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5篇(中国文化故事100例)

时间:2024-01-19 14:52:15 综合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1

  陈胜是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的一个农民。一天,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陈胜低着头,不言不语,同伴们就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忽然抬起头,说:“将来咱们要是富贵了,可千万不能忘了穷哥们儿啊!”

  大家听了,都笑道:“你我现在穷成这样,还说什么富贵不富贵?”陈胜叹口气说:“燕雀怎么能够明白鸿鹄的志向!”

  后来,秦二世征兵戍守边疆,陈胜也在被征之列。他同另一个农民吴广因为身高体壮,被派为领队的头目,奉命开往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附近),并限期到达。

  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同行,恰逢连日大雨,道路难行,走了好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陈胜和吴广暗中商量:“看来我们不可能如期赶到渔阳了,与其因为误期而死,还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这里起义,大不了也是一个死。”原来,按当时军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处死。

  两人商量定了,就趁着军官喝醉时把他们杀了。随即召集大家起义反秦。陈胜、吴广发出命令,定国号为“张楚”,并下令大家各袒右臂作为标记。他们首先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后纷纷响应。

  陈胜、吴广编练部队,整肃军容,而后攻下附近各县,收集兵力,继续扩展,接着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这时陈胜的部队已拥有战国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于是他们就以陈县为根据地,拥立陈胜为“张楚王”。

  这个风声一传开,各地饱受秦朝欺压的人民纷纷响应,他们杀掉当地的官吏,举起了义旗,反秦风暴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故事启迪】陈胜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陈胜还被拥立为“张楚王”。可见,贫穷并不可怕,贫而无志才是最可怕的。“苟富贵,勿相忘”是陈胜与穷苦出身的同伴们的约定。后来,陈胜果然富贵了,但是,当以前跟他一块干活的有些同伴来找他时,陈胜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便为日后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境中沉沦。年轻人只有有从坎坷和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不断的成长,通过历练,矫正自己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努力学习文化技术,掌握一技之长,仍然会有美好的明天。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2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所有汉字,并将它们传授给了后人。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3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4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5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