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一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时间:2024-01-16 17:54:39 综合范文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1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2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3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