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调研报告1
一、调研目的:
了解市民对啤酒口味的偏好和评价,以及各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二、调查对像:
进出超市购物的市民,年龄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超市进出口处,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同时还到超市内啤酒摆放架进行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30日下午1点到4点
五、调查内容
(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本小组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到超市内调研的情况,具体如下:
从问卷调查看:
调查的市民当中,男女比例为3:2,调查的年龄段分别位于16岁以下,16–24岁,25–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比例,职业有学生,商人,服务员,办公室人员以及退休人员。经常喝啤酒的比例有45%,偶尔喝喝的占了35%,从来不喝的也有20%,其中夏天的时候是喝最多的,有些人会一天两三瓶。在上海,因为地方保护政策,三得利啤酒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占了78%,其次是力波,青岛和燕京,其他的牌子几乎没有。市民普遍都是从超市购买啤酒,在便利店和大酒店中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几乎没有人会在夜市小摊购买啤酒。市民们喝啤酒的场合大都在正常进餐,占了60%,聚会也占了35%,休闲放松野会喝喝。瓶装的啤酒比较深的大众的喜欢,其次是易拉罐的较多,但市民们表示,聚会时大都是整箱的买,口味都是偏向于清爽,占了90%,市民购买某一品牌的啤酒是多因为口感的,他们在啤酒的月消费上有30元以下,30元到50元,50元到80元,80元到100元,100元以上几个阶段都有分布。
从超市调研来看:
一、市场概况
20xx年申城啤酒消费量将呈两位数字的增长,由20xx年的120万千升,增长到160万千升。每天的消费量达到1800千升。上海1-7月份啤酒产量56.59万千升,同比增长20.9%,正可谓产销两旺。在这个总量中,居民家庭的啤酒消费量高达九成,餐饮业的啤酒消费量只占到一成左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外的消费习惯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商务消费多选择葡萄酒、黄酒等酒种;二是啤酒一进酒店就身阶陡升,一瓶2.4元的中档青岛啤酒,在高一些档次的酒店要价在10元至20元之间;三是上海啤酒市场的销售网络相当发达,商场超市及1.6万家烟杂店遍布全市,居民一般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啤酒,小店不仅对成箱购买者送货上门,还负责回收酒瓶。上海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国内年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民消费啤酒的动向已逐步趋同国际化,乐意接受一种清爽型风味的啤酒。如今市内外,30多家啤酒生产厂家几乎都是在生产这种啤酒。价格定位低档,各啤酒单价约在1.9-2.5元之间,例如三得利、力波的售价2.3-2.5元。精装的单价约在3.2-5.5元之间,上海啤酒市场主角是700毫升瓶装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80%以上;其次是易拉罐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15%左右;其余的则是其它性质的品种。
二、生产厂家品牌
20xx年的上海市场仍然是三得利,力波,青岛三分天下,市场上的品牌有20余种,其中约有五分之三是合资的产品牌,上海啤酒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国
际啤酒竞争市场,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云聚上海,包括美国的百威,蓝带;荷兰的喜力;德国的贝克;日本的三得利、麒麟、朝日;比利时的嘉仕伯;澳大利亚的富仕达;法国的卡力得黑,中国的青岛、燕京、雪花等等。这些品牌在申城有的已经有了相当理想的口碑,有的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目前上海拥有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上海三得利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已被三得利收购)、上海富仕达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啤酒企业,上海本地品牌在低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上海的各品牌之间都有品牌战略,如:
1.三得利成功的本土化战略。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也无法挽回。”很多有名的企业之所以不能在上海扎根,非常明确的理由就是他们不了解上海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啤酒,上海消费者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失败的啤酒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口味太重,太苦,不符合上海消费者的需求。这其中包括虎牌啤酒,嘉仕伯啤酒和生力啤酒。三得利在日本国内远不是朝日、麒麟的对手,只能屈居老三。三得利正是汲取了嘉仕伯的教训,成功地运用了本土化战略,在上海做得很好。很难想象一个日本企业的老总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上海人,即便是他入了日本籍。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出乎日本企业的惯例。也导致了三得利在上海的成就,占据了整个上海啤酒市场40%的市场份额。
所有的消费品企业的灵魂就是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和态度。一个上海男人对上海消费习惯骨子里地了解,当然胜过上海以外的任何人,更不要说一门心思把自家啤酒原封不动搬来的外国跨国公司了。上海的饮食习惯既不同于京味实在的大鱼大肉,也不同于川味热气腾腾的麻辣烫,讲究清新雅致,推出了口味清淡的啤酒正是吻合了上海消费者的口味特点。
三得利明确的广告诉求,突出好的水质(矿泉水酿造)和清爽的啤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普通的广告媒体,在上海第一个使用了汽艇广告,诉求定位准确加上媒体的创造性利用,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有效性;另外三得利建立起来的分片管理层层深入的分销渠道思想,使得三得利啤酒的.铺货率非常高。这些都是支撑三得利啤酒成功的重要支柱。
20xx年三得利在江苏昆山投资1亿美元的啤酒厂投产,与原先在上海的啤酒厂互成犄角之势,总产能达到30万千升以上。此时的三得利已把触角伸进了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
2.力波啤酒回攻上海本地市场
力波啤酒是在上海益民啤酒厂基础上诞生的合资产品,多年来已经同上海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如今力波实际演变成荷兰喜力旗下的一个品牌,与上海的渊源及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具备的独特资产。xxxx年.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与上海益民啤酒厂、上海冠生园、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民乐啤酒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力波”和“虎牌”啤酒。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由新加坡华莎尼集团和荷兰喜力啤酒集团于xxxx年共同创立,荷兰喜力在20xx年就以新加坡亚太酿酒公司大股东的身份入主民乐,控股97%,进而更名上海亚太。之后的几年里,力波一直坐上海啤酒市场的第一把交椅,xxxx年三得利登陆上海后,力波因营销手段落后、口味不佳,在三得利的进攻中阵地屡屡失陷,还曾因攻击三得利水源质量,被三得利告上法庭,即丢了官司,更丢了市场。
之后,力波啤酒开始了自己的抗争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力波创作了广告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首歌很快风靡上海,配之以“阿拉是上海人,阿拉喝力波酒”的广告语,把力波啤酒竭力打造成上海人自己的啤酒。
同时力波也顺应消费潮流,推出超爽型啤酒,采用透明瓶包装,显示了其超爽且清新的口感,更说明上海亚太对自己的技术和操作的信心。力波还利用韩日世界杯的机会,和众多的饭店联盟,推出看足球、喝力波的营销活动。之后,力波继续和餐饮业合作,推出“好吃千百种,好喝有一种”的广告攻势。
这样荷兰喜力在上海啤酒市场高端以喜力与美国的百威蓝带、德国的贝克等争雄,在中低端用力波与三得利、青岛抗衡。
3.青岛啤酒上海市场十年磨一剑
十多年以前,青岛啤酒就已经进入上海,并在虹口公园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和发展基地。虹口公园(鲁迅公园),还可以看见到处都是青岛啤酒的广告。青岛啤酒作为国产啤酒第一品牌。上海市场的分量不言而喻。在进入上海的过程中,青岛啤酒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xxxx年青岛啤酒出资3800万元全面控股上海啤酒公司。xxxx年8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出资1.5亿元收购了嘉士伯(上海)公司75%的股权。青岛进入上海的主力军是定价在2-3元左右的青岛清爽型啤酒。
上海嘉士伯的设备精良,水处理系统很先进,能把当地的水处理后达到崂山水的品质。因此,上海嘉士伯的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和完善,就可以达到年产10万千升青岛啤酒的规模。青啤力图在上海生产一部分优质低价青岛啤酒,让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都喝上当周乃至当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强调新鲜度的青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日的青岛啤酒。
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强调新鲜度的青岛啤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
由于国际资本背景的不同,在上海市场青啤、三得利一开始就是生死对头。青岛啤酒在自己的厂房上刚一竖起一个广告牌,马上就有人告发说广告牌竖立的不合法。上海啤酒节两家市场人员上演全武行,时不时出现广告牌被别人覆盖等等一系列不愉快场面。
青岛啤酒发力高端市场
20xx年9月18日,上海1933老场坊。青岛啤酒逸品纯生上市的仪式正在举行,当主持人说到一瓶啤酒卖20元时,人群里发出了讶异的声音。
事实上,这并不是青岛啤酒的第一款高端啤酒。逸品纯生只是青岛啤酒继奥古特之后为都市精英推出的又一款超高端纯生啤酒。
在高端啤酒市场上动作频频,显现出青岛啤酒改变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为外资主导格局的信心和决心。凭借逸品纯生等高端产品,青岛啤酒能否从啤酒市场的“红海”中“飘逸”而出?寻求高端突围的青岛啤酒将如何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
高端突围
多年来,由于国内啤酒行业集中度低,存在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促销战、渠道战曾经是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主题。在大众消费层面,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三大本土品牌雄踞国内市场三甲。但在高端市场,除了青岛啤酒,很难见到本土啤酒品牌的身影,嘉士伯、喜力、百威、科罗娜等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高端啤酒市场较大的份额。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从整体数量看,进口啤酒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但是由于进口啤酒大多是高端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口啤酒将冲击国内高端啤酒市场。在中低端市场上,常年的价格战侵蚀了本土啤酒的利润,而高端市场虽然总体份额不大,却是利润高点。
海通证券酒类行业分析师赵勇表示,低端啤酒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负增长,而高端市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增量可观。因此,无论从未来预期增量还是利润率方面考量,高端市场对于一向关注利润的青岛啤酒而言,其诱惑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推出高端新品只是青岛啤酒近期一系列动作中的一个。7月5日,青岛啤酒福州连江年产能为40万千升的工厂开工。7月9日,青岛啤酒广东珠海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搬迁协议,将投资7.2亿元建一个年产啤酒60万千升的新厂。7月26日,青岛啤酒发布公告称,将委托北京朝日生产青岛啤酒。8月5日,青岛啤酒在河北石家庄新增40万千升项目一期工程开工。9月10日,青岛啤酒与嘉禾啤酒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
无论是此次推出逸品纯生还是之前推出奥古特,都是青岛啤酒发力高端市场的重要举措。但是面对众多在高端市场盘踞多年的国外啤酒巨头,青岛啤酒如何才能突围?
“依靠创新战略和市场洞察!”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营销总裁严旭说,“创新一直是青岛啤酒重要的文化基因,这让我们敢于瞄准时机,想他人所不敢想、为他人所不能为。创新围着市场转,在产品和营销层面敢于创新,频频成就大手笔。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就是青岛啤酒营销创新的典范。奥运营销、牵手NBA等,都是‘三位一体’发挥威力的大舞台,成功提升了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
“在研制和推出新产品之前,我们都会深入进行消费者需求分析和严格的口味测试。”逸品纯生产品经理说,“现代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在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巨大的压力,在成功和荣耀之后,他们更崇尚简单和自然,向往返璞归真。迎合这种消费需求,我们推出了逸品纯生。”
青啤表示,逸品纯生采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金色二棱大麦和捷克优质啤酒花,沿用了百年啤酒酵母,令口感更加润泽,酒香更加浓郁,泡沫丰富细腻、挂杯持久。独特的丝竹状瓶身和“逸品”毛笔字刻纹设计,彰显了逸品纯生清雅、高贵的气质。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逸品纯生都令饮酒者感受到一种至真低调、返璞归真的意境,这与许多追求品质生活的高端人士需求相契合。
青岛啤酒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口味测试中逸品纯生的得分超过了90分,远大于基准分值。这更让青岛啤酒对于逸品纯生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啤酒的调研报告2
整体情况:
世界4大啤酒公司分别是:
第一,百威英博
第二,喜力
第三,SAB-Miller:总部在英国,世界代表品牌有有米勒淡啤,中国代表品牌有雪花(合资)、
第四,嘉士伯:总部在丹麦,世界代表品牌就是嘉士伯,在中国代表品牌有大理(全资)、黄河(合资)等
第五,摩森康胜:总部在美国,世界和在中国的代表品牌为银子弹
各品牌简单介绍:
1.20xx年GDP40万亿,比20xx年增长10.3%;
2.20xx年CPI增长3.3%;
3.20xx年,全国啤酒产量4483万千升, 比20xx年增长6.3%;
4.截至20xx年11月,中国共有592家啤酒厂;
5.华润雪花、百威英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4大品牌占市场份额58%;
6.华润雪花成立于1994年,自20xx年起连续6年销量全国第一名,20xx年销量928万吨,市场占有率20%。 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7.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70间工厂,产能超过1400万吨/年,优势地区在辽宁、安徽、四川、浙江和湖北,利润贡献来自辽宁和四川;
8.青岛啤酒两大股东分别是青啤集团(隶属青岛国资委)和日本朝日啤酒,青啤控股。
9.20xx年青岛销量635万吨。
10.青岛目前共58家酒厂,产能合计超过800万吨,优势地区在山东、陕西和广东。
11.青岛品牌策略1+3,即青岛+汉斯/崂山/山水。
12.青岛推出的高端啤酒有奥古特和逸品纯生。
13.百威英博,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旗下有300多个品牌,包括百威、时代和贝克啤酒。百威原属于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20xx年被英博以520亿收购,组成百威英博。20xx年实现367亿美元收入,净利润46亿美元。
14.百威英博在中国拥有百威、哈尔滨、雪津、红石梁、双鹿、KK、金陵、白沙和金龙泉对那个品牌。
15.20xx年,百威英博实现销量489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11%; 20xx年增长到500万吨。
16.百威英博在国内共有33家工厂。
17.20xx年燕京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是12%,旗下品牌包括燕京、漓泉、惠泉、雪鹿,没有外方参股;
18.20xx年燕京销量503万吨。
19.全国共有40家啤酒厂;优势区域是北京、广西、内蒙古、福建和湖北;
20.嘉士伯创建于1847年,总部在丹麦哥本哈根,世界第四大啤酒集团,20xx年全球销量1142万吨;
21.在重庆、新疆、宁夏、西藏处于垄断地位,在云南、甘肃、青海也处于领先地位,称为“西部啤酒之王”。
22.20xx年,嘉士伯增持重啤股份至29%,成为第一股东。
23.河南金星啤酒,年产能200万吨,20xx年销量140万吨;
24.珠江啤酒的'两大股东是珠啤集团和英博。
25.20xx年销量119万吨;
26.金威啤酒是粤海控股集团控股,20xx年喜力持股21%;
啤酒的调研报告3
雪花、青岛、燕京在单位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和近80%。可以看出龙头企业虽然存在一定垄断,但是更带来品牌效应、低廉的成本和渠道优势等。
“啤酒指数”告诉我们季节性因素和饮料销售间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某些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与啤酒消费的变化有规律可循:通常寒冷干燥季节,啤酒消费指数下降;气温升高后,啤酒的饮用量就会急剧上升。这一指数分为5级,一般级数越高,饮用量越高。每年进入5月以后,随着温度提升,饮料市场即将开始又一轮“圈地运动”。尤其是从啤酒市场的布局和走势,或可一窥市场争夺之激烈。
大背景 大需求
啤酒行业的未来整体看好,目前中国年人均啤酒销量为35.14升,与欧美平均80升的水平相距甚远,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如巴西人均销量达到65.3升。相关人士认为:人均GDP增速与人均啤酒消费增长显著正相关,人均收入增长每提速10%,人均啤酒消费将增加近1.5升。随着人均GDP增速的提高,再加上人均啤酒饮量提升空间可见,行业产量未来三年保持5%~6%的增长是毫无疑问的。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啤酒行业规模以上的497家生产企业中,大型企业13家,小型企业239家。20xx年13家大型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39.05亿元,占比21.13%;实现利润43.68亿元,占比39.46%,且大型企业均未发生亏损。传统三强(雪花、青岛、燕京)的总产量和利润占全国的49.2%和88.4%。三强在单位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和近80%。可以看出龙头企业虽然存在一定垄断,但是更带来品牌效应、低廉的成本和渠道优势等。
为了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中国酒业》编辑部制作了一期市场调查,针对消费者最喜欢的啤酒度数、口感、品牌、价格等进行了分析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低度清爽成主流产品
从目前市场的流通情况来看主要有黄啤酒、黑啤酒、果啤(绿啤酒、红啤酒),虽然各大厂商都在努力丰富产品,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从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仍然偏向黄啤酒。谈到黑啤酒一位杨先生说:“味道有点像大麦茶,接受不了。”果味啤酒销量则更一般。在口味和口感上,消费者则更青睐清爽和纯生,并且以8~11度更受欢迎。杨先生说,晚上朋友一起喝点啤酒,吃点小菜,聊聊天特别开心,度数低的啤酒好,喝完没什么反应,回家也能好好休息。
三大家的京城之争
与白酒相比,啤酒的品牌之争似乎没有那么激烈,受成本的影响,地缘因素在啤酒销售中占很大比例。在北京,燕京、雪花、青啤三大家的竞争虽然异常惨烈,但每一局的战绩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业内人士透露,燕京长期占据北京啤酒70%~80%的市场份额。
为了抢占北京市场,今年,雪花大改每年的揭盖赢奖(再来一瓶和三换一)为四个空瓶直接换一瓶啤酒的形式。诚然,在一段时间内燕京还将霸占着北京市场,但是如此激烈的竞争也加剧了各大啤酒厂更新换代、产品升级,消费者也得到的更多的实惠。而一些洋品牌如嘉士伯、喜力等仍在夜场见多。
仍然偏向中低端产品
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大多数表示仍然会选择3~5元的普通啤酒。一位在美廉美超市采购啤酒的张先生说,夏天喝啤酒就是为了祛暑降温,这么多年一直喝燕京的'普啤,清爽,啤酒花的味道也比较浓,习惯了也不想换。在谈到高端啤酒时张先生说,我是普通百姓喝普啤就行了,高端啤酒也是啤酒,那么贵还不如喝白酒,何况来超市购物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经济实惠。但是高端啤酒真的好,尝一尝也无妨。张先生的这番话表达了很多来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心声,美廉美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还是工薪价位的啤酒销量大。
啤酒终端全面开花
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种夜市、大排档、啤酒花园全面出动,从商务区到居民楼遍布京城各个角落。仅在朝阳区杨闸环岛周边就有大排档三家,露天烧烤五家,除了各色烧烤小吃,啤酒自然是消费者必点饮品。西子餐厅的老板告诉《中国酒业》记者,近来他们的生意很好,毛豆、花生、烧烤这些走到哪里火到哪里的自然不必说。他指着一罐2升的燕京生啤说:“这个钢啤是新进的货,特别鲜,30元一罐很实惠。我给客人介绍之后有很多回头客。”而为了带动地区消费,提升地区形象,不少城市都举办了大规模的啤酒节,如燕京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啤酒节。
啤酒的调研报告4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取定点拦截的方法进行访问,抽取芜湖地区的饭店、杂货店、超市的消费者及我校周边饭店的消费者。
1、调查对象:芜湖地区啤酒消费者
2、调查方法:定点拦截。
3、调研时间:20xx/1/10—20xx/1/10。
4、调查地点:芜湖地区(青岛、燕京、哈尔滨、雪花)
研究方法:定量调查
5、抽样方法:配额抽样
二、调查样本分析
1、样本的组成情况
制定了问卷150份,访问后收回有效问卷130份,所以,样本分析和报告撰写也针对这130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
2、调查样本性别构成比例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购买或饮用啤酒的人群中,男性为105人,占总人数的80.77%;女性为25人,占总人数的19.23%。表明购买或饮用啤酒的消费者多为男性,且占了总体样本数的绝大多数。(见图1-1)
图1-1:调查样本性别构成比
三、调查样本的收入状况分析
在受访人群中,家庭月收入在3001-4000元的有46人,占总样本的35.4%;收入在4001-5000元的有37人,占总样本的28.5%。调查表明啤酒的主要消费人群其家庭月收入在三千元至五千元的居多,这一部分人他们有比较宽裕的经济收入,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是他们的共同特质。(见图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选择啤酒最看重的因素分析
图2-1:选择啤酒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调查表明,消费者在选择啤酒时最注重的是啤酒产品的口感品质,占所有被调查者的'45.38%。(见图2-1)
2、消费者对啤酒品牌的选择及其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2-2:消费者对啤酒品牌的选择示意图
图2-3: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偏爱雪花啤酒,对其具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见图2-2)并且消费者在啤酒品牌的选择上最看重的是啤酒的品牌、口感以及购买的便利。(见图2-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价格因素对啤酒消费的影响已逐步淡化。
3、消费者饮用或购买啤酒的场所分析
图2-4:消费者饮用或购买啤酒的场所分析
调查表明,消费者饮用或购买啤酒的场所主要集中于餐饮店,如:火锅店、中餐店等。(见图2-4)
4、消费者每次饮用或购买啤酒的数量分析
图2-5: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调查表明,大部分消费者每次饮用或购买啤酒的数量一般在三瓶以内。(见图2-5)
6、消费者了解啤酒信息的媒体分析
图2-7:消费者了解啤酒信息的媒体示意图
调查表明,消费者了解啤酒信息的主要媒体包括电视和户外媒体,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77.69%和90%,关于电视媒体的高比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许多消费者表示从公交电视广告上经常看到与啤酒相关的广告。
7、消费者对啤酒产品的改进意见
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地区的消费者对山城啤酒具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但同时也针对山城啤酒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1、改善产品包装,使其更上档次。2、加大广告宣传力度。3、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四、调查结论
1、啤酒产品主要消费群体的特征
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年龄在25-35岁具有较高学历的男性,喜欢独具风格和流行的事物;享受生活,注重生活的品质;经常跟朋友、家人聚会或者有一定频次的应酬都是他们的共同特质。他们不仅注重啤酒的品质,更注重啤酒所赋予的文化氛围。
2、雪花啤酒较其他的同类产品在芜湖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3、产品的包装不够精美,产品不上档次,广告宣传(包括产品和企业形象)力度不够。