的王森洋在出生不到3个月时,母亲就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在她5岁时,父亲又因患病长期服药,导致双目失明,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奶奶在街头摆摊儿维持。跟随失明父亲和年迈奶奶一同生活的王森洋是这个窘迫家庭的“开心果”。在家里,她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给爸爸讲趣闻轶事,让爸爸不再孤独自闭;只要有时间,她便和奶奶一起摆摊儿,让奶奶少操劳些。偶尔离家,王森洋总要给奶奶打电话,像大人一样叮嘱奶奶监督爸爸吃药,在他人眼中,王森洋成了父亲的“家长”。
“这孩子打小就懂事,上幼儿园就不让我接送,好让我多点儿时间照顾他爸。上小学后,每天放学都把饭做好,边写作业边等我回来吃饭。”刘爱琴看着孙女,满眼的疼爱。“没上初中住校的时候,这孩子每天搬个凳子过来边写作业边帮她奶看摊。从这儿到她家是个慢上坡,收摊时这小娃就跟她奶奶一块推车。”说起王森洋,邻居们既心疼又羡慕。
“我爸整天看不见,心情肯定会低落。我就想办法哄他开心。”晚饭后,王森洋总会把爸爸搀出房间,陪他在门口散步。双目失明的王飞一手搭着母亲,一手搭着女儿,享受着属于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这是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多难的家庭并没有给王森洋留下阴影,相反她是个特别乐观开朗的女孩。“刚开学我就注意到这个小女孩,脸上常挂着笑容,见到同学有困难就主动帮忙。后来,她被任命为副班长,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把早读内容写在黑板上,带着全班同学朗读。”王森洋的班主任柴燕飞忍不住称赞道,“这孩子阳光积极,月考考了全班第一,她帮扶的同学现在每天能背默十个单词,进步特别大!”
1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20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第七届)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组)少年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王森洋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孩子。颁奖现场,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曾经,我的愿望是带奶奶和失明的爸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颁奖活动后,我感触很多。”王森洋说,“我决心要在照顾好奶奶爸爸的同时,好好学习,报效社会和祖国,让更多同样身处困境中的人们能走出去,感受外面的精彩!”
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心得 篇6
最近,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看了之后,感受颇深。
在这次颁奖中,有一位来自包钢八中的初一学生赵文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不能下床,他每天需要承担一般学生双倍的责任。12岁,正是一个男孩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身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却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开朗、幽默的孩子,学校里的开心事,他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当主持人欧阳夏丹说他的成绩很好,有望冲击北大清华时,而他却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赵文龙的母亲沉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小小的赵文龙用双手支撑起了这个家!“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看完颁奖典礼,我深受启发,再想想我们自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过着幸福的生活,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不仅不能为父母分担些家务活,甚至有时对他们还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惭愧。
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里说道:“孝,这个字,老在上,子在下。这个字的结构说明了孝的内涵。它是一种承担,当初古人创造的何止是一个字,简直是给中国人定下了一个规矩。孝就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没错,孝,是对老人的尊敬;孝,是对弟弟妹妹的关爱;孝,就是报答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孝敬?——买房子,汽车?不,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最美孝心少年的朋友们,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我们今后也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