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十堰导游词3篇 湖北十堰导游

时间:2024-01-17 17:04:33 综合范文

十堰导游词1

  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总面积1190平方公里,城区203平方公里。总人口40.69万,城市人口29.33万。是鄂豫川陕边境的对外开放城市。

  十堰在商代至元代,属郧阳府郧县管辖,清代中期,这里的人们为谋生计,先后在百二河与犟河上筑起堤坝,以蓄水灌溉农田,称堤坝谓之堰,两河之上筑坝共十道,故名十堰。

  十堰市是鄂西北旅游中枢城市之一。它东有以“仙山琼阁”而饮誉海内外的道教武当山;南有神秘莫测的天然动植物园——神农架;西有竹溪县境内的.楚国长城遗址;北有烟波浩渺的汉江。市内有以林海、云海、峰峦、瀑布制胜的赛武当自然风景保护区,有白马寺、回龙寺、清真寺等宗教名寺。

  十堰是闻名海内外的汽车城。世界三大卡车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我国四大轮胎厂之一的东风轮胎厂,都建在这里。“汽车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对世界开放。现与南通市、美国奇里科绥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十堰汽车工业为主体,橡胶,轻纺,电子,食品等工业也随之发展。

  十堰是一座独具风彩的“百里花园城”。青山环抱、空气清新、交通方便、市容整洁、秩序安定、风气文明、住房宽敞、舒适宜人。文教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文娱设施星罗棋布。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十堰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十堰参观游览。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邵丹,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也可以叫我李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俩为大家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在以后的旅行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大家,使大家旅途愉快。在游览之前,大家不妨看看窗外,公路两旁所栽种的树是十堰市的市树――香樟树,及市花广玉兰、石榴,看着它随风摇动的样子,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向我们讲述一个被埋藏的`历史,一个城市兴旺的历史。

  很多游客都会问,十堰为什么会叫十堰,早在商代时,十堰属庸国,在《一统志》中则是这样记载的堵水也叫庸水,堵水自房县、竹山县来,北流十堰,西流汉水,战国时十堰为镇,民国初年,郧县管辖25个保,十堰是其中之一,相传十堰原是“张家庄”,明朝时期,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屯兵河南洛阳,后住扎在黄龙滩上,在十堰地区活动长达了三年之久,张献忠也在崇祯二年屯兵这个地方,当地农民纷纷投军而去,使本来人口不多的山区变得更加稀少。

  后来山西与湖北一些镇的移民结队来这里,其中金牛镇中陈姓人比较多,还有铁匠,由于手艺高招,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人来这赶集。后来人们把张家庄改叫做"陈家街"也就是现在的十堰老街。由于陈家街铁制手工艺较发达,这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清朝中期,沿河先后筑起了头堰、二堰、工筑六堰。在花果境内的犟河上也拦河筑堰,筑起四堰,其总共有十个堰辖,因此称为十堰。

十堰导游词3

  磨针井,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咸丰二年(1852)重建;1981年湖北省政府拨款修葺,恢复了原貌。磨针井占地5000平方米,庙房52间,建筑面积1543平方米。中国有句名言“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说的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在磨针井,讲的确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的故事。磨针井里的铁杵、井以及供奉的神像,壁画都是围绕“铁杵磨针”的故事建造的。那么,道教又为什么要修此庙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参观完武当山风景区后能够得到答案。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磨针井道院,大家请看祖师殿前埋着两根碗口粗、半米高的铁针,乌黑发亮。相传,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幼年)得到玉清元祖紫气元君(女神仙)的指点,到武当山学道,因感年久不成,欲出山还家,紫气元君为启发他再坚信心,就变为一位老妇,坐在溪涧边磨铁杵,太子问:“干什么”?老妇说:“磨针”。太子说:“这要磨到什么时候”?老妇说:“功到自然成”。太子悟到了这个道理,返身回山修炼,终于得道飞升。相传,净乐国太子入武当山学道修炼,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走到这里,其师紫气元君化为姥姆以“铁杵磨针”点化后,复回山中修炼,终于得道升天,成为北方的真武大帝。殿前这两根大铁杵象征着老妇所磨的铁杵,这个宗教故事表现了中国人对事业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精神。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祖师殿,祖师殿面阔三间,殿内悬挂“峻极于天(此匾形容武当山高入云霄,一柱擎天。在此比喻玄帝的恩德永远像武当山那样美好,它可与天同埒[liè])”匾额。原供有太子塑像,现殿内供奉陈抟像,为明代木雕,像高1.02米,通高1.1米,头戴太山冠,身着道袍,端庄挺坐。四壁绘有《真武修真图》壁画,线条古朴高雅,构图巧妙,人物刻画传神,山水云树有致,具有浓厚的地方民画风格,生动的反映了真武上山修炼的曲折故事。殿上悬挂“保合太和(意思是武当山天地阴阳平衡,能使万物顺利繁育生衍)。”匾额。殿旁栏台高举,拱拥姥姆亭一座,重檐雕脊、亭亭玉立、轻俏典雅。亭中有井,井上神龛供奉铁铸饰金姥姆磨针像,手捧铁杵,头微侧偏,笑迎过往游客,以高超的铸造艺术,渲染真武修真的故事。祖师殿前,是一座四合院式道院,幽静雅适。在姥姆亭墙壁上,嵌着一块直角化石碑,化石形如竹笋,状如墨鱼之脊,有半透明弯月状纹。据考证,距今约4。5亿年,与三叶虫同为古生海洋动物,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武当山太子坡停车场,大家现在见到的是一座古朴饰栏望柱石拱桥,这便是复真桥。从复真桥拾级而上,是一座耸立于云端的山门,门为砖石结构,歇山顶式建筑,下为石雕琼花须弥座,红墙翠瓦,门楣砖雕匾额刻着明永乐十七年(1419)驸马都蔚沐昕亲笔提写的“太子坡”三个大字。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背依狮子峰,右为天池,雨时飞瀑千丈,左为下十八盘,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因“铁杵磨针”的传说,在此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这座道观改为复真观。国内的很多建筑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太子坡却是坐东朝西,这是比较少见的。

  复真观,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1684)、二十九年(1690)曾三度重修,1983年湖北省政府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有庙房105间,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当年的规模,是全山最大的道观。整个建筑布局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感。

  门内依山势的回转起伏,建夹墙复道,曲曲弯弯,犹如波浪起伏,称之为“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跟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建“九曲黄河墙”取曲径通幽之意。从进门到出门,布局独特,古往今来,有“一里四道门”之称。进入二道门,便走进了“复真观”。复真观,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为廊。这里有一幅“复见天心虚危应宿峰峰碧,真成神武旗剑扬烟处处玄”(上联署“甲申季秋”,下联落款“监院洪永寿敬立”。虚危应宿: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各自归位,道教所崇拜的圣神是北方之神。旗剑扬烟:特指真武神。此联的大意是为了表达真武神的功绩,武当山到处都布满了祭祀真武的庙宇,青山作证,有关真武的故事处处可闻,人人皆知。)的对联,二道门内为方石墁地的院落,南边建有石砌祭坛,上边安置一口大钟,击打则万山回应,北边建有造型精巧的砖雕焚帛炉,中间为高大的照壁,镶嵌有“福”、“寿”、“禄”三个大字。在这里,香客、信士在烧完香后,闭上眼睛,用手去摸照壁上的“福寿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摸到“福”字,预示着福如东海;摸到“寿”字,预示着健康长寿,摸到“禄”字,预示着坚实稳固。然后在到祈福坛上撞吉祥金钟,按摸到字的个数,每个字撞三次,便能完成心愿。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虎殿,殿上悬有“体慧长春”(体:世界的本源;慧:指悟道,泛指智慧。匾意为玄帝的智慧无穷,思想和精神长存而不失,赖以永年。其精神永葆青春活力,像春天般永远激励每一个信士,遇事要不懈地女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增长智慧和才干。)匾额一块。为什么武当山的道观都建有龙虎殿呢?这是因为武当山的建筑都按照五行四象学说建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龙虎殿是守门神殿,殿内青龙、白虎神像都很威严,店内建有“王灵官”的塑像。相传,王灵官是真武的舅舅,甘愿为真武把门,他长有三只眼睛,手拿兵器。王灵官塑像边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天知地知未有不知善报恶报迟早要报”;下联为:“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切莫害人”。紫霄宫有王灵官的塑像,金顶为他建有专门的殿堂。龙虎殿门框上有一幅对联:“五百羽林仪仗分列铁骑鸣处震威远,三千世界名山独峙炉烟霭时流祚多”(上联署“公议诚心胜会”,下联署“众信士顿首百拜敬献。”五百羽林:指真武大帝的五百名官兵;三千世界:道教以为宇宙有亿万世界,极言宇宙世界广大无边。此联意思为真武大帝五百名随从官兵,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威声显赫,远近皆知,天下名山很多,世界有亿万,但惟独武当山的名气耸立在这些名山的顶峰,这里的香火旺盛,灵气十足,香炉里的烟雾飞向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福气,闻到香味,就会带来更多的好运。)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