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汇总9篇)

时间:2023-11-03 08:04:38 观后感

  本文是会员“f5462”整理的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汇总9篇),以供参考。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1

  “以前,老师大多是凭经验、观察,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提起“云课堂”,身为“云团队”一员的徐继红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如今‘云课堂’的数据资源,仿佛是为老师提供了‘课堂导航’,让老师能够采取更加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

  就这样,一朵朵“云”飘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适用于合作学习的“云课桌”、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的“云朗读”、呈现学校历史的“彩云墙”、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开展劳动教育的“云厨房”、展示学生手工作品的“云展馆”……这一切,把学习生活与移动应用完美契合。

  今天,“云课堂”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6个指标,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数字画像,让老师们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潜力所在,更全面地来看待孩子的发展。

  吴蓉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为学生勾画的“数字画像”比作“放篮子”,“当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被汇总起来,放进了一个‘篮子’,再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便会对孩子成长有了更科学的指导。”

  教育均衡发展是吴蓉瑾的另一个“教育梦想”。3年前,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今天,这所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2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3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团结协作的氛围影响着整个团队,成员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生怕自己的进度慢了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新路子,创造出适合中国自动化码头发展的`全新模式,凭着一股不畏艰不畏难的劲头,大胆创新。按之前的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设计都是“串行分步”,即先聘请有关专业咨询师分专业作出咨询、进行论证,审核通过后再进行方案细化和设计集成。若这样做的话,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10年。“连钢创新团队”坚信“国外模式等不起!”,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得每个参与的人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结果硬是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在此过程中,他们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截至目前,“连钢创新团队”已获受理、授权专利93项、论文发表47篇、标准制定12项、软件著作10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先后20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主旨发言,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4

  商务运营部乔鸿

  "时代楷模"张拂晓是我们电力工人杰出代表,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先进典型,是"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漂亮"的重要思想,见证了新时代电力系统工作人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一名抚电电站服务员工,我满怀敬意地倾听了张拂晓先进事迹报告会,事迹中一串串闪光的数字令人激情澎湃,现场中一次次嘹亮的掌声令人热血沸腾,他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名员工,催人奋进,感受颇深。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行,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敬业意识,勇于探究、矢志创新的进取精神,甘愿奉献、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争创一流业绩。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就是要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奉献在前,从张拂晓身上吸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难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敢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力量,以更加实干苦干能干、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为打造抚电电子服务品牌效应再作新贡献。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5

  “和平方舟承担着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平战结合的使命,是我海军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为医院船,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海上伤员救治本领,其次才是非战争状态下的海上救援。”孙涛说,“虽然我们希望即使战争状态也要尽可能降低官兵伤亡,但万一发生战争,我们医院船接受的伤员数量不太可能是一个一个的,因此必须练就高强度救治伤员的本领。”

  和平方舟的医疗区有300张床位,可同时开展8台手术。2009年4月23日,它首次参加多国海军活动日,船上的CT机精度还是8排的,如今已更新为64排。X光机也更新为数字式,可实现影像的三维构建。该船刚入列时,还只能做简单的外科、眼科和妇科手术。从2011年起,每次远海航行船上都进行了腹腔镜微创手术。全船配备有217种共2400余台套先进医疗设备。

  和平方舟每次出远海执行任务,都要从我军医院抽调百余名专家级医护人员。“这些医生已经是专家了,还需要训练吗?”记者颇感困惑。

  “肯定的。”海医大海医系航海特殊损伤防护教研室教授朱仁心介绍说,“医疗船对医师的某些要求远高于陆地医院。通常晕船是上船考验的第一关,尽管在船体设计时已经把手术室安置在整艘船的中心位置,尽可能地降低船体横摇和纵摇的幅度,但仍有晃动,确保手术的精准是门硬功夫。”

  和平方舟具备在4级海况下施行手术、9级海况时安全航行的能力。但船体的晃动对手术医生来说毕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陆地上一个只要十多分钟的小手术,在巨浪滔天的背景下,也许要做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我们上船之前,在自己医院的科室里可以说是专科医生,或者是专家,但上船以后,必须首先是全科医生,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下一个病人病情是什么。”海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毛志国强调说,“在海上,每项任务都是新的,每个病人也都是新的,我们必须学习一路、提高一路才行。”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6

  福建省宁德市局蕉城分局副局长杨春,从警28年,屡破大案要案,但获得的荣誉竟比一些普通民警还要少——这位扫黑英雄最令人崇敬的,是他殚精竭虑却淡泊名利,葆有一颗“人民为人民”的质朴初心。

  对于荣誉和名利,杨春“拒绝是常态,接受是例外”。杨春任蕉城刑侦大队大队长以来,大队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共90人次,战功赫赫的杨春却只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仅有的3次记功,也都是在领导力促之下,杨春勉为其难接受的。

  生死瞬间冲锋在前,名利之际甘居人后,杨春看淡名利、忘却生死的高风亮节,源自他对警察岗位的执着坚守,对事业的笃定追求,更彰显了人民公仆的“无我”初心。

  对待名利的态度,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杨春择一业、终一生,28年如一日奋战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倾尽毕生精力把“人民警察”做到了极致。荣不足喜、胜不足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杨春为党员干部锚定了一个崭新坐标。当我们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当思“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谦逊;当我们为追逐名利的失意而抱憾时,应怀“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气度。

  山不争高自成峰。淡泊名利的杨春更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当我们行到半山时抬头仰望,可以检视自己的脚步是不是踏实、方向有没有偏离、信心是否还坚定。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淡泊名利既是一种精神追求,更需转化为无私奉献的具体行动,时代呼唤更多不务空名、兢兢业业、苦干实干的“杨春式”好干部。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7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被认为是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年以来累计推广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朱有勇扶贫不为名。一个多星期前,正在澜沧各个村寨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为时代楷模。他依然平静地继续指导马铃薯种植,多方催促下,几天后他才不得不离开澜沧,前往北京领奖。

  朱有勇扶贫也不为利。长期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的云南农大博士黄惠川讲了个故事,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

  20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大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20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8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缺少用生命谱写大爱的人。身为一名在乡村侍了几十年的乡村教师,看惯了教师们生活的艰辛,也看多了燃烧激情忘我工作的教师,所以很少有教师能让笔者感动,至于那能感动得让笔者流泪的教师更是罕见,不是笔者铁石心肠,而是西北农村生活的风风雨雨早就将笔者眼中的泪水榨干了。然而,最近一名叫张桂梅的老教师却感动了我,感动得我流下了眼泪。

  张桂梅,一名其貌不扬,面容削瘦的63名老太太。不认识她的人,根本不会知道她是“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更不会知道这名走在行人中和当地农民一样朴素的老太太会是头顶无数“光环”的人大代表,是一名蜚声长城内外的“全国优秀教师”。她和无数乡村教师一样朴实无华,以致于不了解她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位瘦小的老太太竟会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也绝对不会想到她所在的云南华坪女子高级连续十年能高考综合上线率100%,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她让一千六百多女孩走进了大学校门。今年高考,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59名考生,在疫情影响下还是取得了150名考生全部达到本科线,其余9人达到专科成绩。

  张桂梅带领下的学校教学成绩感人,张桂梅的事迹更感人。她曾肺部患病,可是为了不耽误教学,她视生命如儿戏带病教学,几次昏迷在课堂,在病情加重后张桂梅两次手术都选择在了假期。她收留了几十名弃婴,并将她们当自己亲生闺女一样照顾。几十年她救助了无数生活困窘的孩子,也将一些家贫而辍学的女孩追回了学校……张挂梅的善举枚不胜举。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践行了师者仁心,谱写了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赞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

时代楷模杨春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选 篇9

  观看“时代楷模”的短片后,从英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深深的感动着。

  这个短片主要讲述了黄超富等同志,在面对“温比亚”台风的袭击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抗灾抢险救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另外三位因抗灾抢险而牺牲的同志的生平事迹。

  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个人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作为团队的一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要将团队的利益作为最高的目标追求。个人要发挥好自己的价值,首先应该让自己更有能力,让自己能更好的胜任工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其中让我映像深刻的是,黄群同志的实干加苦干的精神,他勉励自己说“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船舶事业,从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到质量总负责人,他从基层做起,经历过基层的锻炼,使得他的工作能力能够的到提升,并且能更好的掌握技术。同时,他坚守自己的工作原则“守住本心,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这体现他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不忘初心,才能方的始终。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首先,我们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并且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团队其他成员。同时,在团队中要有集体荣誉感,要积极帮助身边的队友。黄超富在看到战友落海时毫不犹豫的跳到海里救人,他的这种面对为难,无所畏惧,心系他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英雄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报国心,他们报效祖国,从身边的小做起,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这给我们在基层的公职人员树立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