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江南烟雨,烟雨梦散文3篇 作家江南烟雨

时间:2024-01-16 14:49:13 综合范文

江南烟雨,烟雨梦散文1

  汩汩流水,碧江沉烟,淋淋细雨,低柔而温婉的曲调,红袖飘香,素衣秀发漫散的温柔,还有那油纸伞下的款款柔情,每一幕触动心弦的画面都似记忆过往的深情流连,于那暮云将至鸿雁入杳之时渐渐远去僵硬的身影,却又会在转瞬回眸之际深深锁住那颗烟雨迷雾中的痴恋之心。

  青石桥上的烟雨是一首脱离了古韵的诗,虽然远离了昔时的华丽,但在这个充满了温情的画幅中,更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江南风韵——似梦非醒的迷离,前世今生的寻觅。曾无数次想象着江南的摸样,想知道是否那清秀的烟雨都如古籍般描述的不染纤尘,是否那伞下的朱颜,都遮掩着一双惹人怜爱的泪眼,是否那雨中的故事真如诗人吟咏的那般柔婉又缠绵,是否那承载了韶光渐逝的.青砖绿瓦,都会让心中藏墨的骚客流连忘返。

  也许她只是一个梦,一个烟雨之后的梦。每逢如丝般的细雨轻轻飘落到笔尖,那扇紧闭的心扉便会在半梦半醒之间悄悄开启,然后任那份种在江南烟雨中的前世柔情在这片无垠的天空慢慢延续。

  不曾去过江南,却并不觉得江南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仿佛每当细雨潜入的夜晚,江南的烟雨都会不约而至,而此时原本疲倦的步伐也会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古镇忘记了这条雨巷的悠远,走走停停,更多的是烟雨霏霏的缠绵,沐浴古韵的惬意。

  有一天,或者某一个落雨的夜晚,一滴柔弱的细雨随风滴落到深深的心底,于是那张纯白的宣纸上便晕开了一幅江南水墨,一句唯美的词句,两缕袅娜的青烟,在那悠远的古韵中清唱着梦中的柔情百转。

  江南的美景寄托着古往今来的墨客情怀,那如烟非雨的薄雾是为诗赋词的灵感之源,只是这满目烟雨的诗风,半分湿润的词韵总免不了掺杂着凄迷的哀婉。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梦,梦中的每一幕风景,每一位过客都是心中搁浅的情结。碧月羞花的容颜,绝代风华的舞步,重复着,在雨夜,在江南的青石道旁。梦中的水乡,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在等待着前世的约定,绽放伞下的柔情。梦中的笛声婉转悠扬,还有那梦外细雨,滴落阶前的嫣红,流淌着无声的爱恋。

  空阶雨无声,红袖香萦萦。江南烟雨梦,雨中伞下情。多少凄婉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多少文墨滴落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江南,这个魂牵梦萦的古镇究竟蕴藏着前世的多少柔情,那个亲切又疏离的青石板又镌刻了一幅怎样感人至深的画卷。这一切也许都只会在下一刻细雨飘落时才会落定尘埃,也许她永远只是一个醉人的片段。梦中逃逸到现实的画面,就像每次细雨滴落脸颊的瞬间,在那个没有尽头的梦中都以为是江南烟雨中浮现的倩影在为前世的寻觅滴落到今生的情缘。烟雨江南,躲不过的雨巷,避不开的油纸伞。

  当第一阵春雨下过,没有了冬日的寒冷,迎来的是温暖的春天以及那无边无际的绿意;当最后一阵春雨下过,春天便走了,告别了了那令人留恋的但却又短暂的春天,迎来了那烈日炎炎的夏日。

江南烟雨,烟雨梦散文2

  想你,呼唤的手臂在我希望之中,穿过薄霞的春光,穿透我的黑发你的手……

  不是梦,又是梦。

  都说十月的江南是画中画,十月的莲花是景中诗,江南,乌镇……墨瓦、碧水,蓝天、拱桥,青石路,莲花池。远山云烟缭绕,时而卷成一团,时而舒成一片,化作淡白的纱雾,朦胧的画卷映着江南的水乡。脚下静静流淌的小溪,婉约柔媚,仿佛酣梦中少女那般恬静,古朴的乌篷船在水面上荡漾着现代乌镇人悠闲的心情。身着五颜六色的花布衫的女子摇着小舟,哼着小调,让人心生无限遐想……

  乌镇,多么美妙的名字,一曲“十八相送”的婉转古韵,似乎看见长长的巷子里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接着仇怨的女子轻叩着石板,缓缓走来,是谁初开了情窦?是谁遗落了相思?是谁染红了她的朱唇?还是她的朱唇染红了江南?少女多少情愫醉了水乡,醉了梦呓。

  一直,一直向往江南水乡的秀美,向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向往着鲁迅儿时的快乐,乌墙飞檐、雕窗青瓦的老屋,与镇上身着时尚的年轻人,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境,置身于传统的特色作坊里,呷一口紫砂壶泡出是香茶,喝的是味,品的是韵,悠闲中透着小镇风情的醇厚和浓郁的文化沉淀,多想与江南水乡结一份深缘,把人生的梦埋在飘飞的烟雨里。

  清风拂过,水乡的夜夜凉如水,温婉迷人,找一溪畔的古老茶馆,静观对岸长长的小店,红红的灯笼如梦如幻,辉映着石桥,绚丽斑斓,恰似莲花姑娘绿色的裙裾,倾情的霓裳,扬起曼妙的舞姿,送来无限的欣喜和惬意。饮一杯水乡的米酒,让心儿沉醉……

  不是莲,又是莲。

  独步城市,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喧嚣,繁华如一粒微尘,我知道城市的一切不属于我,我像一个偶尔从江南烟雨梦中逃出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这里我找不到一朵洁白的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歌,只能用文字打开紧锁的心门,看那些美妙的字符似一滴滴水,从高处落下,穿透时间,穿透历史厚厚的的墙壁。

  水乡,也许在常人的眼里并不华美贵重,可它千年那份特有的质朴,幽韵那份厚实的人文气息,书院,故居……掩映在修竹轻蕴之中,记录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水乡情怀,承载着江南古镇的鼎盛学养。

  这世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江南更美的风景,晓风中,似乎远远的飘来小镇特有的“姑嫂饼”的香味……我向往已久的心灵纯美在记忆里演绎一个清纯女子,牵着歌唱的衣裙,挽着江南轻盈的舞步,让纤尘不染的灵魂如梦的脚步划向江南水乡的每一个日出。

  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里,与“花中君子”遥遥相对,耳畔渐远了尘世的喧嚣与烦忧,那质朴无华的独特美感,“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风骨。让我懂得:“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一些人、一些事、真实地存在我的生命里,无论怎样的感怀与无奈,生活的原色是真实。

  站在佛前,许下今生的愿望,期盼自己也能做一个如莲的女子,拥有一颗莲的心,在纷争的世界里不斗,在喧嚣的背景下不争,携一份莲香,暖暖的走向生活。把无限的情怀垂于杨柳岸,任它守候心中那淡淡的江南烟雨……

江南烟雨,烟雨梦散文3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惟她独好。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艳如诗。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她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诗人,她是一个至纯至真的女作家,一个流落人间的精灵……

  她就是林徽因,一个多面的、并不完美的林徽因,一个超越了绯闻女主角的林徽因,而她是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

  她出身名门,留学欧美。但是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正是因为这种早期经历,才造就了任何女性都无法超越的强大内心。

  她是一个严肃的人,是一个博览群书、心口如一的人。徐志摩为她而离了婚,但她没有逾越男女界限,只是将他作为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和知己对待。她不仅在生活方面如此,在事业方面更是如此。对建筑具有天赋异禀的她,经常出没于荒郊野外进行考察,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反复丈量,终为中国建筑学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以优美的文笔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思,对枯燥的古建筑进行了婉转的描述,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建筑学者独特的贡献。

  是谁说过,人生定要起伏方可平安,太过顺畅反而不得长久。

  林徽因的好日子,其实是太短了。在那个动乱时代,战云压城,但即便“战火烧到了太太客厅门口”,她什么都不怕;但是当她听到守军撤兵的消息时,一种强烈的耻辱感涌上心头。

  有一天,夫妇俩收到署名为“大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们参加一个会议。他们愤怒的撕碎了请柬,决定举家南迁。

  经过一路辗转,最终来到了李庄。不幸的是,肺疾侵蚀了林徽因,再加上是严冬,旧疾再次疯狂反扑,击倒了林徽因。就算是这样,当美国好几所大学和博物馆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到美国工作,并及时为林徽因疗病时,她婉言谢绝道:“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如我必须死在刺刀和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尽管在李庄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研究中去,于是成就了建筑界的一个传奇。

  她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远远超出了大家平日里所认识的林徽因。

  她的努力与等待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随着抗战的胜利,林徽因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空。林徽因回到北平以后,与一些慕名而来的学子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文学、艺术、建筑,融会贯通,妙语连珠。

  只是,当难熬的夜晚来临,她在床上辗转反侧,整夜咳嗽不得安宁,半夜里一次次吃药、喝水、咳痰……这一切都只能孤身承受。

  就算是这样,她也揽下了设计国徽的重任,一连数日通宵达旦地工作着,满地堆的都是资料和图纸。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最后的图案出来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国徽。

  夜晚又来了。

  林徽因半夜醒来,呼吸突然变得急促……黑夜的幕布一点点拉开了,死神的黑袍悄悄落了下来……曙光悲怆地将温热献给这间雪白的房间,和病床上雪白的人。

  1955年4月1日,清晨六点,在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世界刚刚睡醒,朝露还没有被蒸发。这样的时刻,其实是很适合天堂打开大门,迎接这个美丽绝伦的灵魂的。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一代才女的人生,被季节封存在四月天。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