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被改变1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秩序的改变
⑴一种新的、重要的传媒,往往会给旧的文化秩序带来强大的冲击,迫使其转变观念或改换运行轨道。如印刷术发明后宗教书籍的大量发行打破了贵族和传教士对宗教及其他知识的垄断,教会的“知识权威”逐渐崩溃,旧有的文化等级秩序就此被扭转。
⑵而今天,互联网上的一些迹象,可能导致一些本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或事物的变迁。首先,印刷时代深入人心的“作者”概念将会发生异变,甚至完全消失。远古时代许多口语作品,如《荷马史诗》、《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等,都没有明确的作者,它们来源于民间多人创作,在一代代远古人群的口口相传中经过多次增删润色而形成经典。现代“作者”概念是在书面文化出现之后,作为个体的作者可能被确凿查考并且其著作权受到尊重的情况下才形成的。但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将来受到挑战,因为互联网、数字化传播、影像制作程序等媒介技术,将导致新一轮的“集体创作”现象出现。如:网民使用软件修改、增删某张有趣的图片,经多次转发和反复改绘后成为广为人知的网络作品。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复现了远古时代初民们歌咏史诗的情景:每个讲故事的民间艺人都在一次次重述中为史诗增添自己的精彩构思,而他们的名字则散落在漫长反复的流转迁徙中······
⑶对“作者”观念形成更极端挑战的将是“电脑游戏”或“程序创作”。随着大型计算机和高级程序软件的开发,电脑将能够处理越来越复杂精密的任务,甚至具有相当的创造性。
如果一部电影是某个程序依据过去的成千上万个文学故事、电影故事的元素重新组合编织而成,它的作者是谁呢?电脑、程序员,还是所有艺术先辈?
⑷还有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随着游戏画面像素的提升和故事情节的复杂精致,使得高端游戏越来越接近电影故事片。于是“电影游戏”、“互动式电影”的跨门类产品便诞生并迅速增值起来。
⑸游戏在美学上可以给电影提供的主要表现在:互动情节和开放性结局。玩家可以参与各个环节的发展,改变情节走向,获得不同结果。从电影的发展史来看,其实也存在着一个从“独断”式结局走向“开放性”结局的过程。不少故事片事实上早已具备了与游戏相似的思路,只是到目前为止,电影的情节走向仍然是由导演设置的。在未来,观众则可能会加入情节的互动过程,通过观影时的操作去影响故事结局。
⑹但是,游戏式电影从根本上说不应成为电影主流,它们只应是电影产业中“娱乐片”这一分支的组成部分。因为传统电影和游戏的本质在于:电影以观赏为主,好电影除了情节引人之外,还应该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超越性的哲理意味;游戏则以互动为主,给人以饱满强烈的感官刺激,提供消遣时间的愉快方式,但游戏结束后一般不会产生意蕴回味和思想提升。因此,二者的融合不应该成为影像艺术的主潮。
⑺总之,未来影像媒介与技术的发展可能出现更多混融、越界的文化现象。互联网这个包罗万象的媒介将催生出更多融会多种文化形式的影像产品,冲击和重组传统的文化与艺术的秩序。
1.文章第⑸段的“独断”指 。(1分)
2.本文从两方面阐述“新媒介对传统文化秩序的改变”。它们是:(2分)
①
②
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⑶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 而电脑技术的发展必定将对传统“作者”观念造成冲击
② 如果一台电脑收录了上万或上亿个“故事原型”,然后根据某些预设条件(如“悲剧”或“喜剧”之类)进行故事元素的组合排列,完全有可能“制造”出合情合理的影片的
③ 或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电脑还无法编制出精彩纷呈、异想天开的作品
④ 而在未来,是否电脑的艺术创作终将强大到人脑也难以企及的地步,我们尚不能预知
⑤ 但制作普通类型的电影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A. ④②③⑤① B.④①②⑤③
C. 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⑤①④
4.下列有关文中“传统文化秩序”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一词经过长期的历史沿革,具有稳定的特征。
B.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规律性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
C .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实意义的文化概念和形式。
D.具有一定历史传承,较为稳定的文化概念和形式。
5.第⑹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6.你是否同意“二者的融合不应该成为影像艺术的主潮”之说?请具体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全由导演安排设置的/预先安排设置的/没有观众参与的剧情结局。(1分)
(答“唯一性”算错)
2.①印刷时代深入人心的“作者”概念将会发生异变。[可以抄第(2)节第2句](1分)
②“电影游戏”、“互动式电影”的跨门类产品诞生并迅速增值起来。(1分)
3.C(3分)
4.D(3分)
5.内容上:提出了游戏式电影不能成为电影主流的观点;结构上:对全文观点起补充作用/问题探讨更辩证/全面、客观。(2分)
6.同意(1):照搬文本理由,如传统电影和游戏的本质不同的具体内容;(各1分)
其他合理理由,从传统电影和游戏双方分别阐释。(各1分)
同意(2):照搬文本理由,如传统电影和游戏的本质不同的具体内容;(各1分)
恰当举例并简单阐释。(各1分)
不同意(1):尽管传统电影和游戏的……不同.(1分)但是……(理由:1点2分,2点3分)
不同意(2):直接阐释二者是可以融合的理由(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评分要求:如同意此说,而理由仅仅是照搬文本内容2分;如有自己独立见解,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如不同意此说,言之成理,体现质疑精神,可得满分。)(4分)
阅读被改变2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能够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剂”焊接机,经试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万美元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写反义词。
特别( ) 节省( )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
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答案
1、写反义词。(2分)
特别(特殊 ) 节省( 节约)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2分)
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 。
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3分)
是指洛克菲勒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反复试验,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37滴剂”焊接机,节约了一滴焊接剂。
阅读被改变3
因为有不容人生沉堕的巨大力量,所以阅读是人们从未倦弃过的活动。从甲骨时代到竹简时代,再由从绢帛时代到而今纸网(英特网)并存的时代,阅读一路伴随我们,坚定地站在每个人的人生边上。它是灯,照亮一路晦暗的旅程;也是塔,指明前行的方向。
人们亦明晰阅读在人生的份量。“开卷有益”、“图书包含整个生活”(巴尔扎克语)、“阅读塑造心灵”等这些格言警句无一不在宣扬着阅读的意义。我们应该可以说“阅读改变人生”。在未知的人生道路上,阅读有时左右着前行与否,或者发展向何方。所以,仍如前所喻:阅读有不容人生沉堕的力量。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谁都不想平庸,可总是有人在自己不查的情况下加入到庸庸之众的行列。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充实厚重的内心。只知盲目从众,昏昏度日,世俗的观点即是无误,人生最大目标不过是完成物质的丰厚。然而经历了丰富阅读的人生就大有不同,它会对生活思考,对生命思考。先辈的经验是前车之鉴,自己的经历丰厚现实之实。于是,自己在阅读中一次次进步、一点点成长,最后灵魂也升华。
肖复兴先生的经历即是鲜明例子。在他的青年时代,社会动荡、偶像坍塌,一贯的信仰失衡、整个青春时期完全处于一种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然而,这个时候就是阅读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人生还有光,还有前进的方向——“太阳还在明朗朗地照耀着,只不过太阳和风雨雷电同在。”所以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坚持下来,最终人生奖赏,他成功地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除却引导方向,阅读还有温暖人生的一面。金庸先生说:“书本不但可以得到知识,也是一生最好的朋友。”好书如良人,阅读即是与之为友。试想,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孤独是心灵的最大猎手,而这时若有一位良友一直陪伴你左右,那情况会有怎样的不同。我们可以忍受贫穷,忍受灾难,但无法忍受沉如黑夜的孤单。所以,在不论何种人生际遇里,我们让阅读相伴身边,便永不会孤单寂寞。
“人的生命过于短暂。人的目力不远,听力不深,舌头不长。人的欲望无限。感谢书中的天地,延伸了人的感官,时间与空间顿时化作眼前的小小的平面。”感谢陈村先生这句极启深意的话,我们就以此作为结尾吧。
阅读被改变4
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被平庸缠身,那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什么叫做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要摆脱平庸,就要读书,就要“古今灌浇”。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明言。而只有书籍,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者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在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少年时就开始。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还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藏知识的宝库;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只要我们肯读书,就可以汲取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知识,试想,如果没有书籍传播前人积累的智慧,在当今时代,还会有遨游太空的卫星吗?还会有让我们浏览网络的电脑吗?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少年一代,更应该努力丰满自己羽翼。同学们,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来阅读书籍,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我们同行,让我们一起摆脱平庸,改变命运吧!
阅读被改变5
我是绝对相信阅读能改变人生的,要不然也不会写下这段文字。
韩国有一名作家二志成,曾经穷困潦倒,之后他在几年内读了二千多本书,以惊人的速度,差不多一天一本(之前他也有读,只是后来发现方法不对)。之后出了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吗?》,畅销百万。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像他那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作家。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对等的书来读,让自己的工作越得心应手。读书贵在实践,把你所读到的,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你读的越多,实践的越多,越无人能敌。
少年的李嘉诚表面上谦虚,其实内心是“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和打麻将的时候,他在求学,他们每天保持现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
其实你可以细微观察但凡优秀的人都有坚持阅读的习惯,这其中不乏李嘉诚,比尔盖茨这些首富和商业精英。我们当然不能和他们比,但是我们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