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1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2
报道感谢信辞职信:解析近义词成语笔记了悼词资格考试辞职信述廉工作应急预案个人表现教学法民族;普通话抗疫宣言反义词。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3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不可或缺的桥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也能继续享受学校继续给予的关爱,我们也能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建议。
六月份,我们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家长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张婉情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面对面的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的教育给予了肯定。张婉情的家长说:“孩子来到我们学校一年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在家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自从来到我们学校后,孩子原意与家长主动沟通和交流了,成绩也进步很多,孩子放在我们学校就是放心。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老师。学生何宇航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想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大多数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即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们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4
在家访中,我们抛开了老师的身份,能像普通朋友一样与家长聊天交流,我们交流的重点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我们能真切地感到家长们满含信任,抛开客套,真心实意与我们交谈的真情。我们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生存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方式与观念。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我们给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家长是很愿意接受的,这样更有利于家园合作。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5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进取支持、帮忙家长提高教育本事”。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一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景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可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应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应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景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教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异常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我的观点证明孩子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必须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一样要求,可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提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经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教师。我厌恶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进取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构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6
家访,是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桥梁,可以让每一位小朋友在家也能享受到与在幼儿园同样的关爱。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得知要家访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紧张。激动是我有了与幼儿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锻炼;紧张是家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够让家长更信任老师,小朋友更喜欢老师;失败的家访会让家长对老师产生误解,让小朋友对老师敬而远之。
因此,在家访之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首先,明确家访的目的,对被家访的小朋友要有充分的了解,切莫让家长认为家访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而已。另外,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谈什么?怎么谈?在思考过后我确定了家访对象:xx小朋友。
五岁的xx,是一个特别文静、聪明的小女孩。从开学至今,她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说话流利、思维敏捷,不管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亦或是户外游戏活动中,她永远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小女生。比如:在自主游戏中担任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积木搭建;在美工区教同伴绘画小公主;在新学堂歌曲表演中,带领小朋友学习动作律动。
当我和xx妈妈在上取得联系,我意外的收到了一条语音:“岳岳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当听到了语音内容是她奶声奶气、甜甜的声音时,顿时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xx还有一个在读高二的哥哥,爸爸平常在外工作,家里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妈妈一人照顾。由于工作的原因,妈妈每天需要早起,xx也是早早起床,从来不赖床,甚至比妈妈都起得早,这也让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坚持午休的良好作息习惯。我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每天的坚持与陪伴,还询问了一些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xx妈妈告诉我说:“孩子快上一年级了,要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家中我会张贴幼儿识字图卡,提高孩子的识字储存量;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先让孩子完成今天所学内容的打卡;每天晚上抽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玩具,利用亲子时光谈谈孩子在园发生的趣事;周末带孩子去户外玩耍,让她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固定的时间,让她坐下看书或游戏,保持专注。”xx妈妈的做法给人传递出了一种爱与温暖。就像柏拉图说的那样:“教育非他,乃是心灵的转向。”父母都能用爱与陪伴温暖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那抹温柔的底色。毕竟,家庭教育才是教育之根本。
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鸣,更大领域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敬与认同,也使得自己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家访不仅仅给我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也给小朋友带来满心的欢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用爱去呵护,用心去感悟,让爱浸润每一位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