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意》演讲稿 篇1
我的根在莘庄,如果把地域范围再缩小点,我的根就不偏不离地种植于实小校园内。我对实小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曾经是实小的学生,继而来到实小实习,如今如愿以偿成为实小的教师。生命中的三个时期在这儿汇集,三个角色在这里生成。有我一样经历的人恐为数不多,我有理由激情宣泄,我像孩子依恋母亲一样依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方热土。不管哪个时期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它的韵味,捕捉着它的气息,承载着它的灵动,畅想着它的未来。
孩提时代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是成千上万个实小学生中的一员,那时老师家长常会问我们将来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会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想当老师。”是实小的老师们让我从懵懂的童年就萌生了想做老师的理想志向,但那时不曾理解教师两字的背后是奉献。小学生涯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老师很多,顾国仁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光阴回到从前,顾老师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童心未泯,是我的音乐老师也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音乐课上,他的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他的娴熟的琴技,让我敬佩不已,原来男教师也可以有这么好的歌喉,也可以有这般出神入化的琴技。我还有幸成为“孩子王”手下的一员小将,为学校的大队报出谋划策。若干年后的今天,我更是有幸成为顾老师的同事,十几年过去了,几乎不曾发现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却实实在在发现他是个能人:吹拉弹唱自不待言,操作电脑这个新事物的驾轻就熟又走在了学校教师的前沿。虽时过境迁,可顾老师的作风一点没变,常为学校工作加班加点却毫无怨言。老师们在电脑操作、制作课件时有疑问,顾老师更是每叫必到、耐心讲解。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的内涵。于是我感到顾老师的根也一定在实小,做教师是他的情结,奉献是他的情操。
初为人师
日历翻到实习那一年、那一月。带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从一个师范生摇身一变成了实习老师,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初踏三尺讲台,几十双无邪的慧眼凝望着你,在成为聚焦人物的同时,感到肩头的责任虽是无形却也沉甸。在既激动又紧张时,我遇见了我的实习带教老师胡凤莲。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巧合?怎样的一种缘分?数十年前,她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到我所在的班上来实习,数十年后,我来到她的班上实习;数十年前,我就喜欢上了这个乐观开朗的大姐姐,数十年后,我成为她的徒弟,听她为我指点迷津;数十年前,我们还曾通过信,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女孩的去信没有石沉大海,大姐姐的来信让我如获至宝。信中的内容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她家的条件虽然不太好,可她却不沮丧,有空就帮家里干活。她的勤工俭学告诉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极向上。渐渐的,对她的喜爱促使我更为坚定了做教师的信念,像她一样,让每个孩子如沐春风、如淋甘雨,有所得、有所悟该多好。数十年后,当我成为她的徒弟,她先是抚平了我紧张的情绪,然后以身示范,用她丰富的体态语、灵活多变的教法吸引了学生也感染了我。至今记得她弯下腰去两臂相握、甩来甩去,俨然成了一只长鼻子的elephant(大象);手放头上、两膝微弯着蹦蹦跳跳,活脱脱一只rabbit(兔子)。原来上课可以这样演绎,老师可以这样投入。我看得津津有味,下课铃响,我还意犹未尽。轮到我上讲台了,胡老师早已为我修改了教案,她微笑着鼓足了我的勇气,课后又为我细细分析。我人生的第一课是在实小上的,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使自己跨出的第一步是那样平稳坚实,感谢胡老师。现如今,我从成为她的学生到成为她的同事,身份变了,可对她的崇敬有增无减,她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学生的无微不至丝毫未变。于是,我想说,胡老师你的根也已扎于实小的土壤中了吧?我分明感受到你对教育事业的浓浓情意。
重返实小
提到重返,有太多的感慨在心里涌动,实习时就向往能留在这个校园,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每天辗转两部车去江川路小学上班,路途的遥远扯不断我对实小的依恋与不舍。工作四年后,天遂人愿,我回到了实小。“回到”两字真是凝结了我对实小的不一样的感情,虽没有百感交集地落泪,但着实让我欣喜了好几夜。就好像流浪的小孩终于回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的怀抱。重返实小,我已是大腹便便,周遭的景致还是那么熟悉。生命真是一种缘,冥冥之中,实小似有股吸力将我牢牢地吸引。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对实小的英语教学就特别关注,几次来听课,总有不一般的收获。实小的英语课像神话中的殿堂,一节课下来竟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也是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吧。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另一个恩师——瞿莉蓉老师。在这里,我与她近距离地接触了两年。让我尝试刻画她:高大的身材,细致的思想,传神的画技,动听的话语,独到的课堂设计,精彩的英语教学。她没有名师的矜持,没有领导的架子,我常常在和她的三言两语或是促膝长谈中悟到了一些关于上课的构思。刚调至实小,我虽已是个教龄四年的教师,却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正是从一节节调研课、家长开放课、区级研讨、评教课中,我有所收获、信心倍增。不管哪节课,我都得到了她的无私帮助,得到了她的点拨与润泽。在这里,我们同二期课改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亲密接触,与新基础理念的“价值观”、“过程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携手相行。作为教导的她总是不失时机地带领、指导我们学习各种先进理念,组织我们对听课的反馈评价。置身于这样一种研讨氛围浓郁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在真实地成长。在我眼里,瞿老师也早就把自己的根留在了这方土壤中。
其实,每个实小人的根都在这儿,在这儿汇结、缠绕,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百年积淀的实小便有了历经百年风霜的厚实的根基。我们的根早已恋上了这芳醇的土地,她虽默默无言,却孕育着盎然的生机!她用宽广的胸怀揽住了灵气,包容、滋润着每一片绿叶。
我的根也在实小,我愿是一片青翠的绿叶,在实小的校园里不断成长!
《绿叶对根的情意》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同学:
早上好!
前几天,班里同学聚会,结束前,集体为高中生活献歌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代表高三年级的绿叶们向学军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感恩之情。
还记得三年前以保送生的身份第一次踏入学军校门,在图书馆前的花坛旁,看着穿校服的学长从身边迅捷地走过,有种仿佛置身于东京街头的感觉,来往的人们行色匆匆但秩序井然。的确,秩序,就是学军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跑操的列队方阵,错时吃饭的制度,星期一早晨准时响起的新闻广播,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透出一股秩序俨然的规律之美。3年来,这份井然有序已内化为学军人的一种气质,渗透在学习中,它便是严谨求知,延续到生活里,它便是彬彬有礼。
如果说规则和秩序显得过于严肃,那么学军老师们在这三年中给予我们的关怀则让校园生活温暖悠扬了起来。还记得,在高考前的最后半堂课上,有的老师连用3个排比句表达了对我们成功的盼望,有的拍着胸脯让我们带着同他一样对人生的激情走上考场;还记得,在考场外,班主任老师穿着大红的裙子希望把真气和好运带给我们;各科老师或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或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第一场语文考试之前,有的同学因为感动,忍不住在老师怀里哭了出来。这份师恩师情在每一个学军学子心中早已深深刻下,虽然我们平时不善表达,但这份感恩都融入了每一个与老师的拥抱和击掌中,化为我们在考场上的智慧和胆略,助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网上曾经发起过一次投票,话题是“原班人马陪你重读高三,你愿意吗?”绝大多数网友选择“愿意”。当时我正身处高三,听说这个结果十分不能认同,觉得前辈们大有“好了伤疤忘了痛”之嫌。但如今,当我们走出考场,跨出校门,当同学和老师们的相聚已不再那么频繁,当今后时间的筛子一遍遍淘洗人生的岁月,也许我们会忘记自己高考的分数,但我们一定会铭记学校和老师栽培我们的这份深情厚谊。
我曾以为,学校如树,学生如鸟。树静鸟动,鸟儿从这颗树飞到那颗,大树迎来这批鸟又迎来下一批。而今,我们已毕业,我更同意学校如根,同学如叶。正像歌里唱的: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三年来,学军正如同一地粗壮的根脉,不断地向绿叶输送养料,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更为我们的人生导航,让我们那颗因年轻而略显狂躁的心得以安定。微风吹来,树叶飘飞。尽管离开大树,但是,我们的路上充满回忆,因为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最后,祝愿母校百年长青,祝愿母校的每一位老师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