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读书心得领悟 篇1
怀着一些好奇和疑惑,我阅读了这本颇受关注的畅销书——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掩卷而思,感触良多。此书是一本论述全球化的专著,全球化抹平了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在3。0时代,只要努力奔跑,小虾米和大鲸鱼都可以成就梦想。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全球化浪潮中,在应对竞争的态度上,书中提到的一则关于瞪羚和狮子的寓言发人深省: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奔跑。
不进则退,我们应当时刻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大到国家,中到公司或团队,小到一个人,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危机意识不可或缺,这都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没有发生,那是因为没有行动。这讲的就是执行力。比尔。盖茨就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说,就是落实。我们要靠素质立身、靠品德做人、靠实干进步。根本一点,就是要看是否有坚强的执行力。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反映我们的精神状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因为态度如果不积极,再小的事情也难做好,如果态度良好,再难的事情也会设法办成。
赢在执行。任何拖沓、任何延误、任何缺位,都将使我们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对于我们员工来说,转变工作态度,提高执行力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亦是企业需要。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扬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任劳任怨的精神,那么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升。三分决策,七分执行。重大决策执行有力,就能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因此,我们要思想上重执行,行动上真执行,工作上会执行,通过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把好思路、好决策转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世界是平的》读书心得领悟 篇2
在这次“东教青年杏坛”读书活动中,我从推荐的阅读书目中我选择了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世界是平的》。因为他的名字吸引了我。世界怎么会是平的呢?
老实说,近一个月的阅读,很多地方是囫囵吞枣,有的地方甚至根本看不懂。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起初我的脑子是一片混乱的,感觉就像在看一份电子产品说明书,篇幅长、计算机专业术语过多。世界上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但并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托马斯弗里德曼不愧是读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生动的事例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经济全球化,让我不得不被这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所镇住,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在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中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这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
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到了紧迫感,做为一个年轻人,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我听到了一个故事。在非洲,羚羊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就会被饿死。所以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没错,从现在开始奔跑吧!现今社会上许多人懂得技术和技能。那么我们凭借什么才能脱颖而出,竞争到工作岗位,我们要怎么跑才不会被时代大潮所淹没?我总结到必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知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这个过程充满了汗水与荆棘。有人可能选择安于现状,半途而废。大家千万不要放弃,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相信我,从这一刻开始就奔跑起来吧!
《世界是平的》读书心得领悟 篇3
寒假是一个充实自己的好机会,而阅读则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从推荐的阅读书目中我选择了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世界是平的》。花了3天读完此书,我感觉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是由衷的赞同和佩服的。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确实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没看或是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就是肯定看不下去。而这本书至少可以让我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不得不说,在读过这本书后,我确实的认识到,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很严谨的经济学类的书籍。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像在看电影,也有点像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这也解释了为何这本书是如此的畅销海内外,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促成了这本书的成功。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世界是平的》的的确确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读的好书。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的观点或是内容都让我惊叹或是赞同。
时代是迅速发展的,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迅速地改变着。假如我能够再早出生10年的话,也许我会像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同他一起为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平坦而惊讶万分,但当我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internet和电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所以,对于书中所记述的“在我的睡梦中”的部分内容,我只有些许的惊叹而以,惊叹于这个世界变平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毕竟我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变小。
从对internet的初步接触到运用自如,每一天我们都在与这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接触,每一天我们都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获得无数的信息,虽然我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变平了,但我们至少不是被蒙住了眼睛。作为一个中国的学生,竞争是巨大的,这点毋庸置疑。而全球化能带给我们的――至少是中国学生的――只不过是更大的竞争而矣。就像书中“静悄悄的危机”中所谈到的,世界存在着教育的差距,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然,在学习的竞争上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仅仅是从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角度而已,并非是从全局的观点。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遗憾吧,但不可否认书中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托马斯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发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联合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为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把所有的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正随着那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ibm在华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炜?
弗里德曼认为,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版,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生产创新模式。在这个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义。对作者的这些观点我读后除了赞叹和惊喜没有别的。试看今日之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回报。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传播。可以说缺少了竞争就没有创新,同样缺少了合作是创新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强大和繁荣我们都应该加强竞争与合作的步伐。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极其进步和新颖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
《世界是平的》读书心得领悟 篇4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说实话,这是学校推荐我们读的书目,一开始只是在被动的读,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急切想弄清楚作者为什么会认为“世界是平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被作者所描述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新格局所震撼,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以,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匮乏所导致的紧迫感。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描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且产生了赢者更赢、输者愈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同时《世界是平的》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知识匮乏。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世界成为平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变成一个大舞台,这种环境可以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利用网络的平台,一切都将变得没有距离,这个事实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为竞争的惨烈感到一丝恐惧。
当今中国,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有大量的工人正在制造业中失去就业的机会,并且其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国。同时,这种失业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且这一模式正是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在遵循的。这样的模式还要持续多久?恐怕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这也决定了中国今后的发展,非但是接受知识的国家,更要成为知识输出的国家。因为如果没有知识,我们虽然拥有无数的工厂,但所做的许多都是低附加值的工作,高端的利润都被外国人赚走了。因此,中国必须要改变,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改变,我们必须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设计”、“中国研发”,必须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才是中国强大、民族富强、百姓富裕的必由之路。
《世界是平的》读书心得领悟 篇5
很早就听朋友推荐费里德曼力作《世界是平的》,读完后确实打开了另外一片思维的空间,作者站在独特的视角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
我想美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多年霸主的地位,是因为有象费里德曼这样一批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学者有很大关系。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总是发展和变化的,但是这样的变化往往是在没有太多的轰鸣和噪音,而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的,甚至在我们甜美的睡梦之中。而中国的学者更多的还在陶醉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和要不要走出国门?
20xx年1月份我才读到这本书,中国的第一版是20xx年11月,而美国最早出版是在20xx年4月。虽然比起美国的读者晚了将近三年,但是如果没有全球化,这个差距或许是30年!
作者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简单比喻所谓趋势就是从一到一万的过程,学者的作用就是从十开始总结并告诉剩余的人。结果众人拾柴趋势就变成了现实。而中国学者要到一百的时候才开始总结,这或许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世界”关系时得出的一个等式:经济成功=批发型改革+零售型改革+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基础设施+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能力,把一个负杂而庞大的国家治理,简单的概括成一个数学加法。
其实我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也大致如此吧!所谓批发型改革就是指广泛的宏观经济改革,企业就是大的发展战略改革;所谓零售型改革是指在批发型改革的基础之上,对关键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企业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释放众人的智慧。所谓良好的管理是指从财政政策到法律法规的建立,企业就是要严格而规范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有效规范的运营。所谓良好的教育是指要大力重视理工科的教育,企业的教育就是有很好的人才储备和培训。企业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要求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在工作中具备好奇心和热情,同他人友好合作并且培养右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