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华6篇)

时间:2023-10-01 11:51:32 观后感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暑期很快就结束了,9月1号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那么随之而来的也是备受关注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持人依旧是撒贝宁,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主要有三个篇章——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篇章中夺冠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从徐梦桃的早年经历来说,她的运动生涯无疑是令人震撼的,在困难中奋斗,在磨难中坚持不懈。

  在直播当中,徐梦桃讲述了她在训练过程当中所作的准备,406张表格,是她在每次参加比赛以及训练当中制定出来的,对每一次的意外做出一个计划,在一次次的失败当中坚定的站起来,不放弃,不抱怨,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刻苦的训练成就了她的辉煌。主持人问徐梦桃说如果这次依旧失败了,没有成功,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态,徐梦桃坚定的说:“成不成功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在只有努力过,才不会后悔!是的,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困,不怕难勇往直前!在冬奥会当中还有其他默默为这场盛大的典礼付出,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中小学生应当学习的,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奋斗成就梦想,砥砺前行!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这一次的节目从文化传承工程和中华文明的考古新发现入手,以历史为线索,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

  节目中的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国家版本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先进的数字技术,让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国家版本馆,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古籍文献,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儒藏》工程的介绍让我对中国古代典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博教授生动地讲述了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让我明白了这些典籍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带领我们进入了绘画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金晓明副主编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让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后,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他的讲解引导着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让我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有了更强烈的自信,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通过观看《强国复兴有我》,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独特之处。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我相信,在中华文明的熏陶下,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将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3

  转眼间,暑假已经匆匆溜走,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随之而来。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

  其中曹臻——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首席科学家,向同学们介绍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宇宙观测领域,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声音。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位于中国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其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和高能天体活动,并寻找暗物质;广泛搜索宇宙中尤其是银河系内部的伽马射线源等。

  “拉索”完整记录迄今最亮伽马暴高能辐射全过程,约20亿年前,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超级太阳”大质量恒星,燃烧完其核聚变燃料,瞬间坍缩引发巨大的爆炸火球,发出了一个持续几百秒的巨大“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火球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大量万亿电子伏特高能伽马光子穿过茫茫宇宙,径直飞向地球。2022年10月9日21时20分50秒,这些伽马光子抵达“拉索”的视场范围,其中,6万多个伽马光子被“拉索”收集到。经过几个月的分析,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这场爆炸事件的面纱。

  在一次天文学年会上主持人把我们工作的完全忽略,说这个领域的工作只有国外的才是最重要的,这让曹臻觉得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线观测站,面对外国人的质疑,他没有退缩,说干就干,克服地势、寒冷、缺氧等恶劣环境,花了4年建造了“拉索”。

  未来我们要保持梦想,保持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去破解这些宇宙的奥秘。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节目后,我的感受是无比振奋与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浩瀚星空,我们渺如尘烟。在这堂课上,我们跟随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走近宇宙的世界,考察宇宙的历史。这堂课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在宇宙观测领域的强大实力,也让我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

  在课堂上,拉索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向我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我们知道,拉索观测站的建设代表着我国在宇宙观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作为一个复合型高海拔观测站,它不仅能够观测宇宙线,还能进行其他多个方面的观测研究。这项科学技术的研究,让我们不再只能仰望星河,还能去探索到宇宙太空中的奥妙。这种综合性的观测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罕见,它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宇宙观测领域的独立自主能力的提升。

  曹臻首席科学家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拉索观测站的建设过程和科研成果。他提到,拉索观测站的设计和建设完全由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完成,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和话语权。我们不再是仅仅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成果,而是能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科学贡献。

  作为学生,新一代中国人,我们深感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我们需从现在开始,强健自身,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强国复兴,为祖国的梦想,贡献自我。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5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的角度出发,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节目中介绍的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国家版本馆的建设,不仅是对古代文献的珍藏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努力。《儒藏》工程的介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世代相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以及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的艰辛过程。这些都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则通过画作的展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幅画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对中华绘画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个工程,我也更加意识到了艺术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考古学家高星的讲解。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明白了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并深信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课,我不仅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我相信,在中华文明的引领下,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实现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强国复兴有我,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观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收获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

  节目中,王博教授介绍了《儒藏》这一宝藏级的儒家文献收藏,让我了解到这部巨著的编纂过程是如此辛苦和不易。《儒藏》由2亿字、282册、510种编纂而成。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约需要10亿字,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很难读完。然而,这个工程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个人的阅读能力。《儒藏》这个收藏儒家文献的宝藏,不仅仅是一部巨大的文献编撰工程,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博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的故事。汤一介先生在高龄和病痛的困扰下,仍然坚持完成了《儒藏》的编纂工作。他的坚持和担当,让我深受感动。他的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这节课让我明白,中华文明的传承离不开历代有志之士的守护和努力。正是因为这些才智横溢的读书人,中华文明才能保持五千年来的延续。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让我们能够接触到中华文明的精髓,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立志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激发了我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我将以汤一介先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