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网友“aorenrenshao”分享的北京冬奥会心得观后感10篇,供大家参考。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集锦 篇1
在全球人民期盼下,中国在举办了一个属于中国的冬奥会。正是因为这场冬奥会,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吸睛的地方。
立春那天,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亿万人坐在电视机、电脑,观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和“雪容融”。冰墩墩是披着冰壳的中国国宝大熊猫,雪容融是个中国灯笼宝宝。它们都是中国历史的文化符号。
今年冬奥会项目非常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比如:德国擅长雪橇,挪威擅长滑雪,荷兰擅长速度滑冰,美国擅长花滑……而我们中国最擅长短道速滑。
比赛后,当我看到中国队获得优异的.成绩时,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无比自豪。比赛时,我大声呼叫:“加油中国队,你们一定能赢!”
我心中无比的敬佩那些运动员,他们滑了这么长时间,明明已经很累了,却还一直不停地滑。
谷爱凌能获得第一名,是因为她从小就极其自律,正所谓“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谷爱凌说:“想借助冬奥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还希望能向大家展示女性强大的运动能力。”
谷爱凌姐姐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无限发展的机会,我会牢牢抓住这些机会不让他们跑掉。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2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像卢冬这样的例子,残奥会还有很多很多,每次浏览残奥会的新闻总会被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泪水总会在流淌的边缘徘徊。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我们远比奥运会更多的感动,因为他们面对“逆风飞翔”的勇气和意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要坚定。这或许是残奥会给健全人最大的精神礼物。
北京冬奥会个人观后感 篇3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在残奥会上有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如,候斌,他九岁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没有让自己的世界变成了灰色,而是努力着,他用他那顽强的精神从厦门闯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场,他一条腿枞横天下,在残奥会上他在男子跳高上三连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单腿的人能在跳高项目上蝉联三届冠军,他那种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候斌是一个英雄,然而在残奥会的竞技场上还有许多像候斌这样的英雄,在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身残志不残,这是多么难得一件事呀。有些人四肢健全,头脑优秀,但是因种种原因而功败垂成;有些人虽然有些方面不太优秀,但是他们历尽艰苦,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要知道,成功于吃苦是成正比的,而与先天的关系不是太大。
在世界上有许多残疾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与常人在肢体上有什么不同就歧视他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关怀他们,让他们感觉爱无处不在。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4
人们常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奥运的临近,世界各国通过媒体报道和各国运动健儿也来到了奥运村,深切的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感受到中华儿女的热情,这届冬奥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文化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特色,从场馆建设到服装奖牌,各种传统文化韵味的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展现了万种风格,在世界面前绽放了东方魅力,我们就来说说吧,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叫雪游龙,国家速滑馆叫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叫雪如意,是不是不仅设计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名字也体现了悠久文化的寓意。
浓浓的中国风,惊艳的东方美让我们惊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绿色奥运一直是我们的理念之一,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是全球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首座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设计灵感来自敦煌“飞天”飘带,2008年奥运会的水立方通过科技手段变身为冰立方,功能与环保,科技与创新完美的结合起来,彰显了我国践行环保的能力和实力,身为中国的小学生更要紧紧跟随国家的脚步环保从自己做,多多宣传环保践行环保。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5
虎年脚步日渐临近,冬奥之约即将开启。按照“正月里都是年”的风俗,北京冬奥会整个赛程将与中国农历新年完美重合。因此,不止这场引人注目的年画展览,京城的大街小巷、商超货架、檐下门窗,都散发着浓浓的“奥运年味”。比如,作为冬奥组委驻地和重要赛区,石景山在多条道路搭建了冬奥装饰景观,营造出“庆冬奥、过大年”的浓浓氛围,居民不断前来合影;在北京的很多路口,也都能看到“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既代表着比赛中的友爱和坚强,也给过年增添了兴旺欢乐的喜气。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售的冬奥特许商品中,“点燃冬奥”倒计时系列徽章组成了一串火红的鞭炮形状,讲述了百余年来中国与奥林匹克的不解之缘;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宫灯将冬奥吉祥物与宫灯相结合,把对冬奥会的祝福编织到中国结之中。而在市民的日常货架上,一些文化礼品、过年食品的包装也纷纷披上冬奥冰雪的色彩;老百姓贴的春联里,挂的灯笼上,也不约而同地增添了冬奥字眼和吉祥物图案,就连各类春晚舞台上,也有歌手穿着滑冰鞋边舞边唱。
喜庆的冬奥元素随处可见,深深渗透在市民为庆贺过年的仪式感里;一首冬奥与新春的交响曲,正在大街小巷齐声奏响。虎年新春增添的冬奥色彩,满足了大伙对年味的新期待,也在精神层面丰富了新春给市民带来的获得感。市民对冬奥年味的集体品鉴和欢迎,也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冬奥比赛的祝福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在京城的这个虎年春节,冬奥能够成为闹新春的第一主角,既反映出北京市民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性格特点,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元的魅力和更强劲的生命力。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雪花飞起,所有代表团的旗帜围绕在场地内,星星汇聚成一个五环,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升起的“梦幻五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
雪花火炬台与梦幻五环交汇,这一刻时空交错,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梦幻五环高悬在场地,现场音乐变成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雪花》,在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中,雪花影像层层熄灭,最后雪花中心的奥运之火缓缓熄灭。
冬奥会闭幕式上,“致敬双奥”理念融入奥运之火熄灭环节,成为亮点之一。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表示:“闭幕式最重点的环节就是体现‘双奥’理念。”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四两拨千斤”的点火方式惊艳世界,但却给熄灭环节带来难度。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介绍,主火炬点燃有足够过程,但熄灭只有两秒,无法成为真正的过程。主创团队于是想到,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于是“致敬双奥”理念被融合进来,“尽管依然是熄灭‘微火’,但情怀变得宽广、厚重。”
“我们想突出‘双奥’,毕竟这个场馆、这个城市、这个国家a都是唯一的‘双奥’。”张艺谋表示,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给予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难以忘怀的时代记忆。2022年,北京再度因举办冬奥会为世界瞩目,这一设计也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愿景。
主火炬熄灭的短暂留白后,雪花形象又再次出现,伴随主题歌《雪花》的温暖歌声,“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大利时间”的表演中,一个地球仪在冰面上滚动,冰面不断发出裂开的声音,裂开的冰面呈现出“双城璧合、聚力联辉”八个大字,这是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的“八分钟”的表演主题,该主题有“Together”(译为:“在一起、更团结”),与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和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英文为:“Together”)保持一致。
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交接仪式艺术总监莉达·卡斯特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确定主题之前,并不知道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因此可以说双方“不谋而合”。“我们不约而同要展现这个主题,说明这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我们要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冬奥会闭幕,奥运之火其实没有熄灭,因为更多火种已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一曲笙歌毕,千门灯火莹。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张艺谋道出他对闭幕式的理解。
北京冬奥会优秀观后感 篇7
从开幕式倒计时开始,今天的开幕式便艳惊四座,频频冲上热搜。
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中国传统24节气来进行倒计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雨水”开始,每一个节气一句诗词,祖国各地的魅力风景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震撼又感动,让人每一帧都想截图做壁纸;
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奥林匹克会旗时隔14年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升起。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间缩短,演员数量也大幅减少,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考虑到气温、防疫等因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
开幕式亮点纷呈,拥有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LED地面显示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分析实时捕捉呈现等高科技手段,也有吉祥物“冰墩墩”、融入街舞元素的轮滑表演等灵动展示。
393棵“小草”随风摆动,经历严寒,冬奥随着立春一起到来。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8
随着申奥成功的欢呼,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也正式落户北京,万千中华儿女欢呼雀跃,就像又回到了2008年申奥成功一样。但是,申奥成功的根本离不开这些申奥人员们,他们为了申奥成功,而辛苦劳累,申奥成功,对他们是的报答。
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们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
奥运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仅仅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也是让外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的道德风尚
奥运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奥运会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文化,我真心希望奥运精神永驻人间,给世界带来和平、带来欢乐、带来繁荣、带来希望!
北京冬奥会的观后感 篇9
昨天2月4日晚上20:00,在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冬奥会正式拉开序幕。这是一个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所激动的日子,让千千万万人所欢呼的日子。
在通过24节气的倒计时后,掌声和欢呼声轰然响起。接着,一根根拔然而起的细长的小草随着风飘动,在会场心围成一个大圆。然后,便是各国运动员入场。五彩斑澜的服装的渐渐步入会场。最后入场的是中国队,那鲜艳的中国红,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接下来,所有国家的名字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晶莹剔透的雪花,与挂在空中的五环相印成趣,我想,这也许就表示希望全世界团结一心吧!
几个穿旱冰鞋的运动员从会场上滑过,渐渐出现几个字:一起向未来。这是本次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口号,多么振奋人心的五个字啊!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努力向上,积极勤奋,才能创造出未来的一片蓝天。
现在,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中国健儿加油!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10
奥运是一次人类体能的绝好展现。短道速滑如风驰电擎,在短短几百米的赛道内爆发出令人震撼的速度。花样滑冰犹如冰上盛开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冬奥会有10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承载着奥运健儿们的汗水和泪水。
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而冠军,不得不说是其中的优胜者。冠军是幸运的,通往冠军的路上布满荆棘,有多少奥运健儿不顾疼痛奔跑着,冠军也是暂时的,要想得到真进步,就得忘记所有的成就。冠军不是绝对的,这个项目的冠军,并不见得在其他项目中也有傲人的成绩。冠军是骄傲的,在他身披国旗,高唱国歌时,他的国家也以他为傲。冠军是优秀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多少难得可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