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1
考完试我们要分班了,终究是不舍得。
我记得我们是全年级纪律最差,成绩倒数,常常让老师们喷血批评的一个班吧。
即使这样,大家都很开心吧。
记得那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多么难忘。
记得那个上课睡觉的香肠。
记得那些下课打架的男同胞们。
记得那些上课抄作业被老师发现的同学们。
记得那些星期日回来飞来飞去找作业抄的同学们。
记得那些数学课上小组评论讲黄色片的男同学们。
记得那些语文课上飞奔上去黑板擦别人答案的同学们。
记得那些下课互相脱裤子的男同学们。
记得自习课哄闹的场面。
记得那些我们做过的疯狂事。
我们要分班了,会难过麽?会伤心麽?会崩溃麽?
告诉你们,这是必须的。
我们从军训走到现在,从陌生人走到闺蜜,走到死党,走到兄弟,很不容易。
我们会恨学校为什么把我们分开,因为大家都那么不舍。
走到另一个陌生的班级,恐怕就没有那么热闹了吧。
好吧,如果这样。
就拿起大伙的笔写死波定吧。
——致八班的童鞋们
那些年2
他们,是光,是不变的希望,也许有人不喜欢他们,可是只要有行星饭在,就会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青春只有那么几年,有些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学习,换来了一张高考试卷;有些人,把青春随意挥霍,换来了日后的碌碌无为。而我们,把青春甚至一生的时光,给了他们,那十二个值得我们去爱的男人。
20xx,0408
终于出道了,他们应该很高兴吧。努力了那么多年,终于还是没有白费,上天给予了他们回报。记得初识他们是在快本的舞台上,一首“history”震慑了我的心。从那以后,我知道有这样一个组合,他们叫EXO。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第一次出专辑,成绩并不好,足足有一年没有活动过了呢。
20xx,0408
但在那个夏天,第一张正规专辑《XOXO》在瞬间火遍了韩国,接着,在中国也迅速走红。自从专辑发布之后,凡是有行星饭的地方,你都会听到专辑里的歌,这张专辑,也打破了前辈“东方神起”专辑几年来保持在韩国的记录。后续曲《Growl》14个第一,也证明了他们的人气和实力。在这之后,十二只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奔赴各地演出,他们到了机场,前线的饭们去接机,导致机场瘫痪。人气虽然有了,可真正的饭,却并不多。他们的容貌比女孩子还要好看,许多人说,他们整容,许多饭,爱的也是他们这张脸,可他们真的没有。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化妆吗!只不过是化妆的技巧好一些罢了。在机场,街头见到他们,见到没有化妆,素颜的他们,其实要比化妆好看得多,用鹿晗的话来说,不能说哥哥没美,应该说帅。许多别家的粉丝,听到有脑残粉,以EXO的名义骂自己家偶像,然后两家粉丝互掐,这样真的不好。要知道,前辈们和十二只相处得很好,都是SM公司的人,家族爱是满满的。也请各家饭们理解,谁家没有些脑残粉。《十二月的奇迹》里面一首首歌,蕴含着浓厚的圣诞气息,你会被鹿晗,伯贤,chen,D。O。的完美声线打动,会被那优美的旋律所动容,会被他们精湛的舞技所震撼。
新的一年,十二只发展的很好。
20xx,0408
快两周年了呢,奇葩们经历了很多,饭们也越来越爱他们,只是不少人还是对他们存在偏见。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在饭心中,永远是最好的,最棒的。
他们是光芒,是希望,是命不是梦。WEAREONE!
那些年3
伴着丝丝愁绪,打开尘封已久的皮阀,里面装着我的回忆,永久的温暖着我的心房。经过风雨的洗礼,大地焕然一新;经过四季的推移,树又长出新芽;经过时间的流逝,才发现自己淡忘了许多。但仍然无法忘记那个人对我做的那些事。看着那黝黑的脸庞,就会想起他几经沧桑;触摸那过去的伤疤,就能猜想几经磨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而他是我的父亲。
他为我做过的事,多得无法去一点一点回忆。但有两件事足矣让我懂得他的爱,翻开记忆的笔记,隐约看到一间简陋贫寒的小屋内,一位父亲忙着手中的工作,而那工作是为了他的女儿。由于简陋的小屋无法抵挡冽冽的寒风,女儿无法安心学习,父亲便砌起了火墙为女儿保暖,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时间与汗水换来了一个完美的火墙,但是爸爸的手上留下了伤疤,是为我留的,我的心就这样留下了抹不去的痛。
翻开笔记的下一章,考试那天,窗外下着蒙蒙细雨,带着紧张的头绪走进考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个电话打断了思绪,原来是父亲,他在百忙中打来电话,匆匆安慰我后,便挂了电话。虽然只是几句话,但在那一刻,泪水从眼角流下,爱瞬间融化了我的心。
在漫漫人生中,他在我心中留下了故事。如今,皱纹爬上了他的脸颊,格外显眼,早出晚归的他为了我付出了,努力了,拼搏了,他是我最伟大的爸爸。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件衣服穿了很久,破旧了还没有扔;有一种爱停留了很久,岁月与时间无法消磨的爱,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男人比父亲对我的还要深。父爱如山,是风雨的避风港。
记忆的那些事,他为我留下了爱的足迹。
那些年4
§Chapter1
“门边闪出一个人影……”
这是熏第一次与他相遇的场景了。
怎么说呢,这简直像一场梦,只有当他的头像再次闪烁时,她才知道,这的确是事实。点开
“Hi!”他说。
“Hi!”她说。
此后便没有了谈话。
§Chapter2
他是羲,是初一下半学期转过来的,也是初一下半学期转走的。
当男生女生经过一个暑假重又回到这里时,难免会有一些话要叽叽喳喳的。刘老一走,就像一群吵闹的小麻雀。“咔”。像是被人拉了电闸,教室里一片静谧。熏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黑色身影从门边闪过,顺着大家惊奇的眼神,背着单肩包放荡不拘地走到了那张唯一的空桌子。
熏笑了一声:“真像个黑乌鸦!”随着黑一套想往上看还真有点难——这时的熏才发现,他尽是如此地高!对比那一身钉着铆钉的衣服,这张脸到没给熏太多惊心动魄。只是刘海很厚,遮住了大半个脸庞。过了一会,刘老进来了,于是,议论便戛然而止了。
她知道,羲是个劣迹斑斑的孩子,(其实羲比熏还大,叫孩子貌似不太好吧)他剪他喜欢的发型,他差不多一个星期交一个女朋友,他随心所遇地喝酒,抽烟,他肆无忌惮地骂着脏话,他像抽了风一样在马路上与别人飙车但熏一开始就不认为羲坏到骨髓,他只是叛逆。
当然,这些别人还不知道,这些只是老师跟她说的。老师非常担心这样的人进来会不会影响班风——至少经过半年,曾经的班风已经好转。老师当然得跟熏说。熏是班副,又是老师心中的乖乖女,不和她说。跟谁说呢?
当然,老师并不知道,这个貌似乖巧的身躯里,种子也在萌发,但,至少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就表现得没这么明显。十几岁的孩子么,那个不叛逆?
§Chapter3
早读课,波澜不惊,在同学们游离的眼神中度过,熏显然不太认真,她总是有意无意地往后瞥一下,羲已经和旁边的磊混得很熟了。两个人有说有笑,与刚才有些不同,羲带上了一副薄薄的黑框眼镜——真的很薄,大概是为了装酷才带的吧。“喂!”旁边的琳掐了熏一把,熏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才把眼光从羲那里收回。熏呲了呲牙,不是一般的痛!
“叮——”条件反射地走向走廊,大家就说开了“新来的那个叫什么?好酷啊!”“诶,你说他怎么那么高!”“他的刘海好个性啊!”当然,这基本上都是女生说的,男生眼里却分明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熏在里面静静地听着,看着,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他太多事别人几乎一无所知。她也不想说说了就没什么意思了,她喜欢听他们互相调侃。熏看了看羲,他目不斜视,没听到般淡定,仿佛早已习惯。
未完,待续~
那些年5
很久以前,我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我想要什么就来什么。可很久之后,我发现许多东西你拼命地追,拼命的抓,可是却像流沙一样慢慢在指缝中落下。
刚上小学时,我交到了第一个同甘共苦的朋友。
那时大家谁也不认识谁,只能靠老师上课点名来记下同学的名字。可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天上课时,老师叫我的名字,让我回答问题。我回答对了,老师就让大家鼓掌。可那节课下课我出去玩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追着我大叫:“烦死你!烦死你!”我不解,为什么昨天我们还不认识,今天他竟然一直叫我,还一直喊烦我呢?到了第二节上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思考了大半节课这个问题,终于明白了:我的名字中含有“凡”字,谐音是“烦”,而同学回答问题,老师让大家鼓掌得更少之又少,所以这个同学就认识我了。可我并不想这样,他成天叫着“烦死我”,搞的我快要烦死他了!我找了老师,老师把他数落了一番,之后,我们约定,谁也不与谁起外号,要做最好的朋友!这样,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小学结束后,我们约定:放假再见。
上初中时,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学校,而小学毕业时,当时大家都忙着写同学录,我和他就在对方同学录上约定,到了初中放暑假时,我们再见。
放假的第一天,我一大早就起床,想好好放松一下,突然想起来了六年级与我朋友说过的一句话,一个诺言。我就整理好衣服,动身去同学家。一推门,那个朋友正在桌前坐着,我走进一看,他正在玩手机,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我叫了他一声,他突然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大叫一声:“吓死我了”。我说明了来意,想请他出去玩,他简单一答,就长篇大论的给我讲起来他的游戏。而我不经常玩手机,更不玩游戏。我突然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关注游戏,我关注学习。
我突然感觉,我从来没有这个朋友,我认为他也失去了我这个朋友,现在他最好的朋友是手机。
那一刻,我忽然有一种很累很累的感觉。原来大人所说的累,就是一颗心忽然变得很沉重很沉重。
成长,原来是这样,或许,真是是一场幸福的灾难。
那些年6
每个人都流过很多次眼泪,或因喜悦,或因悲伤。每次流泪都是难忘的经历,多年以后想起来,仍颇为珍贵。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小时候,我总爱哭。上初中之后,哭的次数逐渐少了,可骨子里仍是那个懦弱胆小爱计较的`小女生。敏感加爱哭,铸就了一个“不明事理”的我。或许,人人都不喜欢这样的人吧!我一直傻傻的,以为同学们都会像母亲和朋友一样迁就我,直到那一次。
那是一次考试,我趴在桌子上,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填着答卷。没人关心我?尽管我知道是考试的缘故,可心底还是有抑制不住的孤独与失落。考完试,同学们都在嬉笑打闹。一瞬间,我明白了,青春期的我们谁能没有烦恼呢?也只有我会傻傻地把自己的烦恼展现给别人看吧!后来,我学会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若不是太伤心,也就不会再哭了。
小时候摔倒了,看看周围,有人就哭,没人就爬起来;长大后摔倒了,看看周围,有人就站起来,没人就哭。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泪少了,真实的宣泄也少了。可是,我宁愿被嘲笑,也不想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些年7
阳光、冰雪、风雨、星月,如同转轮上的桨,浓缩成短短的昼夜,看匆匆忙忙演绎着千百年重复的童话。稍纵即逝的流年光景,诠释着夜的美丽;穿梭的生命,在二泉的乐曲里悲悲戚戚。
那些年的眼泪,如今发酵得成了时光的酒,在以后轻抿。
记忆中的第一哭一定是在母亲的怀抱中,我不懂语言,不懂面前的东西,不懂这个世界。哭泣是我对这个世界第一声最诚挚的问候。婴儿时,每一次哭基本都有人哄,似乎哭有魔力,可以召集那被称作“爸爸”“妈妈”的人。
幼儿园时,我第一次入学一声不吭,强忍着,看着别的孩子大呼小叫。我只是回头,再一次握住母亲的手,说了声,再见,便进去了第一个校园。那年,我看到朋友们手里的小玩意儿,总想也有一个,带回家一个人玩。幼儿园门口是有一个小摊的,专门卖小玩具,小朋友们的玩具也多半来自那里。我为了得到一个,在那一天,哭了出来,像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像头倔强的熊一样,甚至在地上,拉着妈妈的脚打滚。妈妈自始自终,不买。旁边有老人过意不去:“给孩子买一个吧,不就一两块钱吗?”“不买!”
我放弃了。现在看看,如此幼稚的东西没有半点吸引力,怎么当时就会怎么做,怎么哭得死去活来呢?以后,我再也没伸手向母亲要过零花钱买东西。
上了小学,三年级正是一个分水岭,心里也是焦躁得很。终于,我为一次毫不起眼的事与别的同学扭打在一起。我是哭着打下来的,我想不起谁先动手的,想不起来有多疼,想不起来双方扭曲的面部表情,只知道我的眼泪是掉下来了的。事后,去了办公室,被死党们架开,半推半就地进了办公室,哭着去的。
我知道了打架的危害,我或许得胜了,但不再出一次手。不明白那时的眼泪的滋味,苦涩或迷茫。愤怒或伤感。
四年级,我开始到图书馆借书,在学校里,在家里如痴如醉地看。总有人好奇,想来“借鉴”一下我看的什么书。我都是一并打发走。终于,有个同学不分轻重直接动手。我的书,血红色感叹号的书被“哧啦”一声撕开,我望着他,双方眼里都充满惊恐。
我大哭起来,眼泪如雕塑家的锥,一下一下,一丝不苟地从我脸上划过。我很快大叫起来,冲他吼:“你干什么,这不是我的书,你赔我。”事后回忆,真是愚蠢,怒吼顶什么用?可是,当时是实打实的哭了。
六年级,我参加了舅妈一个远方亲戚的葬礼。我突然想到他死了,我也会死。第二天,我缩在被窝里,想象死就像睡去一样,无感无知,想到与自己的一切分开,便冷汗直冒,留下困苦的泪。现在我在看过卢梭,一行大师的书后,我终于卸下了这个包袱,不再恐惧。经历过死亡的孩子,才算成了人。
我的成长,是经过泪水的洗礼的。人啊,总要有那么几次幼稚无知,总要有几滴无知懵懂的泪。不经过那一次痛苦的领悟。那能有今天刻骨的铭心?
那些年,我的幼稚我的泪,像诗在风沙中,漏过指缝,却又催我成长,催我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