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爱的教育》让我爱不释手,从书名我们就知道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阅读中我接受着爱的熏陶与洗礼,徜徉在爱的海洋中,享受着醉人的爱。《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作者以朴实的笔风,细腻的笔触,借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叙述着他的所见所闻,描绘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让读者领悟到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呵护,理解与包容,关心与帮助……书中100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触手可摸、感人肺腑。在“我的老师”这个故事中,安利柯起先对老师有一点点的厌恶,之后他亲眼目睹配巴尼老师询问学生病情,淡淡地处理学生的调皮。虽是两件小事,但是老师的爱已在细节中呈现。安利柯心中起了涟漪,油然生起了对老师的敬爱。
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爱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危难的时刻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在“意外事件”这个故事中,洛佩谛毅然决然地冲上前去抢救车轮下的一个孩子,救出了孩子,自己却被车子轧伤。这种灾难降临,舍已救人的可贵精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从这本书中我不仅体验到爱的深厚真挚,还能体悟到爱的渊远博大。在“爱国少年”这个故事中,少年十分清贫,轮船上几位船人资助给他几块硬币,但同时在诋毁他的国家,少年胸膛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他愤怒地退还了硬币。这是一部洗涤心灵的好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地领悟到爱的境界,爱是纯洁、无私、博大的,爱的最高境界展现着人性中的真、善、美。
孔子日:“仁者爱人。”爱是善良的行为举止。我们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这个假期里一直是《中外名人故事》在陪着我。这本书中的名人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书中的名人都喜欢读书,他们为了读书甘愿牺牲,废寝忘食,时间都没有了,因为他们爱读书。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读书的精神。书中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孔子。
孔子从小就热爱读书。他听说了老子之后,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拜老子为师。孔子走了很多路,才找到老子。见到老子时,孔子很高兴地上前去拜见老子。老子看孔子是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老实人,就收孔子当徒弟了。孔子被老子收了徒弟之后就更加刻苦学习了,老子说的每一句话孔子都铭记在心。老子离世后,孔子也自己收了很多徒弟,孔子收的徒弟个个都好学。从此,孔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
其实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大名人,他们都和老子、孔子一样好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在慢慢地向他们学习,慢慢的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不理想,我就每天利用空闲时间练单词,背句型,读课文。在我的坚持下,我的英语已经有了进步。
因为读书,我有了改变。我今后还要多读书,从中学到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毕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嘛。
这本书闲来无事时,随手拿来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来看。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觉得自己好像也置身于这个迷宫里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事中有四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讲叙了他们在一个迷宫里寻找奶酪站,当他们寻找到了第一个奶酪C站后,小矮人就在这里坐享其成,再也不愿意去寻找新的奶酪站,而小老鼠们却一天天在观察奶酪站变化,直到有一天,奶酪C站已经没有奶酪了,两只小老鼠便又去寻找新的奶酪站,最终找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奶酪N站,而小矮人却始终不肯接受所发生的变化,后来小矮人唧唧在经过不断的思想斗争之后终开走出了奶酪C站,开始寻找新的奶酪站,并最终来到了奶酪N站,哼哼却不听劝告,不肯接受现实,而不愿意离开C站。
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所描绘的四个活灵活现的角色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嗅嗅和匆匆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并迅速开始行动;哼哼则是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而唧唧则是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它让我记住了一句话: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这样你会不断进取,从而迈向成功!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依赖你原先的“奶酪”,不去寻找新的“奶酪”,那你终究会一无所有,因为有一天“奶酪”是会被你享受完的,到那时,你就会产生疑惑:“奶酪”为何会消失了呢?谁动了我的“奶酪”?
生活的大海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此起彼伏的波浪会一层一层地不断地向你涌来。倘若只是因为寻得一块小小的“奶酪”就自鸣得意,认为可以享受一辈子,而不向新的目标前进,那么你就会有葬身大海的危险,因为他们总是会悄悄地夺走你的“奶酪”,而你也必须做好“奶酪”被夺走的准备。不要当“奶酪”没有时,还不知所措,只是呆在原先的地方,期待新的“奶酪”从天而降,这只是无意义的举动。只有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勇敢地闯入生活的迷宫中,尝试冒险,享受寻找新“奶酪”的过程,这样你才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世间的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即使是至亲好友,总有一天也会分手;无论太阳多么明媚,总有日落西山的时候;雪无千日在,花无百日红,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变化总是在发生。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感知变化,预见变化,追踪变化,适应变化,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并不断地享受变化。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喜欢《绿野仙踪》是因为这本书里边的多罗西、稻草人、铁皮樵夫、胆小狮,她们都特别的勇敢坚强,遇到什么事都不放弃,勇敢地去面对。
多罗西要找奥兹大王,是因为她想让奥兹大王送她回堪萨斯大草原,所以一路上她才碰见了这些伙伴们,它们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稻草人想得到一个聪明的大脑,铁皮樵夫想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脏,胆小狮想拥有勇气。
经过很多的危险,胆小狮变成了一只胆大的狮子,成了森林之王。铁皮樵夫有了一颗善良的心脏,成为了威奇国的国王。多罗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堪萨斯大草原,可以和心爱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在一起了!稻草人因为经历了很多危险,总是在不断地想办法,它越来越聪明了。奥兹大王让稻草人成为奥兹国的国王,奥兹大王相信稻草人可以让奥兹的人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看到了一个坚持,勇敢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她的幸福来之不易。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简单的爱。
书中的简爱是那样真实,那样朴素。也许是作者把自己经历写入书中吧!简爱的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同的待遇。当她在舅母家被侮辱、打骂时,我想替她出口气;当她在学校挨饿时,我想给她吃的;当她结婚时,我为她高兴;当她婚礼失败,四处流浪,我想收留她,担心她……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在罗切斯特先生面目,相反,她认为她不是仆人,而是和他们平等的。她想要的不多,只要一份简单、朴素的爱,在婚礼失败后,过了不久,罗切斯特先生双目失明,简爱不在躲藏,反而嫁给他,悉心照顾他。所以,她得到了自己的追求的那份简单、朴素的爱。
而她的好朋友,海伦不幸患病去世。所以,简那时也失去了的好朋友。在孤儿院长大,当了老师,后来又去做了家教。
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般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有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贫困底下的社会地位,还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真实写照。
所以,简爱克服了困难,赢得幸福。虽然罗切斯特失明,但是又好了起来。如果好不起来,简成了他一辈子的眼睛。而且他们拥有了爱的结晶——他们的孩子。
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
《简爱》结局是美好幸福的,人的苦短,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要学会自尊自爱,用你的爱去包容他人。
我对简爱有着敬佩之情,因为什么事都打不倒她,敢于面对。正是这样,她得到了幸福。我们也要学习她这种精神。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一代乱世英雄”,可“纵横一生落幕”;“隆中便晓三分天下,旷世奇才死而后已”这个人就是诸葛孔明;其中有“叱咤风云,雄霸天下,能臣,奸雄由人评说”的曹操;还有“青年才俊,一战成名,一生光辉与骄傲”的周公瑾……不过读了《三国演义》我也有许多不解的疑虑和问题。《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和一位老先生(他也是一位军师,就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师父)说过话。那老先生说:“这世上有两个人,他们都是旷世奇才,得其一即可得一半天下,他们就是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然而,刘备不是得了他们两个吗?是不是应该得全部天下了呢?可为什么到最后刘备的蜀国非但没有得全部天下,反而被魏国灭得很惨,这时为什么呢?在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早已知道隆中有卧龙这样的奇人,所以已经三顾过茅庐了。
而为什么刘备请他成功了,而曹操却没有成功呢?这是因为曹操第一次请是叫程昱去请的,程昱是诸葛亮的朋友;第二次是叫程昱,贾诩等人去请他到小饭店吃饭顺便请他的;第三次才是曹操亲自去请的,一点诚意也没有。曹操还不满的说:“我麾下谋士多的是,谁稀罕这个不肯出山的谋士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真是他放弃的那个谋士,摧毁了他的好多兵力呢?曹操也叹气说:“我早知道就诚心诚意的把卧龙亲过来了,也不至于现在落得这个下场!”《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著的。它真是一段传奇的佳话!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假期的一个晴午,我把《女儿高考》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复地咀嚼。书扉早于被泪水打湿,我却仍沉浸在对父爱的感动与遐想中——一位父亲在女儿高考时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我想,本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贯穿全文的自语式独白。它生动细腻地描写出了这位父亲在高考进行时想象女儿答题的情景与自己对女儿说的话。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着父亲对女儿那深沉、细致的爱。
当我读到:“怎么,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细细的汗星子。别急,女儿,看看题,再想想,实在不行就跳过去……”的时候;当我读到:“早点吃的很少,我尝了尝,盐巴似乎放多了,你口干吗?”的时候;当我读到:“唉,女儿我没有心肠做饭。这段时间我还是来陪着你吧。如果真有所谓特异功能该多好,我能传达给你力量,信心,以至于智慧……”的时候,心好像被一种平凡却伟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难道不是吗?在这看似随意的三言两语间,都能发现父爱闪亮的影子:想拥有特异功能,这是个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托了父亲此时紧张与焦虑的心情呀,瞧!父亲多么深沉!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这位父亲除了“深沉”,也给这份爱赋予了一个诗一般的代名词。在“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题。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样在考试,在为你加油,在祝福你!”这个句子中,父亲把关爱子女比作成了一场考试!呵,真是妙喻!
难道不是吗?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父母将怎样做?这就是考试嘛,在考父母对儿女的爱!那么,在做作业时、吃饭时、玩耍时,这场考试也会开始,它是随时随地的。但令人惊奇的是,父母们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课,总能在这些“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
我读过许多赞美父母的文章,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动。或许,我们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励自己在真正的考试中——还有生活中、细节处,用切身行动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多么精彩的一篇文章!多么伟大的一位父亲!感受它,透过它,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我懂得了感恩……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童年是风,吹来朵朵白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出生的花……最近,我看了曹文轩的《白栅栏》深有感触,仿佛也看到了作者眼中充满稚气的童年时代。
很多人最初的爱恋对象都是小时候的老师,然而作者也不例外。在他记忆里的老师,温柔甜美亲切,跟妈妈的唠叨、姐姐的凶悍、同学的小气鸡婆,全然不同,她美如维纳斯,像优雅的栀子花……而《白栅栏》这本书,作者主要记述了七岁到十二岁对老师的“暗恋”……
童年是金色而无杂质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稚拙、清纯,我也是如此。在我的童年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傻事。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菜园子。菜园子里到处是绿色蔬菜,奶奶在那儿拔菜,而我呢,站在一旁傻愣愣地呆着,无聊极了。我把手伸进了口袋里,想找点乐子。“咦?什么东东,摸起来圆溜溜的?”我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红枣。“哦!对了!”我看着红枣突发奇想道,“把龙眼的核种进泥土里,能长嫩芽来;把火龙果的籽种进泥土里,会栽出绿叶;要是我把刚刚煮熟过的红枣核栽进泥土里,肯定能再张出红枣来。”
我选了一小块地,准备把红枣核种进泥土里。我拿来一把铲子,先挖出一个坑,在里面浇了一点水,再把核埋进土里,最后,再把泥土弄平。“大功告成!”我拍了拍,揉了揉肩,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真希望红枣能快点长出来。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去看看红枣长出来没,一个月,两个月,红枣还是没有长出来,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喜悦转为期待,再从期待最后转为失落。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红枣核埋在泥土里根本不会长出红枣,更别说煮熟的了,看来我还真是异想天开。
是呀!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些微妙、朦胧、扑朔迷离的感觉。这些感觉到生命的一星火花熄灭前的顷刻,会突然浮现……这个人又梦幻地回到了稚拙、清纯、金泽闪闪、充满花朵气息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