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10 11:25:28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我将本次学习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在教学中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健康的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我们一般说到健康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认为在讨论身体上的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是个尝尝被忽视的问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理解的过程,要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需要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行政管理、接人待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会用自己的心理想法来揣摩他人,这其实可以认为是一个水中看月的过程,你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所映射在你心理的他人就会折射你自己的内心想法。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能够与身边的人交往的重要条件。作为一个行政管理方向的人员,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对自己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一下的想法。

  作为一名员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与客户关系不协调是导致员工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下,面对领导很多员工会选择阿谀奉承的方式,而真正忽视自己的价值和创造力。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一个公司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虚与委蛇的马屁精,企业就会失去了真正干事情的骨干力量而最终走向失败。所以面对领导,我们应该正当摆正好我们是为领导创造价值的员工这样的观点,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螺丝钉,都能够有自己的意义。而对于同事之间,很多员工会有竞争心态、有嫉妒甚至排挤的想法,这必将导致在关己利益面前与同事产生矛盾而导致工作不顺利。正确认识对于同事的关系是一个员工在企业能够快乐工作下去的重要心态,同事是与自己共同工作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合作伙伴,只有同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构成一个团结的团队,不同的团结的团队才能够构成团结的公司,而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凝聚力是一个公司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所以对于同事,不应该怀着嫉妒甚至排挤的心态,而是应该和谐合作、共同进步、共创双赢。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一个企业没有顾客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和顾客打交道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顾客的原因而怪罪顾客。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我认为在面对领导、同事和顾客的时候都应该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拥有一个优良的心理素质。

  其次是心理的自我性质,学习心理学我认为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去如何与人打交道,而是深刻的认识自己,给自己指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沮丧、挫折。当处于人生的低谷,也许心里脆弱的人会选择轻生来寻求解脱,然而那样的方式是病态的表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会指导一个人从人生低谷走向阳光。同样的,当面对人生的成功时刻,也许有人会傲慢自大起来,然而这样之后很快会赢来挫折的失败。所以即使成功了,也应该要不骄傲,保持平常心。此外,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许是支撑我们寻找生活动力的源泉,有的人选择不断挑战自己、有的人选择快乐、有的人选择实现自我价值,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要一个优良的心理素质。

  另外,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对于成年的教育。我认为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一样需要从小孩子就抓起。我们总是能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关于青少年犯罪、自杀等行为,这些青少年都有健康的体魄,但是他们的心理多少受到了上海最终导致了他们走上歧途而耽误了人生之路。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青少年都心理歪曲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以上就是我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心得体会。我觉得这堂课不管是针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在人生遇到不同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容易走进死角而出不来。接受心理教育能够即使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创造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拥有美好的未来,需要拥有健康和体魄和心理,从而使我们科学的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