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奥秘1
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3.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2分)
答:
14.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13.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少一种扣1分,扣满2分为止)
14.不可去掉,“据专家介绍”表明以下内容有权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5.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科学的奥秘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奥秘,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里面都有科学的奥秘,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我们东西掉下,会有有引力;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彩虹出现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烧水水开是因为水的沸腾;水结冰的原因是水的凝固······等等许多生活中都有的科学,我们可能不会发现,科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懂科学,就等于不知道生活常识。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科学呢?我们去好好观察吧!
同学们可能都没有发现,万物都有科学原理,科学需要人们发现,懂科学的人一般都会长寿,他能健康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作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就会长寿,所以,别看科学是小科,但是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上科学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专心听讲,仔细思考,认真观察,会达到更好的效率。
另外,我还要讲的一点就是科学家的故事,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吧,他为什么能用镜子聚光然后救妈妈呢?原因就是光的反射,镜子一见到亮的东西,就会反光,反光就可以变得明亮,那么给妈妈做手术就不再那么困难了,所以,科学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可以解决许多难题,只要我们动脑子,联系实际,懂得科学,就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充满探索。
同学们,本周就是科学周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希望我的演讲可以让同学们受益,希望大家好好学习科学,做一个对世界,对社会有用的人,好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的奥秘3
“嘿,《蜗牛迟缓液》,什么意思啊?”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带着这个疑问,聚精会神地看起《喜羊羊与灰太狼》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中的问号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条疑云——蜗牛遇到盐真的会融化吗?为了解除内心的疑问,我决定去捉几只蜗牛做实验。。
刚刚下过一阵雨,地面十分潮湿,蜗牛自然是多的数不胜数,捉起来也十分容易。于是,我挑了一个最大的,再从柜子里拿出一点盐,准备完毕!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盐取出一小勺,连同蜗牛一起放到桌子上。这只蜗牛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惊吓吧,把身子紧紧的缩到壳里,迟迟不肯出来。我愤愤的想:“等你出来了,我要你好看!”大约过了四五分钟,蜗牛可能以为大难过头了,从壳里悄悄的探出触角,左摇摇,右摸摸,确定安全后,放心地把它的小脑袋伸了出来。我冷笑一声:“嘿嘿,谁让你让我等那么久!?***吧!”说时迟,那时快,“刷”地一声,一滩盐如剑似的浇到了它的头上,疼痛使它急忙缩回了头,可早已为时过晚,触到盐的肉体已经化成了一堆稠黄色的液体,向外流淌着……而蜗牛呢,还在微微的蠕动,似乎在作垂死挣扎,此时的我真有些不忍心杀死它,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使我再下了第二次“狠手”……
蜗牛几乎已经被融化光了,只留下透明的空壳和一些深褐色的屎,惨不忍睹。
做完了实验,我回到房间中,心中却思绪澎湃,感慨万千——地球上值得我们去探手一试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科学的奥秘4
科学实验是一门既神奇又有趣的学科内容,它带给我们许多的乐趣,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也发现了许多规律。如地球的旋转,钟表的计时等,这些实验都能为我们解答心中的疑惑。
那天,我的作业早早地完成了,妈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听着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刚好我学到了钟表的运动规律,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自己制作的钟表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停下来,而机械钟表总是“滴答”地走着。于是我立下决心,要将它拆开来看看。
说干就干,我从爸爸的工具箱翻出了需要的工具,提着钟表来到客厅,用梅花起子起开螺丝钉,打开钟表的外壳,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仔细观察现在钟表,这里面齿轮真多,大的带动小的,小的连着大的,转动时发出“嗤嗤”声,侧边有一个红齿轮,还有一个“T”字型的铁片,铁片的两边立着两根短铁丝,是用来控制秒针齿轮的,一部分已经看到,可其它部分被一层铁皮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正想方设法卸掉这个铁片,三个螺丝帽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没有找到扳手,就试着用手去拧,可手都宁红了,还不见螺丝帽有任何动静。要怎么拧开这三个螺丝帽呢?我看到了小剪刀,灵机一动,用剪刀夹住螺丝帽,用力拧,终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卸下来,可谁知,我刚把它卸开,齿轮就散了,我愣住了,我的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一样惴惴不安,要是妈妈知道我把钟表弄坏了,那我可就惨了。不行,我要安好它,我自己为自己加油鼓劲,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安好它。
我按照小孔的大小安好了齿轮,可谁知,一根针都不走,我毫不气馁,拆开它继续安装,根据分析,哪个针对应哪个齿轮,大小齿轮搭配,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装好了这个钟表。
通过装钟表的过程,我知道了钟表为什么会一直转动,是发条连着齿轮带动指针,只要有人为钟表上了发条,指针就会不停地走动,直至发条的齿轮回归原位,拆钟表真有趣!
啊!神秘的科学,我要更深入探索你的奥秘!
科学的奥秘5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老师开开心地走进大门,说:“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拿出了纸,说:“《暑假作业本》上有几个小实验,我们做22页-23页的实验。”大家 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老师先纸发下去给我们做。老师先让大家看老师做一遍,首先把白纸卷成一个圆筒,用右眼闭上,用左眼透过圆筒看远处的物体,多看一会儿,同时把右手掌放在右眼前方,并尽量靠近圆筒,慢慢地老师把右眼睁开,“啊”手上有一个圆孔,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大家也学着老师一起做起来一个,一个都做成功,真是太好玩!张明栩说:“不管怎样动,手上都有一个圆孔。”老师说:“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有位同学说:“其中的'奥秘在23页上面。
我的眼睛有目步对焦的功能。当我们用左眼看远处时,右眼会自动 地根据左眼看到的物体调焦距。当我们睁开右眼时,就产生了错觉。
通过这个实验,让我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平时应该多动手去做实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科学的奥秘6
所谓“创客”,就是一些大胆设想、敢于创新、不畏权威的人。他们不会总是循规守矩,而是勇于推翻墨守成规的生活,喜欢发明创造、不怕谬论。而我们这个写作创新兴趣班,恰巧就是为这些酷爱发明创造的同学们而准备的。
我认为,真正的创客并不是整天呆板地呆在实验室里,弄出一副博学多知的样子,而是能在单调的生活中,研究一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问题,从而找到创新的乐趣与成就感所在。创新,它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经过大胆的设想以后,一次次地去亲自实践而得出的思想的产物。这么说来,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创客呀!
“被‘隔断’的水流”、“探寻种子生长的秘密”、“热气腾腾的冰块”……在闲暇的时候,我总是会做些像这样科学小实验,有时候还会把研究出的实验步骤,还有自己事后的一些感想随笔记下来。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做实验,也是在和大自然进行着亲密接触,以及探寻莽莽宇宙中科学与创新的奥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啦,作为一名合格的创客,光懂一点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可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亲自去动手创作,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原理和奥妙。上个周末,我就和同学们联手设计了一台便携式强光小台灯。虽然我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它的电路时坏时不坏的,还容易漏电,但是,这台小台灯毕竟是我们一起设计的第一个产物呀,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可不轻呢。
最先提出这个有趣想法的人,是我在兴趣班里的一位同桌,她平常就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人,曾经还自己设计过一个粘土日晷。当时听到这个设想之后,我们都很兴奋,马上就收集材料动手去实施了。可惜大概是因为太过心急的缘故吧,我们第一次试验的结果并不像想象一样那么精巧:台灯的盖子整个都是塌陷下去的,而且连接不上电池。
但我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进行着保存其长避其弊端的实验。最终,我们终于研究出了一套满意的方案。我们给台灯上面的盖子做了一个简易的支架,再拼接上各色的粘土,这样它就不会在使用的时候塌进去了。至于电路的问题,我们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请教了科学老师来帮忙策划。这次的实验结果令我们很满意。尽管这台台灯还是时好时坏的,但它在我们的严重,已经是足惜的珍宝了。
经过台灯的设计之后,我们各自的创新笔记又翻开了新的充满光彩一页,我们仿佛都能看见,它所折射出的璀璨的光芒,那不仅仅是它本身所发出的照明灯光,更是饱含着我们辛劳和汗水的光芒,我们每个人梦想的光芒!
科学的奥秘7
终于盼到了周末,爸爸、妈妈这回总算有时间,可以带我到科技馆去参观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武汉科技馆内的展览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航天知识展,观看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通信卫星、东风Ⅱ型导弹、长征系列火箭、飞行舱等,妈妈分别给我介绍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理。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声、光、电磁展,从一楼至三楼的展厅里,摆放着49个实验装置。每个实验设备,都标着它的操作方法和运用原理。各式各样的科学实验装置,显示出科学的奥妙无穷,真是又稀奇、又有趣,我觉得最好玩的要算是“魔灯”了,在小桌上放着一个管好光滑透明的玻璃圆球,里面有一些像线条一样色彩斑斓的光线,当我用手触摸圆球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像施魔法一样,集中到我的手心上来,这是辉光发电的一种表现形式。玻璃球体内充有两种以上稀薄的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的激发下,惰性气体便会发出光来。由于高压电场对大地的电容基本是均匀的,当人体靠近时,改变了电容的分配,也就改变了电场的分布,于是发光的方向也改变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制造的。
最后,参观的是《院士科技影视厅》,这里介绍了我们武汉地区4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情况,我被老一辈科学家“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先进事迹深深感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