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 学完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2 17:04:5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读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 学完教育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赏析。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 学完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1

  刚刚拿到《教育常识》这本书一个星期,简单的把书的第一部分看了。浅谈几点自己的感受,管中窥豹,此时的所思所想难免片面。

  首先,在开篇的第一章就讲到教育常识是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即使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儿童,也必须如此。有的时候,常常怀疑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身上存在着多少人性的残留,有的是那么天真可爱,而有的则什么都不知道。

  甚至不仅我自己,连他们的`抚养人都对他们丧失了教育的信心。我不禁在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有多少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唤醒。既然教育是建立在对人性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对特殊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建立在孩子存在着特殊性的基础上,即智障的儿童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我们怎么能根据普通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学生的课程呢?

  其次,在第二章写到“每个人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即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给他们制定整齐划一的目标,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自己的独特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我们为什么要让所有的智障孩子都要会背古诗,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要会背乘法口诀,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多安排一些文化课程,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习别的技能,甚至发展为一技之长作为生存的技能,还有一些写字写不好的学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成为一个交际能手也说不定(比如做个售货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一味的盯着学生的文化课程不放,而放弃了学生别的天赋。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2

  由于时间关系,后来虽然在图书馆找到了唯一一本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看着那泛黄且破旧不堪的书,还有一种发霉的味道,又那么厚,真是一点读下去的心情都没有。

  于是,我就只好硬着头皮看复印的大纲,总共才二十多页,也不会觉得有压力,希望看完后可以专心准备英语六级和期末考试。

  绪论部分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通过教育要想得到什么,教育要求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后面的培养方案和措施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成了瞎子乱撞,没有头绪,也容易走很多弯路。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感觉: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过时、老套,虽然他是传统的教学的代表,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但这种与新课改坚持的杜威的儿童、活动和经验为中心大不相同的教学思想,并不是听说的那样的一无是处。它也有它的好处:系统的传承优秀文化成果,对普通人而言,是获取知识的比较有效率的途径。

  在讲到“权威与爱”的时候,心智屈服的权威,十分夸大权威的作用,比如他说“对于那些具有最活跃的天性的人来说,权威是最不可缺少的,因为这些人善与恶都会尝试,而只有当他们在恶中不迷惑时才会追随善。”虽然他说权威是要通过卓越的智慧获得,但是并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这种权威,换言之,如果一个儿童被不具备这种权威的人引导,就像千里马遭遇到伯乐的弟弟一样悲惨,其身上的闪光点最终被一些偏见和世俗的东西抹杀掉。

  说道老师对学生的“爱”,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的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这的确比较困难,应该属于对教育者较高层次的要求了。“较长的时间、温柔的爱抚、单独的交往”这些在小班教学中都难以很好的做到,何况在很多大班化教学的地方呢?

  “以教育代替的管理”中,总结道“对服从的必要性具有信念的儿童只能接受不是人们擅自作出的决定”。很多时候大人都自以为孩子还小,不用跟他们讲什么道理,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做这做那而不说理由,其实这也是家长言传身教失败的一个地方,一般的道理还是要讲的,无论孩子当时能不能听懂,总有一天他会懂的。大人不能因为孩子还小而偷懒。

  赫尔巴特认为,真正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育。这一点无可非议,一如现在的一句顺口溜所说“,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一个危险品”在一个宁要次品不要危险品的社会里,道德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一个缺乏道德或者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是可怕的,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

  而真正教育的措施是,训育。这一部分,是他大篇章讲述的部分。只是,他说“训育”“主要是对任性起作用”,“部分的也对认识起作用”。提到“训育”不知道为什么老有一种消极的压抑的感觉,像过去修道院里的儿童一样惨淡不堪,但是百科里却是另一种解释,还稍微有一些褒义色彩。

  1、教诲抚育。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五宝亮》:“亮就业专精,一闻无失,及具戒之后,便欲观方弘化,每惟训育有本,未能远绝缘异。”明邵璨《香囊记逼试》:“自你父亲亡后,训育之功,都是我一身担了。”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坚如母端严静默,贤而知书,富大家风,子女皆由其训育。”

  2、旧指学校里的道德教育。陶行知《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徐特立《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至于训育方面,则重人格感化,与规则生活。”看来,这褒义色彩是中国文化赋予的,在西方,我就不清楚具体意思了。只是赫尔巴特的训育措施——压制、强迫、惩罚,是无情的。这样的训育,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儿童乐意接受?

  训育的要点,是使儿童留意周围人的普遍意见,也就是公众的意见。可是,公众的意见就一定是评价标准吗?如果是世俗的偏见或者错误的导向怎么办呢?不适应就离开,或者沉默。做屈原吗?还是在沉默中灭亡?

  当孩子能奔跑时,母亲不应当阻止孩子到野外自由奔跑。这一点可以算作赫尔巴特那个时期的自由思想的体现吗?

  在“教学”一章中,他批判卢梭的自然教育法,说道:“把人交给自然,或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让自然来训育,那是愚蠢的。”他认为,进一步确定人的发展和促进其天性的完善工作,“完全应该交给人类去做”。这一基本点认识的不同导致了以后所采取的教育的方案和措施的迥异。

  他的“教学作为经验与交际的补充”这一提法很恰当,而且也十分重视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要求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他在教学上还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发展学生的自由想象。这些,在我看到他的著作以前,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传统的教学法居然也这么重视这些东西,为什么这些和我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传统教育感觉不一样呢?我所感觉到的好像是“经验和交际作为教学的补充”,多么可笑!是不是我们曲解了赫尔巴特的思想了呢,还是施行的时候偷懒,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又来责怪思想的源泉?

  在教学的材料部分,他建议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人——在我们附近常常有人知道如何把我们不了解的而又觉得必须教的事物恰到好处的传授给别人。这正应了《师说》里的名言“:圣人无常师”。我们大可以放手的大胆的利用身边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教育,不要怕自己的地位会被这些“能人”动摇,作为教育者,不能心胸狭窄。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开展一些名家讲座,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中学习……,中学,就我的感受而言,也还行,只是碍于升学压力和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等原因,没有很好的实施。

  教学的进程,这一部分我读的有些糊涂,不作评论。唯一有共同语言的部分是“用大写字母装饰婴儿室的墙壁”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候的卡片学习方法,贴在床头,书桌上,装在口袋里,随时看到随时熟悉强化。不过这对婴儿而言,似乎过早了一些。婴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还不该是知识教育。

  教学的一般结果——心灵的充实。说是一般的结果,其实也是最神圣的结果,就像“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那样难。

  行动、思想范围、素质、生活方式对性格的影响。在行动方面,我的理解是,行动大于口号,不要做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素质方面提到“最值得教育的人”和“最需要教育的人”,他这样分类,让我怀疑:值得和需要,孰轻孰重?

  毕竟读的不深入,时间紧迫,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3

  继续教育网络研修犹如清风活水,给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幼儿教师看到了提高保教质量的契机,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网络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研修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三、网络研修使教学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科学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专家讲座、在线答疑、讨论板、感言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网络研修为教师打开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让教师畅谈教育的心得体会,议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让教学更有效的对策。

  四、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的研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4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以前知道却不太明白的心得,第一就是对父母,多公司,多身边所有的时或者物都要有感恩的新心,感谢涂老师在我人生的转折点上了我人生的第一堂前所未有的课,感谢公司给我这个学习的平台和就业的机会,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一切一切对我好的和不好的人,陪我成长,让我成长。

  我看到了,我身上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责任感,我以前总是以为只要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好了,老是推卸责任,对事情老是一股漠不关心的态度,就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我身上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盲点,总是会在潜意识里面浮现出来,伤害了身边的人,而自己却不知道,我会慢慢的.把我的盲点变成我的优点。

  因为我的固执伤害了很多的人,我以前老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可是上过这次课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执着,自己的自以为是伤害了身边很多的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在我证明了我是对的时候,我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我失去了曾经很好的朋友,失去了一段感情,就是因为我的执着,我的自以为是。

  我现在只想和我曾经无意之中伤害过的人说一句对不起,同时也说一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