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5篇

时间:2023-11-10 08:24:22 心得体会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 篇1

  前天,我又一次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它告诉我们的不止是坚强,还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淳朴的情怀。

  尽管我已经看过一遍,但我仍然还是沉浸到了油麻地这片土地里,和桑桑一齐度过书中的六年时光。我异常喜欢艾地这一篇章。它讲了秦大奶奶一向占据着油麻地小学的一角,在学校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霸占着学校的地盘,还总是搞破坏。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为救一个孩子落入水中,许多人把她送进了医院。从此以后,她变了。有足球落入水中,她会把自我的拐杖给孩子去捞。她每一天都卖掉一只鸡或鸭,她如果看见有鸡或鸭进入苗圃,她就用拐杖赶走鸡鸭,还会一向守卫苗圃。谁也想不到,秦大奶奶淹死了,这次,仅仅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南瓜。大家都为她哀悼,是因为她爱麻油地小学,就像学校里的孩子全是她的孩子,对他们十分关心,显露出乡下独有的性格——淳补。所有人被爱所感染......

  秦大奶奶内心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学习。我读后,觉得秦大奶奶像艾草,风吹雨打都坚韧不拔。这么富有品味的书,你也必须想看看吧?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 篇2

  我一直以为白天是充满光明的,是让人快乐的,是通往成功的;而黑夜是充满黑暗的,使人痛苦的,是走向失败的。但自从看了《草房子》以后,我就改变了这个观点。

  主人公桑桑,历经了千辛万苦,在黑夜中度过漫长的时间,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他却依然微笑前行,最终换来了美好的“白天”。这其中也包括他的朋友细马、杜小康、纸月,没有一个人不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细马每天放羊,购买物品时,尽量用最少的钱去交换最上等的物品,坚持一段时间后,建造了全新的房子;杜小康家破产了,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放野鸭、卖小零食……终于家境又变得殷实起来。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想起了我与竹笛的故事。

  从小,我就对电视里吹奏笛子的人羡慕不已,听着那悠扬的笛声如醉如痴。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我拥有了一根属于自己的竹笛。吹奏时,我总是激动不已。有了兴趣,我就很认真地去学,殷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一年级的时候,我学得十分轻松,超越了很多人。但随着不断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双吐、三吐、花舌,一系列的吹笛技巧困扰着我,让我感觉像是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让我无所适从,甚至开始讨厌笛子。终于有一天,老师忍不住批评了我:“你怎么吹的?三吐一点都不清楚。这首曲子明明表达的是快乐的情感,吹出来的音符是在跳跃的,你做到了吗?还有……”回到家,望着窗外黑黑的夜空,我不禁潸然泪下。老师的话语在我耳畔久久回荡,我沉默着,静静地思考着……

  突然,我被那皎洁的月光深深地吸引住了。望着那半痕新月在黑暗中坚强的身影,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像月亮一样,在历经千辛万苦的黑夜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轮皎皎的明月,照亮整个心扉!

  就这样,我在“黑夜中”奋力练习,将考级曲目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碰到有问题的地方,我就认真倾听老师那拷贝来的录音。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终于明白了:对于一首曲目,不是会吹、会背就好,而是要做到声音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地表现出来。当吹到充满激情的曲子时,就要表现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当吹到思念家乡之曲,就应当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淡淡乡愁;当吹到依依惜别的曲子时,应当表现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愁;当吹到喜逢佳节之曲,就应当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悦之情……

  总之,无论吹奏哪首曲子,都应该全身心投入,要吹得绘声绘色,要吹得抑扬顿挫。我就以此为目标,不断地一遍遍模仿,一直练到嘴巴酸疼,手指麻木,才肯罢休。

  到了考级的日子,我郑重其事地拿出竹笛,贴上新的笛膜,向考官鞠躬后,吹奏了起来:双吐、反复、花舌、颤音、三吐……一个个技巧,一个个调皮的音符在我脑中回忆着,这些小精灵欢快地跳跃着,让我真切地感觉到成功离我又近了一步。的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官递给我的考级证书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优秀级”。我难抑心中的那份激动,一蹦三尺高。

  此时,我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成功了,那是桑桑用微笑代替痛苦,那是月亮在黑暗中坚持的身影不断激励我一直向前奋进!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 篇3

《草房子》是曹文轩写的一部小说,很厚,但是我一下就看完了。看完这部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性的善与美。

  陆鹤,是一个秃子,因此他被同学们叫做“秃鹤”。他受不了同学们对他的嘲笑,在试了许多偏方但头发仍然不长的情况下,就戴了一顶帽子。可是同学们很想再看到他的凸脑袋,就把他的帽子摘下来,联伙把他的帽子抛到他够不找的地方。陆鹤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同学们当时只是为了取乐,怎么会想到他的难处?我认为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们换位思考的方法,使孩子们能够尊重他人,不拿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开玩笑。

  纸月,是一个文静,善良,美丽,能写一手好字的女孩,她很谦逊,这是她令我喜欢的地方。当今许多孩子,被老师一夸就冲昏了头脑,就是“一夸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只有谦虚才能看到进步,人一骄傲就容易不思进取。

  蒋一轮,是笛子吹得很好,对学生极负责的老师。他喜欢白雀,两人经常通信,但是白雀的父亲却不让白雀嫁给这个穷书生,给她介绍了一个富人,于是蒋一轮又去别的地方找了一个姑娘,他们相处的不错,于是结婚了。但就在此时白雀和她的父亲看出那个富人品德恶劣,这时白雀想到了蒋一轮,她不知道蒋一轮已经结婚了,于是又让桑桑给蒋一轮送信。他知道,既然自己已经结婚了,就不能辜负背叛现在的妻子。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我认为:既然结婚了,就要对对方负责,要么就别结婚。

  秦大奶奶,没子女,老伴与她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拥有一片风水好的地。可那片地周围是一所学校,而她的房屋又不好看,校长为了使校园整洁,美观,就多次提出给她换个地方,但秦大奶奶不换,这地可是她和老伴多年辛苦劳作才换来的宝地。于是学校让几个大汉把她抬到了新居,但她又回到了原来的住处。于是她和学校的领导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后来,她为救一个失足掉到水里的小女孩而自己救出她后因无力上岸差点被淹死,人们觉得她是很善良的。人们的关爱也让她有了改变,从中我看到了人间久违的真情。

  杜小康是一个学习很好,家境很不错的孩子,他以自己的家庭资产而自豪。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在一次坐船运货的`过程中出了意外,货全湿了,而杜雍和也因此落下了毛病,他们家因此负债累累。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杜小康曾灰心过,但他还是勇敢地接受了,帮父亲养鸭子,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他的坚强,使我震撼。细马是一个很有情义的孩子,寒冬时节,为了给父亲治病,他为父亲刨柳根,而且全挑好的,那么小的孩子,不因寒冷与疼痛而罢手,只希望父亲可以早日康复。当母亲因痴呆而失踪时,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母亲。我真自愧不如,看了之后,我才想起平时要多帮我妈做事,现在我每天洗碗,叠被子,我正学着做饭呢!温幼菊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老师,当桑桑得鼠疮就要死时,她发自内心鼓励桑桑要坚强。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再跟当今社会的人一对比,两种人给我的感觉真不一样啊。我希望自己能像小说中的人一样,能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送去一份好心情。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 篇4

  读罢此书,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残疾少年陆鹤对尊严的坚守,不幸少年细马在一次次磨练中的成长,命运突变的杜小康从悲惨遭遇中的成熟,优雅文人蒋一轮对感情的如痴如醉,药寮主人温秀菊生活的勇气等无一不感人心魄甚至催人泪下。

  草房子,一个温馨、完美的所在。看似简单的生活,在作者优美的文笔下却又是如此的不一样寻常。从这群活泼的孩子身上,我读到了真纯、善美、勇气、职责等等。

  纸月,一个让人一听就想保护的女孩。她漂亮的一手字、她的倔强、她的温柔、她的坚强是如此的真实与唯美。虽然是个私生子,但她却用行动来证明着自我,丝毫不影响在人心目中善与美的形象。与其亲身父亲慧思和尚的一同失踪,也许是我所期待的最美的结局吧。

  细马,邱二爷的领养子。完全陌生的世界和养母的针锋相对都迫使他计划着尽早离去。然而,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担起了照顾养母的担子,用他稚嫩的双手捡砖挣瓦,因为他要为养母造一所新房子。

《草房子》名著读书心得及总结 篇5

《草房子》主要讲述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六年生活,那六年小学生活让他终身难忘。这六年小学生活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有悲、有喜、有泪。在书中有聪明的纸月、淘气的桑桑,还有那为了救油麻地里的南瓜而牺牲自己的秦大奶奶……而这些人中,我最欣赏的还是秃鹤。

  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在桑桑的记忆里,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的,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但是,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并且,谁也不能再用东西换得一摸。

  因为他的秃头,同学们都会忍不住用手蘸一下去摸一把;因为他的秃头,蒋一轮不让他参加会操;因为他的秃头,他总是带着帽子上学;也因为他的秃头,他都想逃学;因为他的秃头,他还和校长和老师闹别扭。因为这个秃头,原来开朗、活泼的秃鹤不见了,他变得自卑了。

  可是,自卑并没有一直笼罩着秃鹤,当《屠桥》缺少秃子——伪军连长的演员时,秃鹤自告奋勇给蒋一轮写信争取了这一个角色。为了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他排练得很认真、很努力,他演得一丝不苟,甚至把这个角色给演活了。这个秃头“成就”了秃鹤成为“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