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徒手攀岩》观后感(优秀10篇)

时间:2023-11-11 08:00:58 观后感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1

  8月30日,奥斯卡获奖佳作《徒手攀岩》“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本片主角、全球徒手攀岩第一人亚历克斯·霍诺德亲临现场,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极致生活,与学生答疑解惑,与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亚历克斯·霍诺德是无保护、无辅助、单人徒手攻克酋长岩的全球第一人,他用绝对的热爱与专注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此壮举也被称为“攀岩界的登月之举”。活动当日,北大学子在活动前首先进行了提前观影,观影结束后,亚历克斯惊喜空降百年纪念讲堂,与北大山鹰社同学亲密互动并合影留念。

  “我认为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谈及学子们最为关心的,电影中有关梦想及热爱的问题时,亚历克斯表示自己“对攀岩发自内心的热爱最为重要,只要有激情,我就会一直攀岩,一直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

  他还表示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下追梦的脚步,因为“相对于其他运动,攀岩不会太被年龄束缚。因为攀岩对身体的冲击很小,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会越来越多,身体不会因为高强度冲击而受伤。”相信亚历克斯·霍诺德将带着突破极限、孤胆向上的精神,继续他的极致人生。

  在观影结束后,现场学子也发表了自己对电影的见解“直面并去战胜来自内心的恐惧,才能爬到顶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除了他的勇气、坚持和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千次的练习和尝试,才成绩了一次的完美绽放”,相信莘莘学子们将同样带着这种极致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做出最正确和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后,亚历克斯还与三位山鹰社成员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四指俯卧撑大赛并毫无疑问轻松获胜,让正常分享活动在欢乐与诙谐气氛中接近尾声。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2

  李h阳

  近乎垂直的峭壁,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主人公Alex却与它斗了八年。八年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八年日复一日的锻炼,只为最后的完美与卓越。

  起先,我是不大理解他的,大好的青春时光,有万千机会供他选择,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份安生、收入稳定的工作,为何执着于一座山。他也知道这有多危险,可他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因为他愿意,因为他想要!

  是他强烈的欲望,助他克服一个个困难,获得了最终他想要的结果。

  强烈的欲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为最后成功,Alex每年总会到那里走上几遍,熟悉线路,寻找方法。自然,这时的他是带着保护装置的,在没有开始真正挑战前,任何一次失败都算不上失败,它们都是一个个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一次次的经验、总结、提炼,再次规划新的路线、方式、练习……这些看起来琐碎复杂,却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步骤。

  不断地练习,总结也是走向成功的因素。

  最后的挑战我们目前来来说,可能是中考,但对Alex来说,却是徒手攀上一座高达900余米,近乎垂直的山峰。我们赌上的可能是少睡几个小时,少吃几口饭,但Alex赌上的却是自己的生命,相比来看,Alex的动力自然要大的多。最煎熬的时刻,Alex不能放手,无论如何,他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而我们处在舒适圈中不到走的时候绝对不多迈一步的习惯,绝不多跨一步的习惯早已养成,可以这么说,我们总给自己留有余地。

  成功,往往都是在绝境中铸就的!

  登顶的辉煌,自然不是靠激情与理想一蹴而就的,而是理智、态度、方法所共生的产物。

《Free SoLo》观后感

  王星媛

  由于翻译较差,观影大打折扣,许多细枝末节的东西皆来源于网络。

《Free SoLo》这部影片记述了33岁的汉诺德如何在6月,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攀爬了高达900米的酋长岩。影片镜头震撼且真实:巍峨的高山,无垠的松涛,飞流直下的瀑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尽收眼底,同时,那高空向下望的眩晕感与内心的紧张让我们的手心攥出了汗水。这部影片的反响出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题材小众的影片获得成功了呢?

  一、摄影团队的艰苦造就了影片如此真实与宏大。拍摄时,岩壁上有4位摄影师守在不同位置,在“抱石难点”处有2架远程摄像机,地上有1台长焦摄像机。在山顶上还有一位摄影师。每一位摄影师都是极富经验的攀岩人和户外摄影师。在机位的选择和镜头语言上技艺高强,反复使用特写镜头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拍摄的压力也很大,没有犯错的余地,如果不小心掉下一个镜头盖,或踢下一块石头,也许就会将ALEX砸下岩壁。

  二、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每一位成员都紧密配合。在影片结束时可以看出,当Alex完成最后一个难点时,每一个工作人员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三、价值。一部优秀的攀岩影片仅仅是其表面。它关于人类如何实现伟大壮举,关于梦想与恐惧,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他觉得舒适不值得追求。人人都想追求更舒适的生活, 但世界上没人能在舒舒服服时有所成就。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3

  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奖的记录片,必有其过人之处。抛开后期剪辑与制作,内容的深层涵义已足以令人震撼。

  片中给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几乎每一个徒手攀岩者最后都邑死在悬崖绝壁上。有很多顶级攀岩手因各类不测而丧生,Alex或许会被触动,随之而来的倒是平静,似乎事情从未发生过一样,继承向酋长岩迈进。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从小被灌注贯注着“生命至上”的宗旨,为了生,我们可以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可以如韩信那般忍受跨下之辱。生命即最高的代价,因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在追求生命的意义时,最起码应该以保住性命为前提。《徒手攀岩》中汤米曾说:真正喜欢攀岩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当仁不让,Alex并非是观淡存亡,而是追求心之所向。

  你能奉告我,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像我们大多半人一样,平平凡凡浑浑碌碌地过一生?照样像Alex一样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在本身最酷爱的事情上?我们或许无法回答。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对父母、妻儿都有不合的责任,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轻装上阵、无所顾忌。我们有牵绊,有惦记,世上仍有让我们继承活下去的来由。酷爱生命并非只是酷爱“生命”,若不知为何而活,仅仅在世又有什么意义?

  Alex的生命便是攀岩,只有在攀岩时,他能力认为生命的律动。攀岩的激情甚至超越生命而存在,过平淡的生活照样有一天死于攀岩不测,他选择后者。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To be or not to be。Alex的徙手攀岩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场所场面。拍摄者曾在山脚仰视Alex的身影时,叹了一句:要么完美,要么死亡。即便对付他这样顶尖的高手是很小的几率,身后的万丈悬崖足以令人粉身碎骨。胆怯并非没有,“你直面胆怯,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定要求。”

  这个世界必要有人冒险,必要有人挑战极限,我们应该为他们喝采。

  片子的终局短小精悍,正如片尾Alex璀璨纯洁的微笑,简洁而意味深远。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4

  没想到会在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引导下看这部片,于是我们关注的当然是关系,而主题是孤独,对内的孤独,人际的孤独和存在的孤独。

  男主角当然是孤独的,孤独到他自己都未必意识到这份孤独。徒手攀岩一直是他体会情感的工具,核磁共振显示他的杏仁体在面对普通强度的刺激的时候几无反应——但这和他难以体会情绪孰因孰果?而另外一些时候,徒手攀岩也是他对抗情绪体验的工具,在高强度绷紧状态,他会平静,忽略情绪体验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无论如何,都只是工具,所以,我起初对攀岩这件事本身,是略带轻视的。

  在挑战酋长岩开始时,我也在半轻佻地想,或者失手摔死是最好的结局,胜利不过是新一轮纠结和逃避的开始罢了。

  但随着攀登的进程,我却突然get了攀岩本身——一个挑战智慧体力和耐性的任务——的意义,一个能面对如此困难的人类,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而同时地,他在成功之后接到了女友的电话,感受到了剧烈的情绪,也表达了剧烈的情绪,这是不弱于挑战酋长岩的成就,即使纠结和逃避依然存在,也不再是过去的重复,他一定在进步。虽然前路依然崎岖,虽然随时可能失手坠亡。

  如马克老师所说,没人能超越存在的孤独,但如果有人见证和接纳这种孤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了。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5

  对于大多数国民的价值观来说,亚历克斯一定是投资担保公司失败,买了大额的人寿保险,然后殊死一搏……

  这就是我们和西方国家人生观的不同,亚历克斯大脑杏仁体反应慢,也就是兴奋点高,没有更刺激的事,他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没有感觉,所以宁可死在攀登的山上,也绝不在平静中苟活。

  有一个人问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登山,即危险又没有好处?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

  让亚历克斯撩动情怀的不是性感的`女友,而是攀岩界传奇的酋长岩,之前从没有人无保护攀岩成功。亚历克斯吃的住的条件比较差,但是他需要找到活着的兴奋点,选择徒手攀岩酋长岩,要么死掉,要么成功。

  导演和摄影师也紧张的要命,为失败做好另一种准备。影片画面很美,仿佛要告诉我们生命的一些东西。

  亚历克斯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不是了脱生死,他也害怕死去,他只是想在挑战死神中鲜活的活着。当登顶成功后,我几乎满含热泪。山下的万丈深渊,似乎是我们走过的路;山顶那颗树,好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对着我笑。久久感悟:只要能够让我们感到鲜活的事,其他都不是事!

  影评唯一不足之处在于阿历克斯的性感的女友没有表现更加神经质的紧张,太过于放松,导演也缺乏安排一场床戏来调节这个纪录片,因为爱这个事,本身就包含欲望、柔情和聪慧,是一个混合体。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6

  《徒手攀岩》历时807天,最专业的攀岩摄影师。正如视频中所讲“金牌或者死亡。”不止于Alex对于摄影师,对于导演组,无一不如此。这是一场关于生命的豪赌。

  Alex,男,美国人,1985年生,受父亲影响,11岁开始攀岩,18岁被加州伯克利分校录取,19岁辍学。他说:“因为我不喜欢大学,我对我学的东西不是很有激情,我对其他学科也没有什么兴趣,我真正觉得有激情的就是攀岩。”于是,为了这样一个年少轻狂的诺言,他几乎付诸了半辈了来实现。

  Free solo被视为十大危险运动之首,没有绳索,没有工具,靠得只是一个人,一双手,与呼啸的崖壁,滚滚的山风直接对抗,酋长岩,是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巨石,从平地蓦然拔起睥睨群伦,垂直高度落差超过3000英尺,被称为攀岩宇宙中心,是世界最难完成的攀岩之一。一般高于在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花3-5天,而Alex在全无装备的情况下,用3小时56分成功登顶。在茫茫天地间,独他一人,又是何等骄傲。

  他的身上,有拼搏,有勇气,有意志,但我最欣赏的,仍是是对于那一样一份保持心性与操守的执着。为了攀岩,他可以做出决定,从一所世界知名大爱退学;为了攀岩,他可以一辈子无牵无挂;为了攀岩,他可以冒着着生命危险,去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些,不都正是源于他对攀岩的热爱吗?纵使会万劫不复,也仍不悔当初!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7

  秦t恺

《徒手攀岩》主要就是在围绕亚历克斯――一个攀岩爱好者曲折的攀爬之旅。

  纪录片所讲述的一些地方很无聊,没有清晰的故事线,使人无法代入其中,一些外国人的独特幽默也很难理解,人物在大笑的同时,观众一定会感到一阵尴尬,不清楚他们在笑什么,还有那前后不通的中文字幕,在很多时候觉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无旁白的说明,单凭人物对话淠艳鬯城宄头绪。所以大部分情节往往都是一眼扫过,吸引不到人。抛开这些因素不谈,影片的导向与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男主人公在最后徙手攀岩的时候,我相信无论谁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手心出汗,观察着男主人公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一不留神,一脚踩空就坠入悬崖。那样的高度,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换作我一定会双眼发晕,两腿发软,男主人公没有退缩;在曾经数次由于攀岩而造成对身体的种种伤害,男主人公没有退缩;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同行一次又一次失手而死,男主人公没有退缩。哪怕山再高,壁再峭,他仍然在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着,努力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正是影片想要表达的。

  人就像攀岩者一样,攀爬在高山上,谁也看不见下一个落脚点在哪儿,下一个平衡点在哪儿,但谁都不会退缩。为什么呢?不仅是因为死亡的威胁,还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向生活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就同亚历克斯一样,这是梦想,也是目标,更是追求。有了追求,人才会去努力,才会去奋斗,一日又一日,直至死亡。这些都是在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为什么这个纪录片还会火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更加高难度吗?我想是因为这些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每个人的人生是相似的,但绝不会是相同的。通过听别人的生平,看别人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一部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徒手攀岩》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或多或少地,总能悟到人生,每一次领悟的也都不同,这才是纪录片的意义。

  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经历、价值观,还有他身后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人类精神。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8

  《徒手攀岩》是由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萨赫伊联合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于20xx年8月31日在美国上映,于20xx年9月6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记录了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Honnold)20xx年6月3日无辅助徒手攻克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ElCapitan)的全过程,共用时3小时56分钟。

  《徒手攀岩》影片里面描述的这项运动,极其刺激而又残酷,每一次充足准备后的出发只能有两个结果:成功或者死亡。无辅助、无保护、单人徒手攀岩,任何一次手脚挪动中的打滑、或者汗水迷了眼、飞鸟落石的干扰,都可能造成失败、没有任何挽回余地。

  这是一部让人看得脚软、手指疼、心跳加速的纪录片,这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励志影片。

  尽管我不赞成这种无保护的极限运动,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但是老陈我还是由衷的敬佩这位攀岩大师。

  老陈还要为攀岩大师的恋人点赞,在她身上看不到东方美女那种作天作地,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性。当大师明确表示在攀岩爱好与恋人反对发生冲突时,将会毅然选择攀岩,恋人没有离开他。但是当大师开始实施无保护徒手攀岩时,她流泪选择短暂的离开,目的是避免大师攀岩分心。

  记录片没有一句空话套话,用真实画面展现一项奇迹诞生的过程,留给人们的是惊叹和回味。

  回到现实,很多人口口声声要为理想奋斗终身,然而又有几多人能够坚守的呢?我们的`电影和艺术创作显得过度包装,虚无飘渺反倒失去真实性。

  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做到了,奇迹诞生了,他是人类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典范和标杆!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9

  王思然

  你能告诉我,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题记

  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奖的记录片,必有其过人之处。抛开后期剪辑与制作,内容的深层涵义已足以令人震撼。

  片中给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几乎每一个徒手攀岩者最后都会死在悬崖峭壁上。有许多顶级攀岩手因各种意外而丧生,Alex或许会被触动,随之而来的却是平静,好像事情从未发生过一样,继续向酋长岩迈进。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从小被灌输着“生命至上”的宗旨,为了生,我们可以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可以如韩信那般忍受跨下之辱。生命即最高的价值,因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在追求生命的意义时,最起码应该以保住性命为前提。《徒手攀岩》中汤米曾说:真正喜欢攀岩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义无反顾,Alex并非是看淡生死,而是追求心之所向。

  你能告诉我,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平平凡凡浑浑碌碌地过一生?还是像Alex一样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在自己最热爱的事情上?我们或许无法回答。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对父母、妻儿都有不同的责任,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轻装上阵、无所顾忌。我们有牵绊,有惦念,世上仍有让我们继续活下去的理由。热爱生命并非只是热爱“生命”,若不知为何而活,仅仅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Alex的生命就是攀岩,只有在攀岩时,他才能感到生命的律动。攀岩的激情甚至超越生命而存在,过平淡的生活还是有一天死于攀岩意外,他选择后者。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Alex的徙手攀岩面临的便是这样的局面。拍摄者曾在山脚仰视Alex的身影时,叹了一句:要么完美,要么死亡。即便对于他这样顶尖的高手是很小的几率,身后的万丈悬崖足以令人粉身碎骨。恐惧并非没有,“你直面恐惧,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

  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冒险,需要有人挑战极限,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

  电影的结局短小精悍,正如片尾Alex灿烂纯洁的微笑,简洁而意味深远。

《徒手攀岩》观后感 篇10

  今天,在电影院上映了一部特殊的片子《徒手攀岩》。给人极大的震撼,强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大荧幕上观看。

  这是一部讲徒手攀岩大师阿里克斯·霍诺德徒手攀登酋长岩的纪录片,在去年91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了最佳纪录长片的奖项,有幸今年能够引进国内,在大荧幕上一睹阿里克斯那紧张刺激,并且令人震撼的徒手攀岩,真的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电影一上映,我在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为阿里克斯捏了一把汗,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看的让人汗流浃背,能够完整的看完,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所谓的徒手攀岩就是没有保护的自由攀登,攀岩的时候不使用绳索,或者机械塞一类的保护设备,这就是最纯粹的攀登,这样的攀登,对于攀岩者的体力和心理都有着极大的考验,在几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没有任何保护的向上爬,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者闪失,都将意味着死神的到来。

  或者爬到顶端,或者掉落崖底,一个是生,一个是死,这部纪录片记录的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徒手攀岩者阿里克斯·霍诺德,就是他用了10年时间,先后尝试了1000多次,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徒手攀登酋长岩。

  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种运动,也很难明白这其中的,觉得这些人是疯了,才拿自己的生命,去冒这么大的险,这种徒手攀岩只能一直往上走,一口气到顶,不能往回走,也就是说一旦出发,除非是走了几步,你还可以回来,到了中间就无法回头了,中途往下走,不容易看到自己脚所在的位置,这个时候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阿里克斯,是把这项运动当成使命的,对于这项极限运动,他也有着极高的天赋,加上后天,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和不断的练习,让他完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可是对于阿里克斯来说,他对自己热爱的攀岩是多么的纯粹,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自己的热爱,多少还是有点模糊的,没有那么强烈。

  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热爱的权力,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