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大家肯定都知道会七十二变火眼晶晶的孙悟空和是人是妖都分不清的唐僧,还有手持钉耙好吃好睡的猪八戒,挑着扁担无怨无悔的沙僧,这些都是我读的《西游记》这本书中的主人公。《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经过,同时也表现出了这四个人物的不同特点。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要数孙悟空了,因为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而且火眼晶晶一眼便能看出是人是妖。孙悟空就像保安一样守护着师傅和兄弟们。在取经途中很多次唐僧被妖怪抓走,悟空的机智勇敢加上七十二变总能化险为夷,把唐僧从妖怪手中救出来。有一次由于唐僧的善良,人妖不分,等到悟空把妖怪打死变回原型,八戒却说悟空打死的是好人,变出来个动物来骗唐僧。于是唐僧就念起了紧箍咒,痛的孙悟空直在地上打滚。这些足够说明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多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友好,因为他只看表面而不了解人的本质。不过,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唐僧最终总能化险为夷。
我也喜欢猪八戒。我觉得猪八戒虽然单纯,但他幽默可爱,只要是猪八戒想做的事他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本使我受益匪浅的书希望大家也来读读。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步一步的迈向知识的殿堂。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在明代创作的。作者表面上写的是四个不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作者实际上表现社会上的一些人:孙悟空代表着争强好胜,反抗上面对他要求的某些人;猪悟能代表着好吃懒做的某些人;沙悟净代表着老实憨厚的一些人;玄奘,是一个怕得罪别人。现在,我们大家讨论讨论<西游记>吧!
<西游记>这部小说主要说了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不懈地取到真经。而我们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了,就放弃了。我们学习上的苦难何止八十一难呢?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会真正地成功!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3
那些年少的过往,那些青春的写照。——题记
当时光把所有的稚嫩碾成青春的烦恼,当风儿把童年的风筝带向远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长大。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因为当初那份浅薄的好奇,也不是因为倾慕某个人,而是沉醉之余的思忖生活,回味过往。
孙悟空,纯真的初一
取经路上,孙悟空总是主角,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他,如磁铁吸引铁屑般理所当然。他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诸多本领。细品,陡然发现那是我们纯真的初一生活写照。孙悟空总是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是易怒易躁:逗引猪八戒,小妖的恶作剧是他的最爱,充满纯真,顽皮和无畏,也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年少的我们,总能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懵懂的初二
提起《西游记》,老猪那憨厚老实的摸样总第一时间跃然于脑海。他时常横冲直撞,像个懵懂的少年:他朴实,知错就改,重情重义,但难免带着些缺点,懒惰,贪吃,是常事,毕竟是一个青年。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初二的时候,雄心万丈却屡屡出错。
沙僧,顿悟的初三
印象里,沙僧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充满了干劲。不难看出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奋斗并快乐着,或许这就是他诠释的幸福。同样过着“苦行僧”般生活的还有为中考奋斗的我们。脱去了初一的稚幼,走过了初二的激情,我们该“上路取经”了,摒弃年少的轻狂,带着和沙僧眼中一样的坚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西方”。
《西游记》诠释的不仅仅是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更是初中生活的写照,让我们充满孙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猪八戒的纯真朴实,携着沙僧的沉着稳重风雨兼程吧!未来属于我们!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5
相信你们都看过《西游记》,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容的书这么吸引人呢?现在,让我来谈谈看后的感受吧。
首先,我来讲讲我对人物的感觉。孙悟空,火眼金晴,神通广大,本领高强,能降服各种妖魔鬼怪,机智勇敢,是护送唐僧去西天的核心人物,武器是金箍棒。
沙和尚,手握降妖宝杖,性格平稳,吃苦耐劳,但不善思维,负责日常杂事。
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它长着猪鼻子,猪耳朵,猪嘴巴,天生的一副贪吃样,西去的路上总拖后腿,还好色,它的武器是九齿钉耙。
至于唐僧,身穿价值五千两的袈裟,手握价格三千两的权杖,没有自我防卫能力,一路上多亏了师徒三人护送,但他熟读诗书,性格温和,为人谦和,处处为别人着想。
人物的大致情况我们了解了,现在让我们谈论一下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吧。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刚开始为了学习本领经过了许多的苦难,乘着独木舟漂了八、九年才到了学本领的地方,可见他学本领的欲望是多么强大,坚持的信心是多么强大,但他学了本领就有点骄傲自大,最后被师父逐出师门。先去龙宫找兵器,把龙宫闹的鸡犬不宁,有了兵器还去天庭大闹,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到最后还是受观音大师指点,被唐僧解救了,从此一路护送唐僧西去。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不管你再强大,总会有比你更强大的人出现,所以万事要谦虚一点,不能狂妄自大。这个故事还让我明白要成大事必须要有一个团结的集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大事的,要互相配合,互相努力才能成功。
在西去的路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尤其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一次次的打败了妖怪,但唐僧是凡人,容易被蛊惑,一直以为是孙悟空在任性把人打死了,到第三次的时候唐僧把他骂走了,孙悟空虽然有所不忍但还是离开了,走之前和二个师弟交待了要好好照顾师傅,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有些时候我们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也会因为一些误会而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一个团队也是需要磨合的,要在不断的磨合才会越来越牢固,发生误会要及时沟通,要不然很容易整个团队受到影响。而一个团队的主导人物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要一味的太相信自己。
西游记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其中最让我深刻的是如果做一件事,只要一直去做,不管有什么困难,你都会成功。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反复地阅读,细细地体味,感触较多。
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都有着坚持不懈的品质。从大唐到西天,共有一万入千里路,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仍然不喊苦,不喊苦,不喊累,不放弃,正是因 为这种坚持,他们到达了西天,取到真经。
有一次,我和家人去爬山,一阶一阶的石头楼梯弯弯曲曲地向处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路边的树上,虫子叫得正欢,我铆足了劲,“蹬、蹬、蹬”地飞奔而目。还没走到一半呢,我就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灌水,大叫“不行了,不行了,我爬不动了!”妈妈拉住我,一脸严肃地说:“你爬到一半,就半途而废,怎么能成!将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都会有,这么容易就放弃,怎么会成大器!”听了妈妈的话,我想起了西天取经的唐僧,顿时感到“满血复活”,坚持着,坚持着,终于到达了山顶。
《西游记》告诉我们,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难险阻,不管一路会有多少困难坎珂,只要坚持 ,什么事都能成功。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我总是坐在电视前有滋有味地看《西游记》,那时,我很羡慕孙悟空的法术,常常幻想自己就是孙悟空,与妖怪搏斗。我也很敬佩孙悟空的豪爽大方和倔强勇敢,凭一己之力在天宫有一席之地,获得齐天大圣的尊号,那大闹天空的场景,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虽然大圣大闹天空是不对,但从一心一意护送唐僧取经中,我也看到了它知错能改的诚意,值得我学习。然后就是唐三藏了,他普及众生的心灵和总以慈悲为怀令我感叹,现在这样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我要争取做这样的人。猪八戒本是天上威武的天蓬元帅,因犯错投胎于凡间,可到凡间之后,他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霸,可后来经大圣和唐僧一点化,也成为了好人,知错就改也很有诚意,不过我希望他以后不要那么贪吃。之后就是耐苦耐劳的沙僧了,他曾经也是个坏人,后来也变成了好人,他老实能干,不撒谎,对于天天躺在床上看电视,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的我,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之后就是那些妖精了,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栩栩如生,看电视版时,经常吓得我晚上睡不着觉。
这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章节,莫过于《猴王出世》和《大闹天宫》了。大圣乃是仙石饱受天地精华而孕育出,其灵性非同小可,出世时也引得天上的神仙惊慌。作者描写的很详细,活脱脱把一个野猴的模样勾勒出来,不禁使我脑子里浮现电视中这样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这一写
作手法,很值得我学习。之后就是《大闹天宫》了,各路神仙都来擒拿大圣,可没一个胜利的,最后大圣还是被抓住砍头了,看到那一点,我甚至都不忍往下看了,传说中的齐天大圣真的就要葬身于此处吗?不过出于好奇,我还是往下读。果然,大圣的头被砍掉了,我不禁张大嘴巴,怀
着忐忑的心情往下读。齐天大圣哪会这么容易就死去,它的头又自己长了回来,天兵天将们都惊呆了。不过作者这种写作手法,使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好奇,就像我一样,很令我敬佩,我也希望能以后写作时能用到。
看完《西游记》,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手法,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知难而退,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以后也会努力向我的目标前进,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取得“真经”的。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西游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花果山里,有一块仙石里蹦出了一个石猴,而这个猴子跳进瀑布找到水帘洞,被猴群称之为“美猴王”。美猴王为了使自己长生不老,就去拜师学艺。美猴王的师父为它起名“孙悟空”,因为孙悟空调皮、捣乱,所以被赶了出来。
孙悟空去东海龙王那借武器,最后拿走了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孙悟空想要练就火眼金睛,就去了天宫偷吃了仙丹,太上老君发现后,将它关在炼丹炉里七七四十九天,挣脱之后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唐僧是东皇大帝的弟子:金蝉子转世。在取经路上,救下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变成了他的师父。因为孙悟空为了救被村民抢走的唐僧,被唐僧赶走。唐僧被妖精捉走,孙悟空去救他,他们又踏上了取经之路。他们路过高老庄,唐僧又收了一个徒弟:猪八戒。他们取经路上遇到各种妖怪,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差点又被唐僧赶走。
东海龙王的儿子龙王三太子吃了他们的马,就自己化身唐僧的小白。他们路过流沙河,遇到了沙悟净,最终沙悟净也成了唐僧的徒弟。取经之路困难重重,孙悟空三打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四人成功来到佛祖那取得真经。唐僧、孙悟空他们成了佛;猪悟能和沙悟净成了使者;白龙马成了菩萨,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盘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