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duye”整理的弟子规读书心得13篇,供大家赏析。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1
《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讲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故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高兴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心了。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2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 智 体 美 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 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3
近期,根据公司要求,部门组织员工学习了《弟子规》,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了解到这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的。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弟子规让我们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观,同时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想,一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要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良好地道德情操,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发展难题。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要进一步深入反复读诵《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的精髓,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提高自身修养,指导工作实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反复学习弟子规有关内容,使我深刻体会到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对个人而言,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弟子规深刻内涵,同时把这些基本道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相信我的工作会有一个新的起色。
总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在工作实际中,就是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弟子规中所阐述的道理,使其成为自己工作实践中的指路明灯。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4
接触《弟子规》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不过一直都不落实,只是教小孩读,也不去理解里面的内容。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语文水平不高,也没办法给小孩解释太多,
只要教会孩子读,等她长大,她自然会明白里面的道理。其中因为要生第二个小孩,所以没坚持读下去,浪费了很多时间。自20xx年10月份左右吧(时间不是很记得)。
我进了明德国学中心这个群,在群里我虽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会关注群里的信息,有些热心的朋友会发一些有益的网址出来,我都会点来看看。就这么不经意,我进
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网站。在里面我看了几个老师分享的故事,给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动。
以前自己是比较任性的。小时候只要妈妈骂一下,我就会躲起来,让妈妈找不到,让她着急。结婚后,老公对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买菜的活也是他包。
但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还会经常吵架。感觉老公不能干,老拿他跟别人比。搞得自己也无心教育孩子。现在大女儿也学到我的`大噪门,只要妹妹拿她的东西,就会
大叫起来,从来不会让着妹妹。自从看了传统文化视频后,我才感觉到自己错得太离普啦。自己再来对照弟子规里的话“父母责,须顺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顺从地接
受,还偷偷的躲起来。老公对自己这么好,不但不会感恩他,还埋怨他,你说这样的家,有幸福吗?很荣幸的是我现在学习了传统文化,让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从以前
每天和老公吵,减少到我现在两个月都不会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到现在每个月都会打两个或三个电话回家,让父母安心,现在跟爸妈的感
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时忙,我没来得及打电话回家,妈妈就会来电话,问怎么这么久没电话,没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对我们是多么担心呀。
今年回家过年,都给爸妈和公婆带了礼物。之前问他们想要我们带些什么,他们都说不用啦。你现在是有家的人啦,要养小孩,小孩读书都要钱。只要你们都健康
平安回来就好。但是,她们收到我们的礼物时,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开心。举例说:“自从我买了这件衣服给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觉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
这件衣服,不舍得脱下。虽然以前也有买给他,但因为不够用心,买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没穿。”
我要感谢中国传统文化,是他让我认识到什么是对错,让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让他们放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5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中的贵端和慈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贵端是指以端庄为贵,慈的意思是指仁慈,我再来巩固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吧。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家中的婢女仆人,可贵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在生活中,你在写字,同桌不小心靠了一下你的胳膊,你会在本子上画一条斜线,只得撕掉重写,你会非常生气,并找一个时机故意靠他一下,这样你们就会产生矛盾,对谁都没好处,从今以后,我们要学会宽厚待人,学会容忍。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6
近期,根据公司要求,部门组织员工学习了《弟子规》,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了解到这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的。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弟子规让我们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观,同时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想,一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要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良好地道德情操,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发展难题。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要进一步深入反复读诵《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的精髓,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提高自身修养,指导工作实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反复学习弟子规有关内容,使我深刻体会到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对个人而言,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弟子规深刻内涵,同时把这些基本道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相信我的工作会有一个新的起色。
总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在工作实际中,就是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弟子规中所阐述的道理,使其成为自己工作实践中的指路明灯。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
像“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以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在现实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没有做到。可是,从这一分一秒开始,我要孝顺爸爸妈妈,如果,犯了错误,我一定会主动认错。不管爸爸妈妈骂、打我,我都不会抱怨。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还教会我做人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大个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却在骄傲地炫耀,另一个人也考了100分,却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这就是骄傲和谦虚的区别吧。还有一句话叫“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道理也让我深受启发。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8
这一段时间,我跟妈妈每天晚上看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天啊,一句话竟然解读了十页。第一章里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孔子教训我们,要守规矩。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要做事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对大家有爱心,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其实,弟子规原来不叫弟子规,而叫训蒙文。听说是一位学者,把训蒙文又重新修订了一下,并把它改名为弟子规。虽然大家买弟子规的。时候,原著都是李毓秀,但是修订却有两个人,一个是贾有仁,一个是贾存仁。钱文忠教授认为是贾存仁。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例子。
说来说去,总序就是围绕着“规矩”两个字来写的。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9
孝顺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高尚品德。人要拥有一颗孝顺的心。
翻开《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一篇篇、一行行,是那么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为了母亲能吃到米而不辞劳苦地从百里之外买米回来给母亲吃的孝子;有不顾寒冷跑到竹林里帮母亲找笋的孟宗;有十分孝顺父母的姚重华……
十四岁的杨香因随父亲到田间割稻谷,忽然跑来一只老虎,把父亲叼走。杨香为了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老虎吓跑了,勒住老虎的脖子,因为颈子被勒住受不了疼痛,只好张口放人逃走了,杨香的父亲得以逃离虎口。
那懂得孝顺的姚重华,家人多次想陷害他,他不但每次都能顺利地逃过,而且事后毫无嫉恨,仍对父亲恭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地万物。
什么力量使小小年纪的杨香不怕危险救父亲;什么力量使姚重华在家人的陷害中每次都能逃脱,而且事后毫无嫉恨,仍对家人孝顺?是感恩的心、是孝心!因为只有孝心的人才能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做出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我在外婆家生活时,却经常对外婆撒娇,闹外婆去买那些古里古怪的食品、东西;叫外婆带我去超市买东西;喊外婆陪我在这里玩那里玩……像我这样,不能体恤大人的辛苦,和姚重华比真是差了天壤之别。好在我看了《弟子规》这一本书,它让我学会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让我懂得在家尽孝心,在学校献爱心,在社会铸爱心,成为一个有道德,能为社会谋福利的人
是的,我要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奉献爱心,让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孝道、道德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让孝心永存心中。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10
《弟子规》中“勿谄富,勿骄贫”,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时,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总是喜新厌旧,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没有丝毫好处的。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孩子,要爱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厌旧,在这里我们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作用。
对物如此,人亦亦然。人与人相处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比如,有些离异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贪欲和喜新厌旧,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离子散。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的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若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把一切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1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1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书心得 篇1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和同学们一起开心的背诵着《弟子规》。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以前,我有时会对妈妈说得话一点也不听,并顶撞妈妈。从学习《弟子规》以后,让我懂得了父母呼喊时要一听到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拖延或者推迟偷懒。并让我知道,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在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弟子规》,并深刻地理会《弟子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