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不止两遍了,第一次观看的时候就有冲动想写写感想,但拖到现在才来写。固然没有第一次那么印象深刻。
第一遍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生还在一段寒假。那时候我没有太复杂的忧虑,我不希望自己变成布鲁克,那位肖申克图书馆的管理员那般让人唏嘘。
那么瑞德呢,这位理解布鲁克的大叔,把体制化揭露得深刻而而让人觉得在理的大叔似乎走上了懂得的道理很多依然过不好一生的路。
瑞德大叔也挺优秀的,他是安迪的好朋友,他在肖申克里左右逢源,同许多人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为什么这么一个挺优秀的人,却也险些败在体制化?
纵观全片,体制化影响了太多的人,他们在肖申克老去,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他们也许曾经有罪,他们也确实没有安迪那银行家的头脑,但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希望。
当我观看第二遍或者更多遍时,我已经是实习结束的毕业生,我在朋友的小屋待业了近两个月,努力的做好自己的选择。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每次在耳边,都会有一种危机感。因为这个场景在我们生活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不喜欢不确定的感觉,当你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想要去改,那就很难了吧。
如果你在肖申克,从青年到暮年,外界的变化都不知道,走出去对未知是害怕还是疑惑?安迪追求自由。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保持好奇心,要有走出舒适圈的勇气,生活中真正去做,我会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给自己笔名铖诗何,何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诗和远方,肖申克和肖申克之外的自由,安迪的解决之道是希望。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我最感动的并不是安迪逃脱肖申克,到太平洋边上,造自己的梦。我更感动的是,瑞德的救赎。一位大龄的大叔最终,选择了希望,选择了拥抱新的生活!他在车窗望着窗外,思绪无论是过往的故人或者是再次见到安迪 ,一切都是自由而富有希望的开始。
肖申克的故事我也许以后还会再重温,生活里的肖申克我要学会警惕,即便生活不易,也不要放弃希望。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无望的岁月里,面对的不仅仅是恶劣的环境,凶恶一奸一诈的典狱长,更多的是内心的痛楚和体制对人一性一的控制和左右。他身处的监狱好似一条僵硬腐化,教条密布般的锁链。被关进去的人被锁链锁着,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一习一惯于服从,一习一惯于“不犯错”的活着。奇怪的是很多人对此没有意见,甚至还 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和心灵归属的地方。
但是安迪是一个高学历的囚犯,看似柔一弱的外表下,他有一颗非常清醒的头脑。他做的事,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然而他做到了:他不懈地写信为监狱的图书馆迎来的扩建的资金,他教那些无希望的人文化,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挖开了在朋友瑞德的眼中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个风雨一交一加的夜里, 他通过这条生命的通道,在500尺的污水管道里匍匐前进,在地狱和天堂的一线之隔间匍匐前进,终于,在对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大海的向往下,安迪重获自一由,并且惩罚了有罪的典狱长等人。
很多时候,自一由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没有犯错,何必怕恶势力。只要你有聪慧的头脑,石墙外的世界等着你去探索。只要你的毅力够坚定,只要你的心够绝,你的向往会随之实现。只要你敢,只要你行动,一切都是能渐渐实现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本片在逃狱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蒂姆。罗宾斯扮演被误控杀妻而判入狱二十年的银行家,他定下了逃狱大计,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反而利用他在税务上的专业知识跟狱方职员打成一片,又跟囚犯中的老大摩根。弗里曼结成好友,从根本上改变了狱中文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相信,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了的美国司法。
以下仅谈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1、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图书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时,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所征服,老布成为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了他的的,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来寻求自己永远的。
2、即便别人有错误,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了他,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安迪成功越狱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从某种程度讲,是他导演了这场悲剧,安迪不是直接的杀妻凶手,心理却背负着深深的,他先前在事业、后来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失败的婚姻经营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的一缕强光。这个世界终究是少数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台词: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几十年里,人们只有承受,当绝大多数囚徒早已,慢慢失去了对的渴望的时候,可在安迪的内心世界一直坚守者自己最初的,那就是对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弃,相信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走进肖申克,典狱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把灵魂交给神,把身体交给我。”可是真正的还不是肖申克的高墙,而是被们被的体制化所逐渐打磨掉的勇气与希望。
然而,当安迪冒着被长推下顶的,用替逃税为伙伴换来啤酒时,当安迪6年给写信终于迎来了肖申克的图书馆和讲习班的时候,当上空飘起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与的脚步是无法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你难道不知道,肖申克监狱里,无人有罪吗?”——《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九四年的老电影,今天看完以后,我深刻感受到——经典就是经典,值得一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十年艰苦生活。初到监狱的第一个夜晚,就有人因老狱卒的话而崩溃,惹怒了狱警,这可怜人的下场就是在第二天死去。这一幕幕尽在另一个老狱卒瑞德的眼中,可他的眼睛里没有同情,没有愤怒,只是冷漠。我猜想这一幕总在发生。监狱里只有安迪一人,想要记住这个可怜人的名字,却被其他人嘲讽,大概是在监狱中无尽的折磨,让这些人已将生命漠视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安迪银行家的才能很快显露出来。典狱长将他调出来做财务,洗黑钱,他不必再干苦力活。又一次新人入狱,安迪认识了汤米。汤米犯过不少罪,在很多监狱坐过牢,正因为这个契机,安迪知道自己是被诬告的,自己十年宝贵的人生,就如此浪费,一气之下威胁典狱长放他出狱,可是现在他有什么力量与之对抗呢?于是他被关禁闭,汤米——安迪唯一的证人,被枪杀。
可是后来,安迪还是重获自由了。他研究地质,用一把小小的石锤,凿开了瑞德口中“至少要凿六百年,才能凿出洞”的石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带着证据逃出生天,重获自由。
安迪是无罪的,却得不到公正的判决,这样的情况,唯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在这个雨夜,罪名与屈辱被大雨冲刷,他张开双臂,迎接新生,这是这部电影在我心中最经典的场景。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善其身”,拯救了自己的生活,“兼济天下”,救赎了狱中人们的思想。他的思想,精神和毅力与他人不同,这就是他能做到以上的关键。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同时,这部影片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各处都很美好,它充满了不公,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捍卫自身公平的权利。现在小小的我,努力做一个坚强的人。为实现梦想,而将一天天的做题、一次次的考试当做弯腰树。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愿能够长成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助他人的人。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是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越狱》。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 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7
一把六七寸长的鸭嘴锄、一张足够大的海报、20年的不懈努力、五座橄榄球赛场的下水道,他以兰道史蒂文重现于世……
彼时,他是因误判杀害妻子及情夫而被捕入狱,屈辱、逼迫,20年的囚禁。太多的人在铜墙铁壁的监狱中,由抗争到受伤,由失败到妥协绝望,再由绝望到麻木,进而习惯。就像影片中瑞德曾道:“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囚禁和伤病不是陌路,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期望,人生没有方向和目的,当一个人连自由和期望的光芒都拒绝触碰时,他已将自我彻底葬送。安迪的救赎,源于他对生活和人生永远不失期望,他还在期待:在墨西哥岸的太平洋一隅,在一个名叫“芝华塔尼欧”的地方,在没有回忆的海洋,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整修一新,载客出海,去拥抱蔚蓝的自由之海……
相比于主人公安迪而言,老布的末路穷途则更让人痛心。50年的囚禁让他失去了期望,失去了自我,只是机械化的活着。也许他的死亡,只是一个糟老头注定的归宿,但他留给观众的却是莫大的震撼和深思。老布,50年后获得了假释,在表面上他重获了自由,可实质上在他踏出监狱,接触到陌生社会的那一刻,他对自我则是更深的禁锢。那半个世纪前早已被体制化的思想、垂垂老矣的病体、不曾有过期盼的内心,如何能经受得住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他像是时代风化的活化石,没有温度,没有追求和期望,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恐惧,逃离。
期望和自由,是影片贯穿始终所强调的。拥有了期望,才有目标和追求,自由和一切对于人生才会有意义,一旦我们放弃期望,那这变化的所有将会一文不值。安迪成功了,自由了,因为他对生活永远不失期望,他奋斗,他不放弃。他有完全属于自我的内心自由,他让音乐旋律响彻在冰冷的囚室;他用六年的坚持为囚徒换回一座舒适的图书馆,让他们能享受自由阅读、欣赏的权利。他是个异类,是一道永不屈服于困顿,永远坚持内心的期望之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8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并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仅有全部放弃期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可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一样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我,心中永远有期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期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我心中最完美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可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杯具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明白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完美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完美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破,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9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本片在逃狱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蒂姆。罗宾斯扮演被误控杀妻而判入狱二十年的银行家,他定下了逃狱大计,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反而利用他在税务上的专业知识跟狱方职员打成一片,又跟囚犯中的老大摩根。弗里曼结成好友,从根本上改变了狱中文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