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热心会员“rpu612”收集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汇编5篇),欢迎参阅。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停课不停学,也不停教研。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约于2020年3月10日在线上开展,这次数学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思考颇多。
一、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有系统性,即小学数学的全部知识是系统的,是具备逻辑性的,是结构化的。同时建议所有小数人应该通读小学数学六个年级十二册课本,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教的年级,这样才能够发现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才能够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性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才能提高自己教学的整体水平,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在平时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的主次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要聚焦数学核心内容,实现少量主题(多个单元知识整合)的深度覆盖。深入把握小学教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数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要求小数人要能够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梳理出来学科知识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然后加以归纳,把数学知识的基础打牢固,才能在基础之上创造更多的教学模式。
三、本人对此次教研活动的思考及下一步行动
1、自己的数学教育知识必须要系统化,下一步要通读和精读小学十二册课本,逐步整理出知识架构和脉络;
2、要在系统化的基础上梳理小学数学的“承重墙”和“隔断墙”并想办法打通各单元教学的“隔断墙”。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生命过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有以下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的教学中,我们要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多加快学习的步伐,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公布以来,短时间成为数学同行们交流的热点话题。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会让自身教学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自身对新课标也有些许体会和感悟,与同行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
三、新名词的理解要结合教学实际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四、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体现核心素养”和“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这样的系列问题会在我们学习课标时总在头脑中思考。通过思考感悟颇多: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发展,要把数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数,应该称为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和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就是我们教学实践,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4、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落实?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5、“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里,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还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都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外在和内在的相结合。其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例如:数感、量感和计算能力等等。
通过本次自学课标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课标,让我去思考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概念,促进我要能够质疑问难、反思自我、勇于探索、深入学习,从而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昨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专家的视频讲座,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自己的见解。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学以致用。不能光传授知识表面,应转化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宽一寸深一寸,把知识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育人价值。把读书转化为做事,把书中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意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等。不能说把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成文学家,语文学者或语文工作者等,而是针对全民提高学生的一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语文重点是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点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阅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不光阅读短文篇文章,还要尝试阅读长篇文章。阅读是重点,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悟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所要阐述的道理。而背诵则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
从新课改的内容可以看到语文学习,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为初中高中以及高考的实际应用做铺垫。
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刻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其指导思想找到教学的重点。遵循新课标的规定,上精品好课,培养时代新人。以后我要多多学习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好好的服务于学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数学远程培训,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初中远程培训,总结此次培训活动,我收获颇丰,下面我总结一下此次远程佩云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培训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培训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训之路是鼓励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培训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这次培训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我们在培训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培训,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